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装配式结构预制楼梯和现浇结构楼梯的安全防护栏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67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结构预制楼梯和现浇结构楼梯的安全防护栏杆,包括固定在楼梯长度方向两端的楼梯平台上的立柱以及位于立柱之间的横杆,立柱上开设有若干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立柱调节孔,立柱调节孔的轴向与楼梯的宽度方向平行;横杆可伸缩设置;横杆长度方向的两端开设有通孔,横杆与立柱之间利用穿过横杆通孔和立柱调节孔的固定螺栓以及与固定螺栓匹配的螺母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安全防护栏杆增加了伸缩调节功能,便于调节栏杆的长度,能够满足不同长度的楼梯梯段的要求,并能够同时适用于现浇结构楼梯和装配式结构预制楼梯,可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装配式结构预制楼梯和现浇结构楼梯的安全防护栏杆
本技术涉及防护栏杆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结构预制楼梯和现浇结构楼梯的安全防护栏杆。
技术介绍
在住宅工程建造过程中,楼梯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在房建施工过程中,在安装正式的楼梯护栏之前为了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通常会安装临时防护栏杆,在施工结束后拆除。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7974403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可伸缩楼梯护栏,包括立柱,与立柱的底部固接的底座以及与立柱顶部固接的扶手,立柱包括固定于底座的连杆一,连杆一内滑动连接有连杆二,还设有将连杆二与连杆一锁紧的锁紧件。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扶手的长度是固定的,不能进行长度的调节,为了与两端的立柱匹配需要对扶手进行裁剪,造成资源的浪费,并且在进行新的楼梯防护时,裁剪后的扶手因为楼梯高度、倾斜度的变化而不能与两侧的立柱很好地配合,重复性利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结构预制楼梯和现浇结构楼梯的安全防护栏杆,本技术的防护栏杆增加了伸缩调节功能,便于调节栏杆的长度,能够满足不同长度的楼梯梯段的要求,并能够同时适用于现浇结构楼梯和装配式结构预制楼梯,且可重复使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结构预制楼梯和现浇结构楼梯的安全防护栏杆,包括固定在楼梯长度方向两端的楼梯平台上的立柱以及位于立柱之间的横杆,所述立柱上开设有若干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立柱调节孔,所述立柱调节孔的轴向与楼梯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横杆与可伸缩设置并与立柱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横杆设置为长度可调节,从而便于调节防护栏杆的长度,适用于不同长度梯段的楼梯结构,立柱与横杆的可拆卸连接解决随时拆卸、随时安装的问题,相邻梯段之间的栏杆独立设置互不影响,便于周转使用;在施工过程中,可分层拆除、分层安装,便于后期装修施工过程的防护拆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的底端设置有板状的地脚,所述地脚上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地脚与楼梯平台利用胀栓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膨胀螺栓实现立柱的固定,对于装配式结构预制楼梯和现浇结构楼梯都适用,预制楼梯吊装安装完成或现浇楼梯浇筑完成并强度满足要求后即可安装立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杆包括内部中空的套杆和内杆,所述内杆的形状与套杆的内部形状匹配并能插入所述套杆内;所述内杆长度方向的两端开设有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内杆调节孔,所述套杆靠近内杆的一端开设有与内杆调节孔相对的套杆调节孔;所述套杆和内杆之间利用穿过套杆调节孔和内杆调节孔的连接螺栓及与连接螺栓匹配的螺母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内杆插入套杆内,移动内杆将连接螺栓插入不同的内杆调节孔内即可实现套杆和内杆相对位置的变化从而实现横杆的伸缩功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杆调节孔沿套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所述套杆调节孔之间的距离与相邻内杆调节孔之间的距离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需要选择安装多个连接螺栓,从而加强套杆和内杆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杆包括内部中空的套杆和内杆,所述内杆的形状与套杆的内部形状匹配并能插入所述套杆内;所述套杆上开设有沿套杆长度方向并贯穿套杆的滑槽,内杆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外壁上与滑槽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向外伸出套杆的螺柱,所述螺柱位于套杆外侧的部分螺纹连接有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现横杆可伸缩功能的基础上能够达到套杆和内杆之间的无级调节,使得横杆的适用性更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杆长度方向的两端开设有通孔,所述横杆与立柱之间利用穿过横杆通孔和立柱调节孔的固定螺栓以及与固定螺栓匹配的螺母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杆与立柱的螺栓连接方式能够方便的进行拆装并且可以根据不同楼梯的结构调节横杆的高度或增减调节横杆的数量,满足现场防护的要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螺栓上位于立柱与横杆之间的位置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螺母能够调整套杆与立柱之间的距离,从而使相邻楼梯上的横杆共用一根立柱,减少了楼梯转折处的立柱的数量,进而减少了胀栓的使用数量从而使得对楼梯平台的破坏程度降低。