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灾红外光束探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4447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灾红外光束探测器,包括壳体、防碰角软垫和安装卡扣,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垫,且壳体的内部均设置有发射盒,所述发射盒的内部均设置有红外发射器,且发射盒的内侧设置有芯片盒,所述芯片盒的内部设置有处理芯片,且芯片盒的右方设置有设备盒,所述设备盒的内部设置有单片机,所述防碰角软垫均设置在壳体的外侧,且壳体的后方外侧均设置有光束口,所述光束口的后方外侧均设置有通明保护盖,且光束口的上方设置有控制开关。一种火灾红外光束探测器,通过设置单片机,由于单片机具有强大的分析判断能力,这样可以避免该装置发生错误判断,导致报警,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提高该装置的工作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灾红外光束探测器
本技术涉及探测器
,具体为一种火灾红外光束探测器。
技术介绍
红外光束探测器是指利用红外线组成探测源,利用烟雾的扩散性可以探测红外线周围固定范围之内的火灾,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烟减少红外发光器发射到红外收光器的光束光量来判定火灾,这种火灾探测方法通常被称为烟减光法,因此一种火灾红外光束探测器必不可少。传统的火灾红外光束探测器,由于该装置的构造较为简单,当该装置在运行时,往往会产生错误判断,导致报警,为工作人员带来不便,降低了工作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灾红外光束探测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由于该装置的构造较为简单,当该装置在运行时,往往会产生错误判断,导致报警,为工作人员带来不便,降低了工作质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火灾红外光束探测器,包括壳体、防碰角软垫和安装卡扣,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垫,且壳体的内部均设置有发射盒,所述发射盒的内部均设置有红外发射器,且发射盒的内侧设置有芯片盒,所述芯片盒的内部设置有处理芯片,且芯片盒的右方设置有设备盒,所述设备盒的内部设置有单片机,所述防碰角软垫均设置在壳体的外侧,且壳体的后方外侧均设置有光束口,所述光束口的后方外侧均设置有通明保护盖,且光束口的上方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光束口的下方均设置有报警灯,所述安装卡扣均设置在壳体的前方外侧,且安装卡扣的下方设置有连接端口。优选的,所述密封垫与壳体粘连连接,且密封垫的外径与壳体的内径相同。优选的,所述处理芯片与芯片盒之间紧密贴合,且处理芯片与芯片盒之间为卡槽连接。优选的,所述单片机与设备盒螺钉连接,且单片机的宽度小于设备盒的宽度。优选的,所述防碰角软垫与壳体螺钉连接,且防碰角软垫在壳体的外侧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通明保护盖与光束口粘连连接,且通明保护盖的内径与光束口的外径相同。优选的,所述安装卡扣与壳体螺钉连接,且安装卡扣关于壳体的横向中轴线对称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火灾红外光束探测器,通过设置单片机,由于单片机具有强大的分析判断能力,这样可以避免该装置发生错误判断,导致报警,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提高该装置的工作质量;(1)一种火灾红外光束探测器,通过设置密封垫,这样可以避免外部灰尘污渍进入到该装置内部,对内部元件造成损坏,提高该装置的密封性;(2)一种火灾红外光束探测器,通过设置处理芯片,由于处理芯片与芯片盒之间为卡槽连接,这样可以在需要对处理芯片进行更换时,方便工作人员对该装置进行安装与拆卸;(3)一种火灾红外光束探测器,通过设置防碰角软垫,这样可以在该装置边角与其他装置发生碰撞时,对该装置进行保护,避免造成损坏,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密封垫;3、发射盒;4、红外发射器;5、芯片盒;6、处理芯片;7、设备盒;8、单片机;9、防碰角软垫;10、光束口;11、通明保护盖;12、控制开关;13、报警灯;14、安装卡扣;15、连接端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火灾红外光束探测器,包括壳体1、防碰角软垫9和安装卡扣14,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垫2,且壳体1的内部均设置有发射盒3,发射盒3的内部均设置有红外发射器4,且发射盒3的内侧设置有芯片盒5,芯片盒5的内部设置有处理芯片6,且芯片盒5的右方设置有设备盒7,设备盒7的内部设置有单片机8,防碰角软垫9均设置在壳体1的外侧,且壳体1的后方外侧均设置有光束口10,光束口10的后方外侧均设置有通明保护盖11,且光束口10的上方设置有控制开关12,光束口10的下方均设置有报警灯13,安装卡扣