一种秸秆成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4851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2
一种秸秆成捆机,包括机架,机架顶部设置有开口朝上的料槽,料槽一侧设置有压紧装置和捆扎装置,所述压紧装置用于将所述料槽内的秸秆压紧成型,压紧装置包括齿轮、链条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齿轮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链条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链条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料槽上靠近所述齿轮的一侧,链条的自由端搭设于所述齿轮上时,齿轮带动链条转动;所述捆扎装置用于将所述料槽内压紧成型的秸秆进行捆扎,捆扎装置包括穿绳杆,穿绳杆上设置有线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独特,结构轻巧,省时省力,能极大减轻秸秆成捆的工作负荷,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成捆机
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秸秆成捆机。
技术介绍
中国农民对作物秸秆的利用有悠久的历史,秸秆可用于垫圈、喂养牲畜、堆沤肥等,为农业种养殖、造纸和生物质发电等领域提供原料,尤其是水稻秸秆,具有量多质优的特点,且应用范围广,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然而农忙时节,稻秸秆回收存在问题是稻田中散落的秸秆,成捆困难,部分秸秆通过人工进行成捆,然而由于秸秆蓬松,将蓬松的秸秆扎紧的过程耗时耗力,处理起来极为辛苦,因此大部分秸秆采用更为便捷的焚烧处理方式,造成极大浪费的同时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公开号为CN10430372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秸秆打捆机,其包括机架,驱动机构,牵引机构,均安装在机架上分别用于输送秸秆、将秸秆卷成捆、将卷成捆后的秸秆打捆、将打捆后的秸秆输出的输入机构、卷捆机构、打捆机构、输出机构,控制打捆机构自动打捆的控制机构;输入机构的输送带上设置有用于挑起秸秆的若干定位柱,若干定位柱沿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均匀交错分布;控制机构包括气缸、触发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承载打捆机构的固定架;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卷捆机构上用于检测卷捆机构的压力,卷捆机构随着秸秆的增加承受的压力加大,压力传感器在压力达到预定值时输出信号至触发器;触发器根据信号触发气缸推动固定架,使固定架上的打捆机构启动而对卷成捆后的秸秆打捆。该装置自动化程度高,然而结构复杂,体型笨重,设备购置成本高,适用于较为开阔的平原地区,而在丘陵地带,稻田层叠,地形较为复杂,使用起来极为不便。因此,本技术旨在开发一种结构更为轻巧,成本更低,使用更为便利的秸秆成捆机,以更好地满足丘陵地带的秸秆成捆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秸秆成捆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秸秆成捆机,包括机架,机架顶部设置有开口朝上的料槽,料槽一侧设置有压紧装置和捆扎装置,所述压紧装置用于将所述料槽内的秸秆压紧成型,压紧装置包括齿轮、链条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齿轮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链条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链条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料槽上靠近所述齿轮的一侧,链条的自由端搭设于所述齿轮上时,齿轮带动链条转动;所述捆扎装置用于将所述料槽内压紧成型的秸秆进行捆扎,捆扎装置包括穿绳杆,穿绳杆上设置有捆扎线圈。本技术中,所述料槽由多个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布的U形卡手构成,多个U形卡手平行设置,U形卡手开口朝上,U形卡手底部固定于机架上。本技术中,靠近所述压紧装置的U形卡手为双卡手结构,所述双卡手结构的两个卡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齿轮设置于该双卡手结构的外侧,且齿轮对准该间隙设置,所述链条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间隙下部,所述链条的自由端穿过所述间隙上部而搭设至所述齿轮上。本技术中,所处间隙的上部包括束口段和扩口段,所述束口段位于扩口段下方,所述束口段靠近所述齿轮设置,束口段宽度接近所述链条宽度,所述扩口段宽度大于所述束口段宽度,扩口段呈喇叭状。本技术中,所述齿轮对应设置有防止齿轮逆转的拨片,拨片设置于所述齿轮上部,拨片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双卡手结构上,拨片的另一端搭接于所述齿轮上的齿条间隙上。本技术中,所述驱动装置为手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转轴,转轴上设置有垂直且焊接固定的驱动把手,所述齿轮安装于转轴上。本技术中,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转轴,转轴一端与电机连接,电机为步进电机,所述齿轮安装于转轴上。本技术中,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板底部通过支撑柱固定于机架上。