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摩擦系数的多通道蠕动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784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摩擦系数的多通道蠕动泵,上壳体内部两端分别有主动支架及从动支架,主动支架与从动支架之间等角度设置有若干压辊,下壳体内部位于压辊的下方设置有圆形凹槽,支撑辊设置于圆形凹槽内,下壳体远离驱动器一端并位于圆形凹槽处设置有盖板,支撑辊远离驱动器一端与盖板相连,下壳体内部位于支撑辊两侧设置有若干弧形槽,软管设置于弧形槽内,软管两端均设置有接头,本实用信息结构合理,采用支撑辊与压辊进行配合,由于支撑辊本身可转动,所以在挤压软管的过程中,软管的横向微弱形变可带动支撑辊随转,从而降低了与软管下表面的摩擦,上端的压辊同样可进行自转,从而降低了与软管上表面的摩擦,从而保证了软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摩擦系数的多通道蠕动泵
本技术涉及蠕动泵
,具体为一种小摩擦系数的多通道蠕动泵。
技术介绍
传统的蠕动泵,很多采用无法自转的滚轮进行挤压,并且采用固定的面作为受压面,导致滚轮及受压面均与软管摩擦力较大,在滚轮滚过受压过程中,软管会产生微弱的位移,从而影响了软管的时候寿命,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摩擦系数的多通道蠕动泵,采用支撑辊与压辊进行配合,由于支撑辊本身可转动,所以在挤压软管的过程中,软管的横向微弱形变可带动支撑辊随转,从而降低了与软管下表面的摩擦,上端的压辊同样可进行自转,从而降低了与软管上表面的摩擦,从而保证了软管的使用寿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摩擦系数的多通道蠕动泵,包括驱动器、多通道泵头;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位于输出轴一端设置有连接板A;多通道泵头,所述多通道泵头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连接板B、主动支架、从动支架、压辊、支撑辊、软管、接头、盖板及连杆,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摩擦系数的多通道蠕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器(1)、多通道泵头;/n驱动器(1),所述驱动器(1)位于输出轴(2)一端设置有连接板A(3);/n多通道泵头,所述多通道泵头包括上壳体(4)、下壳体(5)、连接板B(6)、主动支架(7)、从动支架(8)、压辊(9)、支撑辊(10)、软管(11)、接头(12)、盖板(13)及连杆(14),所述上壳体(4)下表面与下壳体(5)上表面通过耳板相连,所述上壳体(4)一端设置有连接板B(6),所述连接板B(6)与连接板A(3)相连,所述上壳体(4)内部两端分别有主动支架(7)及从动支架(8),所述主动支架(7)与从动支架(8)之间的中心位置通过连...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624 CN 20202119494591.一种小摩擦系数的多通道蠕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器(1)、多通道泵头;
驱动器(1),所述驱动器(1)位于输出轴(2)一端设置有连接板A(3);
多通道泵头,所述多通道泵头包括上壳体(4)、下壳体(5)、连接板B(6)、主动支架(7)、从动支架(8)、压辊(9)、支撑辊(10)、软管(11)、接头(12)、盖板(13)及连杆(14),所述上壳体(4)下表面与下壳体(5)上表面通过耳板相连,所述上壳体(4)一端设置有连接板B(6),所述连接板B(6)与连接板A(3)相连,所述上壳体(4)内部两端分别有主动支架(7)及从动支架(8),所述主动支架(7)与从动支架(8)之间的中心位置通过连杆相连,所述主动支架(7)与从动支架(8)之间等角度设置有若干压辊(9),所述下壳体(5)内部位于压辊(9)的下方设置有圆形凹槽(15),所述支撑辊(10)设置于下壳体(5)内部的圆形凹槽(15)内,所述下壳体(5)远离驱动器(1)一端并位于圆形凹槽(15)处设置有盖板(13),所述支撑辊(10)远离驱动器(1)一端与盖板(13)相连,所述下壳体(5)内部位于支撑辊(10)两侧设置有若干弧形槽,所述软管(11)设置于弧形槽内,所述软管(11)两端均设置有接头(12),所述接头(12)设置于下壳体(5)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摩擦系数的多通道蠕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5)的圆形凹槽(15)内靠近驱动器(1)一端设置有轴座(16),所述盖板(13)上设置有轴座(16),所述支撑辊(10)两端分别与下壳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中陈宏铭廖荣彦
申请(专利权)人:雅柏特滤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