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记录装置及数据记录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4417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据记录装置、程序产品及数据记录方法。该数据记录装置包括用于确定在第一存储装置中是否存在可存储区域的确定单元。所述可存储区域是具有连续物理地址的多个空区域的组合,该组合的总数据量大于所述数据的量。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出存在所述可存储区域时,第一存储单元将所述数据存储在所述可存储区域中,并且第二存储单元将已被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存储在所述可存储区域中的所述数据作为一个块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装置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相同的数据存储在多个存储装置中的技术。
技术介绍
计算机系统中使用的各种数据通常记录在诸如盘装置的存储装置 上。通常,随着时间流逝,记录在存储装置上的数据可能使用频率变低。 因为将这种不使用或较少使用的数据保持在存储装置中是昂贵的,所以 需要将数据从存储装置备份到可移动介质上,并且需要通过删除数据来 释放存储装置,在雇佣执行这些处理的操作员方面,这提高了成本。因 此,为了使系统成本效率高,需要一种作为代替的自主系统来备份数据 和删除数据。因此,分级存储管理采用虚拟盘装置,该虚拟盘装置自主将数据存 档而不会消耗主机的资源并且向主机提供了不需要可移动介质的透明盘 存储空间。虚拟盘装置按预先设定的块(块长度)对用户数据进行管理。日本专利特开公报No. 2005-275674公开了一种技术,通过这种技 术,可以通过调节在从存储装置向诸如磁带装置的可移动介质传送时的 数据长度来有效地进行备份。然而,在按预先设定的块长度对用户数据进行管理的传统虚拟盘装 置中,数据的备份是按块长度进行的。因此,如果涉及大量数据,则磁 带盘会出现幵销,这妨碍了有效的备份处理。换言之,如果用户数据的量不是非常多且达到一个块的长度,则可 以将所有数据一次性写入磁带装置。但是,如果用户数据的量多到需要 以多个块来管理该数据,则要用多次将全部数据写入磁带装置。在将数 据的每个块写入磁带之后,写入一个文件标记。因为在写入文件标记时 无法访问磁带装置,所以在将数据的下一块移动到写入位置时在可以将该下一块写入磁带装置之前存在等待时段。因此,由磁带装置的开销所导致的等待时段的数量随着数据量而增 加,这对性能有不利影响。这在从磁带装置读取用户数据时也同样适用。 因此,为了提高性能,可以考虑通过使数据块的数量能够根据数据量而 变化来减少写入文件标记的次数。然而,用户数据的大小和单个块的长 度变化很大,从而无法确定能适于所有数据量的单个块的长度。换言之,需要设计一种有效的备份处理,其适于任何数据量,从而 提高虚拟盘装置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至少部分地解决传统技术中的问题。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记录装置,该数据记录装置 将相同的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装置和第二存储装置中,所述第一存储装 置和所述第二存储装置是由各自具有一数据量的多个区域形成的,所述 数据记录装置包括确定单元,其确定在所述第一存储装置中是否存在 可存储区域,所述可存储区域是具有连续物理地址的多个空区域的组合, 该组合的总数据量大于所述数据的量;第一存储单元,其将所述数据存 储在所述可存储区域中;以及第二存储单元,其将已被所述第一存储单 元存储在所述可存储区域中的所述数据作为一个块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 装置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将相同的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 装置和第二存储装置中的方法,所述第一存储装置和所述第二存储装置 是由各自具有一数据量的多个区域形成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 定步骤,确定在所述第一存储装置中是否存在可存储区域,所述可存储 区域是具有连续物理地址的多个空区域的组合,该组合的总数据量大于所述数据的量;第一存储步骤,包括将所述数据存储在所述可存储区域 中;以及第二存储步骤,包括将己在所述第一存储步骤中被存储在所述可存储区域中的所述数据作为一个块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装置中。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其中存储有使计算机执行上述 方法的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通过结合附图来阅读对本专利技术的当前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 将会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以上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 重要性。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记录装置的示意图2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存储系统的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数据记录装置的图4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OLU数据端点(terminal)表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MRB设置处理器如何检测图3所示的空闲区的示意图6是用于说明MRB设置处理器如何将用户数据分配给通过组合图3所示的空闲区和命中区而获得的区域的示意图7是用于说明MRB设置处理器如何将用户数据分配给通过组合图3中的空闲区和命中区而获得的区域的示意图8是根据该实施例的数据记录处理的流程图9是图8所示的步骤S101中的确定空闲区的处理的流程图]0是图8所示的步骤S107中的确定空闲区和命中区的组合的处理的流程图11是图10所示的步骤S314中的对确定进行检查的处理的流程 图;以及图12是图2所示的数据记录装置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数据记录装置和数据记录程序的 示例性实施例。下面参照图1来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数据记录装置的概况和显著特征。该数据记录装置在主存储器(磁盘装置等)中具有用于存储不同数据量(例如,256 MB、 512MB、 768 MB等)的多个预定存储区。 各存储区都是具有连续物理地址的256MB的区域(块)的组合。例如, 通过组合具有连续物理地址的三个256MB的块,创建了一个768MB的 存储区。具体地说,如果将BLK^0的起始地址(物理地址)设为0,则 BLK #1的起始地址将是0+256 MB, BLK #2的起始地址将是0+256 MB +256 MB,从而由BLK糾至弁2创建了 768MB的存储区(在下文中将各 数据量的存储区称为迁移/恢复块(MRB))。在将用户数据记录在主存储器中时,数据记录装置检测可容纳该用 户数据的MRB,并将该用户数据记录在检测到的MRB中。此外,在将所记录的用户数据从主存储器备份到辅助存储器(磁带装置等)时,数 据记录装置逐个MRB地进行备份。因此,与将用户数据记录在多个MRB中的传统技术不同,根据本实 施例的数据记录装置在将用户数据记录在主存储器中时检测可容纳该用 户数据的单个MRB,并将记录在主存储器中的用户数据逐个MRB地备 份到辅助存储器中。下面描述包括根据本实施例的数据记录装置的存储系统的结构。图 2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存储系统的框图。该存储系统包括数据记录装置100 和200。记录装置100和200中的每一个都连接到主存储器20和30以及 辅助存储器10。