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杆和内杆均为方钢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钢管便于取材,可在施工现场制作,加工成本低,并且方钢管的强度高不易损坏,周转使用次数多。本技术的安全防护栏杆能够使用在装配式结构预制楼梯上,也可以使用在现浇结构楼梯上,且能达到随层施工随层安装,保证施工过程中临边防护安全,可以在工程中重复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横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横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立柱;11、立柱调节孔;12、地脚;13、胀栓;2、横杆;21、套杆;211、套杆调节孔;212、滑槽;22、内杆;221、内杆调节孔;222、螺柱;23、连接螺栓;3、固定螺栓;31、调节螺母;4、楼梯;41、楼梯平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装配式结构预制楼梯和现浇结构楼梯的安全防护栏杆,包括固定在楼梯4长度方向两端楼梯平台41上的立柱1以及位于立柱1之间的横杆2。立柱1为内部中空的立方体状,立柱1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水平向外伸出的板状的地脚12。地脚12上开设有螺栓孔,利用胀栓13将地脚12固定在楼梯平台41上。立柱1上沿立柱1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贯穿立柱1的立柱调节孔11。立柱调节孔11的轴向沿楼梯4的宽度方向设置。参照图2、图3,横杆2包括内部中空的套杆21和内杆22。套杆21和内杆22均为方钢。内杆22的形状与套杆21的内部形状匹配从而使得内杆22能够插入套杆21内并在套杆21内滑动。横杆2至少包括一根套杆21和一根内杆22。本实施例中套杆21的数量为两根,内杆22的数量为一根,且内杆22位于两根套杆21之间。内杆22的两端沿内杆2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间隔的并贯穿内杆22的内杆调节孔221,套杆21靠近内杆22的一端沿套杆21的长度间隔开设有能够与内杆调节孔221相对的套杆调节孔211。相邻套杆调节孔211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内杆调节孔221之间的距离。当内杆22插入套杆21内且内杆调节孔221与套杆调节孔211相对时,利用穿过内杆调节孔221和套杆调节孔211的连接螺栓23以及与连接螺栓23匹配的螺母将内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装配式结构预制楼梯和现浇结构楼梯的安全防护栏杆,包括固定在楼梯(4)长度方向两端的楼梯平台(41)上的立柱(1)以及位于立柱(1)之间的横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上开设有若干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立柱调节孔(11),所述立柱调节孔(11)的轴向与楼梯(4)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横杆(2)可伸缩设置并与立柱(1)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装配式结构预制楼梯和现浇结构楼梯的安全防护栏杆,包括固定在楼梯(4)长度方向两端的楼梯平台(41)上的立柱(1)以及位于立柱(1)之间的横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上开设有若干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立柱调节孔(11),所述立柱调节孔(11)的轴向与楼梯(4)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横杆(2)可伸缩设置并与立柱(1)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护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底端设置有板状的地脚(12),所述地脚(12)上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地脚(12)与楼梯平台(41)利用胀栓(1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护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包括内部中空的套杆(21)和内杆(22),所述内杆(22)的形状与套杆(21)的内部形状匹配并能插入所述套杆(21)内;所述内杆(22)长度方向的两端开设有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内杆调节孔(221),所述套杆(21)靠近内杆(22)的一端开设有与内杆调节孔(221)相对的套杆调节孔(211);所述套杆(21)和内杆(22)之间利用穿过套杆调节孔(211)和内杆调节孔(221)的连接螺栓(23)及与连接螺栓(23)匹配的螺母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防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珲韩玉明张海松刘涛牛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住总第三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