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997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灯具,其属于照明技术领域,其包括灯壳、电源和若干个发光模组。灯壳沿第二方向分为电源区和灯源区,灯源区的背面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散热结构,每个散热结构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散热齿片,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灯源区贯穿有多个第一散热孔,多个第一散热孔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散热孔与散热齿片于第二方向交错设置,灯源区的两侧均贯穿有多个第二散热孔,多个第二散热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电源可拆卸设置于灯壳的一端,且位于电源区;若干个发光模组电连接于电源,设置于灯壳的正面的另一端,且位于灯源区。该灯具散热效果好,结构紧凑、窄长,补光效果好,电源维修、替换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灯具
本技术属于照明
,尤其涉及一种灯具。
技术介绍
植物补光灯是依照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根据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理,使用灯光代替太阳光来提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光源的一种灯具。植物补光灯的电源和发光模组的发热量均很大。常见的一种植物补光灯顶灯的结构中,发光模组和电源均设置于灯壳的正面,多个发光模组分别设置于电源的两侧,该种布局使得灯壳的宽度和长度均很大,从而遮光面积较大,而且发光模组和电源的发热量都很大,两者的热量互相传递,导致两者的温度均较高,影响使用寿命。此外,电源固定设置于灯壳开设的容置槽内,损坏时不易拆卸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具,结构窄长,减小了遮光面积,散热效果好,电源可拆卸,替换方便。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灯具,包括:灯壳,所述灯壳沿第二方向分为电源区和灯源区,所述灯源区的背面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散热结构,每个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散热齿片,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所述灯源区贯穿有多个第一散热孔,多个所述第一散热孔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散热孔与所述散热齿片于所述第二方向交错设置,所述灯源区的两侧均贯穿有多个第二散热孔,多个所述第二散热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电源,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灯壳的一端,位于所述电源区;若干个发光模组,电连接于所述电源,设置于所述灯壳的正面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灯源区。可选地,所述电源包括一字形壳盖,所述一字形壳盖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灯壳的电源区的背面。可选地,所述电源包括L形壳盖,所述L形壳盖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灯壳的一端。可选地,还包括若干个固定框,一个所述发光模组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包括框本体,所述发光模组的背面贴设于所述灯源区的正面,所述框本体压紧于所述发光模组的正面的周向,所述灯源区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贯穿有卡接孔,多个所述卡接孔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框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卡勾,远离所述灯壳边沿一侧的所述第一卡勾穿过所述第一散热孔并抵紧于所述灯壳的背面,靠近所述灯壳边沿一侧的所述第一卡勾穿过所述卡接孔并抵紧于所述灯壳的正面,所述框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卡勾,所述第二卡勾穿过所述第二散热孔并抵紧于所述灯壳的背面。可选地,所述发光模组包括:铝基板,其背面贴设于所述灯源区的正面;灯珠,设置于所述铝基板的正面;透明罩,贴设于所述铝基板的正面,且罩设于所述灯珠。可选地,还包括密封圈,所述透明罩的开口端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密封槽内。可选地,还包括透气阀,所述灯壳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灯壳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透气阀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可选地,还包括过线橡胶套,所述过线橡胶套设置于所述灯壳的正面,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电源区和所述灯源区,所述电源的输出线穿设于所述过线橡胶套内并连接于所述发光模组。可选地,所述灯壳通过压铸一体成型。可选地,还包括悬挂架,所述悬挂架包括挂杆和连接于所述挂杆的两个侧支架,两个所述侧支架分别位于所述灯源区背面的两侧,每个所述侧支架的底端设置有弯钩,所述弯钩能够穿过所述第二散热孔并抵紧于所述灯壳的正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的灯具,相邻两个散热结构之间形成第一风道,用于进风,灯源区一侧的多个第二散热孔所在处形成第二风道,用于进风,相邻两个散热齿片之间为形成第三风道,用于出风。灯具发光时,电源和发光模组工作并产生大量的热量,以加热灯具周围的空气,多股周围的空气分别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进入,并经两散热齿片之间的第三风道向上流动离开灯具,加速灯具上方热空气的流动,提高散热效率,有利于降低温度。设置多个第一散热孔有利于灯壳内部的热空气经该第一散热孔向上流动进入第三风道,进而流向外界,以降低灯具温度,上述第一散热孔、第二散热孔和散热结构的设置使得该灯具的散热效果好,功率损耗小,使用寿命长。将电源和发光模组分别置于灯壳的正面的两端,使得结构窄长,遮光面积小。电源可拆卸设置于灯壳的一端,电源可拆卸,替换方便,设置在一端也有利于降低后续电源的维修、拆换的难度。该灯具散热效果好,结构紧凑、窄长,补光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灯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灯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灯壳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灯壳的仰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灯壳的部分结构仰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固定框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灯具的悬挂状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灯具的悬挂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电源区;101、灯源区;1、灯壳;10、散热齿片;11、第一散热孔;12、第二散热孔;13、卡接孔;14、安装孔;201、一字形壳盖;202、L形壳盖;21、密封胶条;3、发光模组;31、铝基板;32、透明罩;4、固定框;41、框本体;42、第一卡勾;43、第二卡勾;44、固定孔;5、透气阀;6、悬挂架;61、侧支架;62、挂杆;7、过线橡胶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灯具,参见图1至图6,其包括灯壳1、电源和若干个发光模组3。如图2和3所示,灯壳1沿第二方向分为电源区100和灯源区101,灯源区101的背面沿第一方向间隔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灯壳(1),所述灯壳(1)沿第二方向分为电源区(100)和灯源区(101),所述灯源区(101)的背面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散热结构,每个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散热齿片(10),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所述灯源区(101)贯穿有多个第一散热孔(11),多个所述第一散热孔(11)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散热孔(11)与所述散热齿片(10)于所述第二方向交错设置,所述灯源区(101)的两侧均贯穿有多个第二散热孔(12),多个所述第二散热孔(12)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n电源,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灯壳(1)的一端,位于所述电源区(100);/n若干个发光模组(3),电连接于所述电源,设置于所述灯壳(1)的正面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灯源区(1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壳(1),所述灯壳(1)沿第二方向分为电源区(100)和灯源区(101),所述灯源区(101)的背面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散热结构,每个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散热齿片(10),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所述灯源区(101)贯穿有多个第一散热孔(11),多个所述第一散热孔(11)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散热孔(11)与所述散热齿片(10)于所述第二方向交错设置,所述灯源区(101)的两侧均贯穿有多个第二散热孔(12),多个所述第二散热孔(12)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电源,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灯壳(1)的一端,位于所述电源区(100);
若干个发光模组(3),电连接于所述电源,设置于所述灯壳(1)的正面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灯源区(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包括一字形壳盖(201),所述一字形壳盖(201)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灯壳(1)的电源区(100)的背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包括L形壳盖(202),所述L形壳盖(202)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灯壳(1)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固定框(4),一个所述发光模组(3)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固定框(4),所述固定框(4)包括框本体(41),所述发光模组(3)的背面贴设于所述灯源区(101)的正面,所述框本体(41)压紧于所述发光模组(3)的正面的周向,所述灯源区(101)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贯穿有卡接孔(13),多个所述卡接孔(13)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框本体(41)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卡勾(42),远离所述灯壳(1)边沿一侧的所述第一卡勾(42)穿过所述第一散热孔(11)并抵紧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波邱明丁美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纽克斯电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