本技术中,所述机架底部设置滑板,滑板沿行走方向的两端上翘而呈船状结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秸秆成捆机,其灵活性强,尤其适用于丘陵等地形小而复杂的区域,应用后可极大减少将松散的稻秸秆扎紧的人力成本,从而减轻农民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构造独特,设备成本低,使用方便,适合大面积推广生产和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机架;2、U形卡手;3、双卡手结构;4、齿轮;5、转轴;6、驱动把手;7、安装板;8、链条;9、拨片;10、间隙;11、线圈;12、穿绳杆;13、支撑柱;14、滑板;15、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1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秸秆成捆机,包括机架1,机架1顶部设置有开口朝上的料槽,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料槽由三个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布的U形卡手2构成,三个U形卡手2平行设置,U形卡手2开口朝上,U形卡手2底部固定于机架上。料槽的一侧设置有压紧装置和捆扎装置,其中压紧装置用于将料槽内的秸秆压紧成型而便于捆扎,压紧装置包括齿轮4、链条8以及驱动装置,齿轮8由驱动装置驱动而转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为手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转轴5,转轴5上设置有垂直且焊接固定的驱动把手6,齿轮4安装于转轴5上,上下拉动驱动把手6带动转轴5转动,进而带动齿轮4转动,转轴5设置于安装板7上,安装板7底部通过竖向的支撑柱13固定于机架1上。链条8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链条的固定端固定于料槽上靠近齿轮4的一侧,链条8的自由端搭设于齿轮4上时,齿轮4的转动可带动链条8转动;具体的,靠近压紧装置的第三个U形卡手为双卡手结构3,双卡手结构3的两个卡手间设置有间隙10,而齿轮4设置于该双卡手结构3的外侧,且齿轮4对准该间隙10设置,链条8的固定端固定于间隙10下部中央,链条8的自由端穿过间隙10上部而搭设至齿轮4上。间隙10的上部包括束口段和扩口段,束口段位于扩口段下方,束口段靠近齿轮4设置,束口段宽度接近链条8宽度,从而对链条8进行限位,进一步保证链条8精确搭设至齿轮4上而顺利传动,而扩口段宽度大于束口段宽度,扩口段呈顶部外扩的喇叭状,从而操作时使链条8快速通过扩口段而进入束口段内,有效提高操作的便利度。齿轮4对应设置有防止齿轮4逆转的拨片9,拨片9设置于齿轮4上部,拨片9的一端铰接于双卡手结构3上,拨片9的另一端搭接于齿轮4上的齿条间隙上。机架1底部设置滑板14,滑板14沿行走方向的两端上翘而呈船状结构,从而在拖行过程中,省时省力,更为便捷。捆扎装置用于将料槽内压紧成型的秸秆进行捆扎,捆扎装置包括穿绳杆12,穿绳杆12上设置有捆扎线圈11,穿绳杆12末端设置有利于将线隔断的割片,操作时,当秸秆堆满与料槽,链条8的自由端从料槽底部穿过至料槽与链条8固定端相对的另一侧,进而从秸秆顶部回绕,经过间隙10顶部的束口段限位而精确搭设在齿轮4上,此时上下拉动驱动把手6使齿轮4转动,齿轮带动链条8转动,转动过程中链条8将秸秆收紧,收紧到一定程度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成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机架顶部设置有开口朝上的料槽,料槽一侧设置有压紧装置和捆扎装置,所述压紧装置用于将所述料槽内的秸秆压紧成型,压紧装置包括齿轮、链条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齿轮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链条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链条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料槽上靠近所述齿轮的一侧,链条的自由端搭设于所述齿轮上时,齿轮带动链条转动;所述捆扎装置用于将所述料槽内压紧成型的秸秆进行捆扎,捆扎装置包括穿绳杆,穿绳杆上设置有线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成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机架顶部设置有开口朝上的料槽,料槽一侧设置有压紧装置和捆扎装置,所述压紧装置用于将所述料槽内的秸秆压紧成型,压紧装置包括齿轮、链条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齿轮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链条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链条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料槽上靠近所述齿轮的一侧,链条的自由端搭设于所述齿轮上时,齿轮带动链条转动;所述捆扎装置用于将所述料槽内压紧成型的秸秆进行捆扎,捆扎装置包括穿绳杆,穿绳杆上设置有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成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槽由多个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布的U形卡手构成,多个U形卡手平行设置,U形卡手开口朝上,U形卡手底部固定于机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秸秆成捆机,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压紧装置的U形卡手为双卡手结构,所述双卡手结构的两个卡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齿轮设置于该双卡手结构的外侧,且齿轮对准该间隙设置,所述链条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间隙下部,所述链条的自由端穿过所述间隙上部而搭设至所述齿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秸秆成捆机,其特征在于,所处间隙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万齐吴浩宇李俭梅何磊贾实张克修李壬湘
申请(专利权)人:汨罗市生态能源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