14均设置在壳体1的前方外侧,且安装卡扣14的下方设置有连接端口15;具体地,密封垫2与壳体1粘连连接,且密封垫2的外径与壳体1的内径相同,通过设置密封垫2,这样可以避免外部灰尘污渍进入到该装置内部,对内部元件造成损坏,提高该装置的密封性;具体地,处理芯片6与芯片盒5之间紧密贴合,且处理芯片6与芯片盒5之间为卡槽连接,通过设置处理芯片6,由于处理芯片6与芯片盒5之间为卡槽连接,这样可以在需要对处理芯片6进行更换时,方便工作人员对该装置进行安装与拆卸;具体地,单片机8与设备盒7螺钉连接,且单片机8的宽度小于设备盒7的宽度,通过设置单片机8,由于单片机8具有强大的分析判断能力,这样可以避免该装置发生错误判断,导致报警,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提高该装置的工作质量;具体地,防碰角软垫9与壳体1螺钉连接,且防碰角软垫9在壳体1的外侧均匀分布,通过设置防碰角软垫9,这样可以在该装置边角与其他装置发生碰撞时,对该装置进行保护,避免造成损坏,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具体地,通明保护盖11与光束口10粘连连接,且通明保护盖11的内径与光束口10的外径相同,通过设置通明保护盖11,这样可以对光束口10进行保护,避免光束口10在长时间的使用下,造成磨损,影响光束的发射;具体地,安装卡扣14与壳体1螺钉连接,且安装卡扣14关于壳体1的横向中轴线对称设置,通过设置安装卡扣14,这样可以将该装置通过安装卡扣14与所需安装位置进行对接,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移动至所需使用位置,再将处理芯片6与芯片盒5进行对接安装,通过设置处理芯片6,由于处理芯片6与芯片盒5之间为卡槽连接,这样可以在需要对处理芯片6进行更换时,方便工作人员对该装置进行安装与拆卸,然后将连接线与相对应的连接端口15进行连接,随后将该装置通过安装卡扣14与所需安装位置进行对接,通过设置安装卡扣14,这样可以将该装置通过安装卡扣14与所需安装位置进行对接,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将该装置接通外部电源,打开开关,通过设置密封垫2,这样可以避免外部灰尘污渍进入到该装置内部,对内部元件造成损坏,提高该装置的密封性,通过设置单片机8,由于单片机8具有强大的分析判断能力,这样可以避免该装置发生错误判断,导致报警,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提高该装置的工作质量,通过设置防碰角软垫9,这样可以在该装置边角与其他装置发生碰撞时,对该装置进行保护,避免造成损坏,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通明保护盖11,这样可以对光束口10进行保护,避免光束口10在长时间的使用下,造成磨损,影响光束的发射,就这样一种火灾红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灾红外光束探测器,包括壳体(1)、防碰角软垫(9)和安装卡扣(1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垫(2),且壳体(1)的内部均设置有发射盒(3),所述发射盒(3)的内部均设置有红外发射器(4),且发射盒(3)的内侧设置有芯片盒(5),所述芯片盒(5)的内部设置有处理芯片(6),且芯片盒(5)的右方设置有设备盒(7),所述设备盒(7)的内部设置有单片机(8),所述防碰角软垫(9)均设置在壳体(1)的外侧,且壳体(1)的后方外侧均设置有光束口(10),所述光束口(10)的后方外侧均设置有通明保护盖(11),且光束口(10)的上方设置有控制开关(12),所述光束口(10)的下方均设置有报警灯(13),所述安装卡扣(14)均设置在壳体(1)的前方外侧,且安装卡扣(14)的下方设置有连接端口(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灾红外光束探测器,包括壳体(1)、防碰角软垫(9)和安装卡扣(1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垫(2),且壳体(1)的内部均设置有发射盒(3),所述发射盒(3)的内部均设置有红外发射器(4),且发射盒(3)的内侧设置有芯片盒(5),所述芯片盒(5)的内部设置有处理芯片(6),且芯片盒(5)的右方设置有设备盒(7),所述设备盒(7)的内部设置有单片机(8),所述防碰角软垫(9)均设置在壳体(1)的外侧,且壳体(1)的后方外侧均设置有光束口(10),所述光束口(10)的后方外侧均设置有通明保护盖(11),且光束口(10)的上方设置有控制开关(12),所述光束口(10)的下方均设置有报警灯(13),所述安装卡扣(14)均设置在壳体(1)的前方外侧,且安装卡扣(14)的下方设置有连接端口(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灾红外光束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2)与壳体(1)粘连连接,且密封垫(2)的外径与壳体(1)的内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凡李发明黄鹭迪孔娟路赟葛宁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盾智安开封大数据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