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X线球管换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4557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解决X线球管换油装置,包括:操作台;封闭油筒,所述封闭油筒固定连接于所述操作台上方墙体,且所述封闭油筒数量为两个;两路联通管路,所述两路联通管路连通于两个所述封闭油筒底端,且所述两路联通管路上设置有球管转接头;真空泵,若干所述真空泵连接于所述封闭油筒顶端;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连接于所述两路联通管路上,且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球管转接头串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方便,绝缘度有保障,保持恒温换油,无死角,最大限度排除气泡,减少绝缘油浪费。X线球管自身不论有没有油循环泵,都能循环、加热、注油、抽真空、实时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决X线球管换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球管维护
,具体涉及一种解决X线球管换油装置。
技术介绍
X线球管应用范围很广,在医疗单位、工业探伤领域、机器类型,CT机,DSA,DR,透视机器,移动X光机,模拟定位机,模拟X光机等均有应用。球管发生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1、球管管套内高压绝缘油绝缘度降低导致打火,占50%。2、灯丝蒸发变细、折断,占35%。3、阳极转子和阳极靶面故障,占15%。第一种情况占比高,且通过换油和抽真空手段可以补救,延长球管使用寿命,降低高值配件损耗,由于在X线发生装置中X线球管是高值核心部件,因此需要一款对X线球管进行换油处理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X线球管换油装置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解决X线球管换油装置,包括:操作台;封闭油筒,所述封闭油筒固定连接于所述操作台上方墙体,且所述封闭油筒数量为两个;两路联通管路,所述两路联通管路连通于两个所述封闭油筒底端,且所述两路联通管路上设置有球管转接头;真空泵,若干所述真空泵连接于所述封闭油筒顶端;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连接于所述两路联通管路上,且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球管转接头串联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球管转接头、加热装置和真空泵均设置于所述操作台台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两个所述封闭油筒包括封闭注油筒和封闭抽油筒,所述封闭注油筒靠近所述加热装置设置,所述封闭注油筒和封闭抽油筒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操作台上方,所述封闭注油筒侧端顶部设置有进油口,所述封闭抽油筒侧端底部设置有出油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管路安装部,所述管路安装部设为罐状结构,所述两路联通管路绕设于所述管路安装部内壁,所述管路安装部为金属材质,所述管路安装部底端连接有加热底座,所述加热底座设置于所述操作台台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两路联通管路设置为橡胶管,其中所述两路联通管路与所述管路安装部连接段设置为金属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还包括:若干阀门,若干所述阀门连通于所述封闭注油筒与真空泵连接处和所述封闭抽油筒与真空泵连接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若干所述阀门均连通有负压力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加热底座和真空泵均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两路联通管路伸出所述加热装置端连接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包括阀壳,所述阀壳两个侧端连接有液道,所述液道连通于所述两路联通管路,所述阀壳顶端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底端与所述阀壳顶端连接处设为喇叭状开口结构,所述阀壳内滑动连接有浮球阀芯,所述浮球阀芯设于所述排气管底端,且所述浮球阀芯顶端设有密封垫。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封闭油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控制系统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排气阀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构件为:1为操作台、2为封闭油筒、21为封闭注油筒、211为进油口、22为封闭抽油筒、221为出油口、3为两路联通管路、4为真空泵、5为加热装置、501为管路安装部、502为加热底座、7为球管转接头、8为阀门、9为负压力表、10为控制系统、11为排气阀、1101为阀壳、1102为液道、1103为排气管、1104为浮球阀芯、1105为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5,一种解决X线球管换油装置,包括:操作台1;封闭油筒2,所述封闭油筒2固定连接于所述操作台1上方墙体,且所述封闭油筒2数量为两个;两路联通管路3,所述两路联通管路3连通于两个所述封闭油筒2底端,且所述两路联通管路3上设置有球管转接头7;真空泵4,若干所述真空泵4连接于所述封闭油筒2顶端;加热装置5,所述加热装置5连接于所述两路联通管路3上,且所述加热装置5与所述球管转接头7串联设置。