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热能通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405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太阳热能通风结构,此太阳热能通风结构包括一通风罩、至少两个吸热鳍片及一透光盖板,通风罩具有一底板及环设在底板周围的一周板,底板设有一通风口;至少两个吸热鳍片彼此间隔并列且竖立于通风口;透光盖板容置于通风罩且架设在通风口上方,透光盖板完全罩盖住通风口;其中,底板、周板分别与透光盖板之间具有一间距而形成一气流通道。借此,使太阳热能通风结构具有良好地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热能通风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装于屋顶的通风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太阳热能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住宅、办公楼、商场、温室、停车场、厂房或仓库等建筑物内部较为闷热,若室内热气流通不顺畅,热气容易堆积于建筑物上端,导致温度难以下降,造成工作环境不佳,所以大多经营者会在屋顶加装电风扇或涡轮通风扇,以达到散热通风效果。然而,电风扇需依靠电力带动,会提高营业成本及增加环境噪音;涡轮通风扇依靠外界的自然风吹入风扇内部,致使堆积于建筑物上端的热气无法排出。是以,如何设计一种无须电力且具较佳散热效率的通风结构,所有业者研究之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太阳热能通风结构,其利用至少两个吸热鳍片吸收太阳能热辐射而产生空气自然对流,进而强制性带动室内空气经由通风口及气流通道排出户外,使太阳热能通风结构具有良好地散热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太阳热能通风结构,包括:一通风罩,具有一底板及环设在该底板周围的一周板,该底板设有一通风口;至少两个吸热鳍片,彼此间隔并列且竖立于该通风口;以及一透光盖板,容置于该通风罩且架设在该通风口上方,该透光盖板完全罩盖住该通风口;其中,该底板、该周板分别与该透光盖板之间具有一间距而形成一气流通道。优选的,其中所述通风罩在所述底板与所述周板的交接处设有至少两个出水口。优选的,其中所述周板具有一底缘、一内壁及一外壁,至少两个所述出水口自所述底缘凹设且贯穿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优选的,其更包括一外斜环板,所述外斜环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且环设在所述通风口的外部,所述外斜环板朝远离所述通风口方向逐渐递减高度。优选的,其中所述外斜环板的内侧形成有一内端缘,所述透光盖板完全罩盖住所述内端缘。优选的,其中所述透光盖板的面积大于所述内端缘的开口面积。优选的,其更包括一内斜环板,所述内斜环板的一端自所述内端缘一体延伸成型,及另一端抵贴于所述底板且环设在所述通风口的外部,所述内斜环板朝接近所述通风口方向逐渐递减高度。优选的,其中所述外斜环板的外侧具有一外端缘,所述外端缘抵贴于所述周板,且所述外端缘的高度齐平或高于至少两个所述出水口的底端。优选的,其更包括一框架,所述框架容置于所述通风罩且架设在所述通风口上方,所述透光盖板固定于所述框架。优选的,其中所述框架包含一底架及环设在所述底架周围的一环形框,所述透光盖板固定于所述底架,所述环形框设有配置在所述透光盖板外周缘的至少两个漏水口。优选的,其中所述框架更包含固接在所述环形框与所述周板之间的至少两个支撑架。基于上述,通风罩的底板安装在屋顶上,屋顶的透空口与底板的通风口呈相对设置,至少两个吸热鳍片、金属材料所构成的底板可透过透光盖板吸收太阳能热辐射,使通风口处累积大量热空气,再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使热空气经由底板、周板与透光盖板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快速上升,从而强制带动透空口内部的室内空气由通风口排出户外,以达到太阳热能通风结构具有良好地散热效率。基于上述,本技术太阳热能通风结构更包括外斜环板,底板与周板的交接处设有至少两个出水口,外斜环板设置于底板且环设在通风口的外部,外斜环板朝远离通风口方向逐渐递减高度,使雨水落下时会经由外斜环板与出水口导引至通风罩外部及屋顶上,进而避免雨水自通风口渗入屋顶下方的室内,以加强太阳热能通风结构之防渗水功效。附图说明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具体说明,本技术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太阳热能通风结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太阳热能通风结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太阳热能通风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太阳热能通风结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太阳热能通风结构使用状态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太阳热能通风结构使用状态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太阳热能通风结构另一使用状态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太阳热能通风结构另一实施例使用状态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太阳热能通风结构再一实施例使用状态立体图。