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灯杆物联接入的安全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4001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灯杆物联接入的安全监测装置,它包括灯杆、固定安装在灯杆顶部的灯臂和设置在灯臂前端的灯具,所述灯杆上设有物联安全监控终端,所述灯臂上且位于灯具前端设有感知装置,所述感知装置通过线路接入物联安全监控终端,所述灯臂内设有防坠落引线,所述防坠落引线的一端接入物联安全监控终端,另一端安装有插座,所述灯具内设有电缆和钢绳,所述电缆的一端固定在灯具内的主体架上,另一端安装有插头且与插座对插,所述钢绳的一端固定在主体架上,另一端固定在灯臂内壁上,所述钢绳的长度大于电缆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灯具可进行全天候监测和防护,防止灯具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坠落砸坏砸死灯具下的任意物品或生命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灯杆物联接入的安全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路灯杆
,具体涉及一种路灯杆物联接入的安全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路灯普遍是采用在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灯杆上加装灯头的结构形式。路灯杆和灯头是分体部件,一般使用插接、螺纹顶丝或紧固卡加螺栓紧固等方式对路灯灯头进行连接和固定,但由于路灯灯杆和灯头通常由不同的厂商生产,在部件接触和配合方面很难做到结构合理。同时,由于灯头安装属于人工手工作业,还存在安装和紧固牢度的不一致性,且安装过程中所使用不同厂家的紧固件,设计、材质和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差异也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于目前正在逐渐被推广使用的新型LED路灯灯头来说,由于其光源发热量大,必须在灯头安装较大、较重的金属质散热装置为其散热才能长时间可靠工作,故其灯头重量往往超过传统路灯几倍,这样增大了灯头的坠落隐患。当灯头在没有预警时,突然坠落不仅会砸伤过路的行人、破坏地面环境而且容易造成灯头内部结构的损坏,从而增加维修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灯具坠落进行监测和防护的路灯杆物联接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灯杆物联接入的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灯杆(1)、固定安装在灯杆(1)顶部的灯臂(2)和设置在灯臂(2)前端的灯具(3),所述灯杆(1)上设有物联安全监控终端(4),所述灯臂(2)上且位于灯具(3)前端设有感知装置(5),所述感知装置(5)通过线路接入物联安全监控终端(4),所述灯臂(2)内设有防坠落引线(6),所述防坠落引线(6)的一端接入物联安全监控终端(4),另一端安装有插座(7),所述灯具(3)内设有电缆(8)和钢绳(9),所述电缆(8)的一端固定在灯具(3)内的主体架(10)上,另一端安装有插头(11)且与插座(7)对插,所述钢绳(9)的一端固定在主体架(10)上,另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灯杆物联接入的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灯杆(1)、固定安装在灯杆(1)顶部的灯臂(2)和设置在灯臂(2)前端的灯具(3),所述灯杆(1)上设有物联安全监控终端(4),所述灯臂(2)上且位于灯具(3)前端设有感知装置(5),所述感知装置(5)通过线路接入物联安全监控终端(4),所述灯臂(2)内设有防坠落引线(6),所述防坠落引线(6)的一端接入物联安全监控终端(4),另一端安装有插座(7),所述灯具(3)内设有电缆(8)和钢绳(9),所述电缆(8)的一端固定在灯具(3)内的主体架(10)上,另一端安装有插头(11)且与插座(7)对插,所述钢绳(9)的一端固定在主体架(10)上,另一端固定在灯臂(2)内壁上,所述钢绳(9)的长度大于电缆(8)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灯杆物联接入的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物联安全监控终端(4)内包括低功耗监测主模块、主控模块、NB-IOT上行通信模块、电池模块、电池使用管理器、电池充电管理器、电源模块、防坠落状态监测模块以及防坠形变状态监测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分别连接低功耗监测主模块、NB-IOT上行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和电池使用管理器,所述电池使用管理器分别连接NB-IOT上行通信模块、低功耗监测主模块和电池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电池充电管理器,所述电池充电管理器连接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连接低功耗监测主模块,所述防坠落状态监测模块和防坠形变状态监测模块均与低功耗监测主模块相连。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锁龙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城市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