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技术装置在使用时,将球管转接头7之间的连接断开,再分别连通至X线球管上自带的两个油路接口上,针对没有自带油路接口的X线球管,需要在X线球管上先植入快接头装置,再将球管转接头7与快接头装置连接,使得X线球管与两路联通管路3相连通,将新的高压绝缘油注入靠近加热装置5端的封闭油筒2中,启动真空泵4,对注油后的一个封闭油筒2进行抽真空处理,此封闭油筒2中高压绝缘油上部空气被抽除,形成负压,使得高压绝缘油中的气泡被排出,气泡排出后,关闭真空泵,气压逐渐恢复,启动另外一个真空泵对另一个空的封闭油筒2进行抽真空处理,两个封闭油筒2之间的形成有压强差,压强差使得高压绝缘油在两路联通管路3中流动,经过抽真空处理后的高压绝缘油经过两路联通管路3输送至加热装置5,进行恒温加热,加热过程中,高压绝缘油温度升高,粘稠度降低,便于高压绝缘油的流动,且高温有利于进一步排出高压绝缘油中的气泡,最后进行抽真空和加热处理后的高压绝缘油进入X线球管对原先的高压绝缘油进行替换,替换出来的高压绝缘油通过两路联通管路3进入另一个空的封闭油筒2,空的封闭油筒2因为也进行了抽真空处理,封闭油筒2中的负压有利于将替换出来的高压绝缘油抽入封闭油筒2中。本技术操作方便,绝缘度有保障,保持恒温换油,无死角,最大限度排除气泡,减少绝缘油浪费。X线球管自身不论有没有油循环泵,都能循环、加热、注油、抽真空、实时进行。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管转接头7、加热装置5和真空泵4均设置于所述操作台1台面。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操作台1为球管转接头7、加热装置5和真空泵4提供操作面。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封闭油筒2包括封闭注油筒21和封闭抽油筒22,所述封闭注油筒21靠近所述加热装置5设置,所述封闭注油筒21和封闭抽油筒22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操作台1上方,所述封闭注油筒21侧端顶部设置有进油口211,所述封闭抽油筒22侧端底部设置有出油口22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封闭注油筒21用于容纳新的高压绝缘油,进油口211用于向封闭注油筒21中注入新的高压绝缘油,封闭抽油筒22用于容纳被替换出来的高压绝缘油,出油口221用于对封闭抽油筒22中的高压绝缘油进行排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5包括管路安装部501,所述管路安装部501设为罐状结构,所述两路联通管路3绕设于所述管路安装部501内壁,所述管路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解决X线球管换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操作台(1);/n封闭油筒(2),所述封闭油筒(2)固定连接于所述操作台(1)上方墙体,且所述封闭油筒(2)数量为两个;/n两路联通管路(3),所述两路联通管路(3)连通于两个所述封闭油筒(2)底端,且所述两路联通管路(3)上设置有球管转接头(7);/n真空泵(4),若干所述真空泵(4)连接于所述封闭油筒(2)顶端;/n加热装置(5),所述加热装置(5)连接于所述两路联通管路(3)上,且所述加热装置(5)与所述球管转接头(7)串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决X线球管换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作台(1);
封闭油筒(2),所述封闭油筒(2)固定连接于所述操作台(1)上方墙体,且所述封闭油筒(2)数量为两个;
两路联通管路(3),所述两路联通管路(3)连通于两个所述封闭油筒(2)底端,且所述两路联通管路(3)上设置有球管转接头(7);
真空泵(4),若干所述真空泵(4)连接于所述封闭油筒(2)顶端;
加热装置(5),所述加热装置(5)连接于所述两路联通管路(3)上,且所述加热装置(5)与所述球管转接头(7)串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X线球管换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球管转接头(7)、加热装置(5)和真空泵(4)均设置于所述操作台(1)台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X线球管换油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封闭油筒(2)包括封闭注油筒(21)和封闭抽油筒(22),所述封闭注油筒(21)靠近所述加热装置(5)设置,所述封闭注油筒(21)和封闭抽油筒(22)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操作台(1)上方,所述封闭注油筒(21)侧端顶部设置有进油口(211),所述封闭抽油筒(22)侧端底部设置有出油口(2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X线球管换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5)包括管路安装部(501),所述管路安装部(501)设为罐状结构,所述两路联通管路(3)绕设于所述管路安装部(501)内壁,所述管路安装部(501)为金属材质,所述管路安装部(501)底端连接有加热底座(5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平临祝正伟邓文生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晏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