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存储系统被配置为仅包 括数据记录装置IOO、 200、主存储器20和30以及辅助存储器10,但是 可将存储系统配置为包括更多的数据记录装置、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 以及其他装置。辅助存储器10是用于对记录在主存储器20和30中的用户数据进行 备份的记录装置(例如,磁带装置)。主存储器20和30是廉价盘冗余阵 列(RAID)并且是其中记录有来自未示出的主机计算机的用户数据的记 录装置(例如,磁盘装置)。主存储器20和30分别具有RAID逻辑单元(RLU)和数据记录装 置100和200控制RLU。 RLU还被逻辑地细分成多个开放逻辑单元(OLU)。各OLU都具有其中存储有用户数据的MRB。当从未示出的主机计算机取回用户数据时,数据记录装置100从(本 地系统的)主存储器20或(远程系统的)主存储器30中检测能够容纳 该用户数据的MRB,并将该用户数据存储在检测到的MRB中。数据记 录装置100定期地将记录在主存储器20和30中的用户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据记录装置,其将相同的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装置和第二存储装置中,所述第一存储装置和所述第二存储装置是由各自具有一数据量的多个区域形成的,所述数据记录装置包括:确定单元,其确定在所述第一存储装置中是否存在可存储区域,所述可存储区域是具有连续物理地址的多个空区域的组合,该组合的总数据量大于所述数据的量;第一存储单元,其将所述数据存储在所述可存储区域中;以及第二存储单元,其将已由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存储在所述可存储区域中的所述数据作为一个块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装置中。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7-20 2006-1986241、一种数据记录装置,其将相同的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装置和第二存储装置中,所述第一存储装置和所述第二存储装置是由各自具有一数据量的多个区域形成的,所述数据记录装置包括确定单元,其确定在所述第一存储装置中是否存在可存储区域,所述可存储区域是具有连续物理地址的多个空区域的组合,该组合的总数据量大于所述数据的量;第一存储单元,其将所述数据存储在所述可存储区域中;以及第二存储单元,其将已由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存储在所述可存储区域中的所述数据作为一个块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装置中。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该数据记录装置还包括保 存单元,该保存单元保存与所述第一存储装置中的各个空区域的物理地 址和数据量相关的信息,其中所述确定单元基于所述保存单元保存的所述信息来确定在所述第一 存储装置中是否存在所述可存储区域。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中,如果所述确定单元 确定出在所述第一存储装置中存在多个可存储区域,则所述确定单元从 所述多个可存储区域当中选择具有最小数据量的可存储区域。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中,当所述确定单元确 定出在所述第一存储装置中不存在可存储区域时,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在所述第一存储装置中是否存在总数据量大于所 述数据的量的组合区域,所述组合区域是已备份区域,其是具有连续物理地址的多个区域的组合,该组合的 总数据量小于所述数据的量,所述己备份区域中存储有已被所述第一存 储单元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装置中的数据,以及至少一个空区域,其具有与所述已备份区域连续的物理地址,并且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出在所述第一存储装置中存在所述组合区域 时,所述确定单元将所述组合区域确定为存储区域。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中,当所述确定单元确 定出在所述第一存储装置中不存在组合区域时,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将所述数据临时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装置的空区 域中,直到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出所述可存储区域和所述组合区域中的任 何一个为止。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中,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出在所述第一存储装置中不存在可存储区域时,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在所述第一存储装置中是否存在已备份区域,所 述己备份区域是具有连续物理地址的多个区域的组合,该组合的总数据 量大于所述数据的量,并且所述己备份区域中存储有已被所述第一存储 单元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装置中的数据,并且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出在所述第一存储装置中存在所述已备份区域 时,所述确定单元将所述己备份区域确定为所述可存储区域。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中,当所述确定单元确 定出在所述第一存储装置中不存在已备份区域时,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将所述数据临时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装置的空区 域中,直到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出所述可存储区域和所述已备份区域中的 任何一个为止。8、 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该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存储有计算 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将相同的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装 置和第二存储装置中的方法,所述第--存储装置和所述第二存储装置是 由各自具有一数据量的多个区域形成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确定在所述第一存储装置中是否存在可存储区域,所述可存储区域 是具有连续物理地址的多个空区域的组合,该组合的总数据量大于所述数据的量;第一存储,其包括将所述数据存储在所述可存储区域中;以及 第二存储,其包括将己在所述第一存储中被存储在所述可存储区域 中的所述数据作为一个块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装置中。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该计算机可读记录 介质还包括获取与所述第一存储装置中的各个空区域的物理地址和数 据量相关的信息,其中所述确定包括基于在所述获取中获取的所述信息来确定在所述第一 存储装置中是否存在所述可存储区域。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中,如果在所 述确定中确定出在所述第一存储装置中存在多个可存储区域,则所述确 定包括从所述多个可存储区域当中选择具有最小数据量的可存储区域。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酒井基裕高津一马佐藤晃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