附图标记:10:太阳热能通风结构1:通风罩11:底板111:通风口12:周板121:底缘122:内壁123:外壁13:交接处14:出水口141:底端2:吸热鳍片3:透光盖板4:外斜环板41:内端缘42:外端缘5:框架51:底架52:环形框521:漏水口53:支撑架6:内斜环板h1、h2:间距s:气流通道100:屋顶101:透空口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之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技术保护范围。请参考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太阳热能通风结构,此太阳热能通风结构10主要包括一通风罩1、至少两个吸热鳍片2及一透光盖板3。如图1至图7所示,通风罩1具有一底板11及环设在底板11周围的一周板12,底板11设有一通风口111,通风罩1在底板11与周板12的交接处13设有至少两个出水口14。详细说明如下,周板12具有一底缘121、一内壁122及一外壁123,至少两个出水口14自底缘121凹设且贯穿内壁122与外壁123。另外,底板11为铁片等金属材料所构成,且底板11上更可披覆一层吸热漆,以提高底板11吸收太阳能热辐射之效率。再者,本实施例之通风罩1的形状为正方形,但不以此为限制,通风罩1的形状可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任意几何形状。如图2至图4、图6所示,至少两个吸热鳍片2彼此间隔并列且竖立于通风口111。其中,每一吸热鳍片2为铁、铜、铝等金属材质所构成,且各吸热鳍片2的表面更可披覆一层吸热漆,使每一吸热鳍片2具有优良地吸收太阳能热辐射之效率。如图1至图7所示,透光盖板3容置于通风罩1且架设在通风口111上方,透光盖板3完全罩盖住通风口111。其中,透光盖板3之最佳实施为玻璃材质所构成。此外,底板11与透光盖板3之间具有一间距h1,周板12的内周缘与透光盖板3之间具有一间距h2,而在底板11、周板12与透光盖板3之间形成一气流通道s。如图2至图4、图6所示,本技术太阳热能通风结构10更包括一外斜环板4,外斜环板4设置于底板11且环设在通风口111的外部,外斜环板4朝远离通风口111方向逐渐递减高度。另外,外斜环板4的内侧形成有一内端缘41及外侧具有一外端缘42,又透光盖板3的面积大于内端缘41围设出的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热能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通风罩,具有一底板及环设在所述底板周围的一周板,所述底板设有一通风口;/n至少两个吸热鳍片,彼此间隔并列且竖立于所述通风口;以及/n一透光盖板,容置于所述通风罩且架设在所述通风口上方,所述透光盖板完全罩盖住所述通风口;/n其中,所述底板、所述周板分别与所述透光盖板之间具有一间距而形成一气流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热能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通风罩,具有一底板及环设在所述底板周围的一周板,所述底板设有一通风口;
至少两个吸热鳍片,彼此间隔并列且竖立于所述通风口;以及
一透光盖板,容置于所述通风罩且架设在所述通风口上方,所述透光盖板完全罩盖住所述通风口;
其中,所述底板、所述周板分别与所述透光盖板之间具有一间距而形成一气流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热能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通风罩在所述底板与所述周板的交接处设有至少两个出水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热能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周板具有一底缘、一内壁及一外壁,至少两个所述出水口自所述底缘凹设且贯穿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热能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外斜环板,所述外斜环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且环设在所述通风口的外部,所述外斜环板朝远离所述通风口方向逐渐递减高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热能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外斜环板的内侧形成有一内端缘,所述透光盖板完全罩盖住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雄
申请(专利权)人:热流动力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