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以江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用通风效果好的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616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风建筑物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通风效果好的建筑结构,包括地基、墙体、窗户和屋顶,所述的墙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机构,所述的加固机构的顶部与屋顶固定连接,所述的加固机构包括导风架、支撑横梁、支撑竖梁、进风架和出风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一种建筑工程用通风效果好的建筑结构,该装置通过对传统的建筑物结构进行优化,气流还可以通过导风架吹出,减少该建筑物对空气的阻挡,当外界风较大的时候,不仅有利于该建筑物内部空气的流通,还有利于自然风通过该建筑物吹向周围的其他建筑物,通过该优化后的建筑物结构,削弱了外界风对建筑物施加的外力,减少大风对该建筑物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通风效果好的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通风建筑物结构
,特别是一种建筑工程用通风效果好的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结构是指在建筑物中,由建筑材料做成用来承受各种荷载或者作用,以起骨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建筑结构因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轻型钢结构、木结构和组合结构等。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的建筑业完成了一系列设计理念超前、科技含量高的、令世界瞩目的工程,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更新迅速,建制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物的通风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因此,对通风式建筑结构的需求日益增长。现有的建筑工程用通风效果好的建筑结构,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其还具有以下缺点:1、而对于目前的城市地区,由于土地资源紧缺,许多楼间距都十分狭小,建筑通风问题很突出;2、现有的建筑物大多为密闭的,仅仅开设有窗户和门用于通风,通风效果欠佳,需要改进,使用空调等电气设备确实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能耗大,同时也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通风效果好的建筑结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工程用通风效果好的建筑结构,包括地基、墙体、窗户和屋顶,所述的墙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机构,所述的加固机构的顶部与屋顶固定连接,所述的加固机构包括导风架、支撑横梁、支撑竖梁、进风架和出风架;所述的导风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横梁,所述的导风架远离横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竖梁,所述的支撑竖梁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横梁的中部;所述的导风架的内部开设有进风口和第一通风通道,所述的支撑竖梁的内部开设有出风口和第二通风通道,所述的第一通风通道和第二通风通道相连通;所述的导风架靠近进风口处固定连接有进风架,所述的支撑竖梁靠近出风口处固定连接有出风架。可选的,所述的进风架包括安装板、风罩和灰尘过滤网,所述的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风罩,所述的风罩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灰尘过滤网。可选的,所述的导风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风板,所述的导风板位于支撑竖梁的内部。可选的,所述的导风板具有弹性。可选的,所述的导风板的材质为橡胶。可选的,所述的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的安装通孔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的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在导风架上。可选的,所述的固定螺栓的内壁开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的安装通孔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的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相适配。可选的,进风架和出风架的数量均为若干个。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该一种建筑工程用通风效果好的建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该装置通过对传统的建筑物结构进行优化,可以使得外界的自然风吹入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利于建筑物内部空气的流通,通风效果佳,另外,气流还可以通过导风架吹出,减少该建筑物对空气的阻挡,当外界风较大的时候,不仅有利于该建筑物内部空气的流通,还有利于自然风通过该建筑物吹向周围的其他建筑物,最重要的是,通过该优化后的建筑物结构,削弱了外界风对建筑物施加的外力,减少大风对该建筑物的影响,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出风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进风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墙体,2-窗户,3-屋顶,4-导风架,5-支撑横梁,6-支撑竖梁,7-进风架,701-安装板,702-风罩,703-灰尘过滤网,8-出风架,9-固定板,10-导风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4所示,一种建筑工程用通风效果好的建筑结构,它包括地基、墙体1、窗户2和屋顶3,墙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机构,加固机构的顶部与屋顶3固定连接,加固机构包括导风架4、支撑横梁5、支撑竖梁6、进风架7和出风架8;导风架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横梁5,导风架4远离横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竖梁6,支撑竖梁6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横梁5的中部;导风架4的内部开设有进风口和第一通风通道,支撑竖梁6的内部开设有出风口和第二通风通道,第一通风通道和第二通风通道相连通;导风架4靠近进风口处固定连接有进风架7,支撑竖梁6靠近出风口处固定连接有出风架8,进风架7包括安装板701、风罩702和灰尘过滤网703,安装板7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风罩702,风罩70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灰尘过滤网703,导风架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固定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风板10,导风板10位于支撑竖梁6的内部,导风板10具有弹性,导风板10的材质为橡胶,导风板10与支撑竖梁6内腔的第二通风通道的一截面相适配,固定板9的内部开设有安装通孔,安装通孔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固定板9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在导风架4上。固定螺栓的内壁开设有第一螺纹,安装通孔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螺纹,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相适配,进风架7和出风架8的数量均为若干个。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由于该装置通过在墙体1和屋顶3之间设置了加固机构,加固机构的顶部与屋顶3固定连接,加固机构包括导风架4、支撑横梁5、支撑竖梁6、进风架7和出风架8,该建筑物一旦建成,当外界自然风直吹到墙面上时,有与墙面底部的阻挡作用,自然风更容易沿着墙面向上,这时自然风会沿着导风架4以及支撑竖梁6内部的第一通风通道或第二通风通道流动,其中一部分风会通过第二通风通道用作对该建筑物内部进行通风,另一部分风会继续沿着第一通风通道流至建筑物另一侧,由于该装置内加固机构的特殊结构,建筑物不仅不会阻挡自然风的通过,还会引导自然风对建筑物内部进行通风,利于建筑物内部的通风,对于楼间距较小的建筑物来说,该装置在使用时对自然风的阻挡作用较小,便于自然风流通,有利于在楼间距较小的建筑物内使用,另外,当建筑物内部需要空气快速流通的时候,可以在导风架4的内部固定连接一个导支撑竖梁6的内部风板10,导风板10具有弹性,导风板10的材质可以为橡胶,当柔软的导风板10安装在导风架4上,且位于支撑竖梁6的内部时,自然风从建筑物一侧的进风架7吹入,会吹动具有弹性的导风板10,导风板10会堵住第一通风通道的另一部分,使得气流全部通过出风架8吹出,此时建筑物内部的气流较大,通风效果较强,在使用过程中,该装置通过对传统的建筑物结构进行优化,可以使得外界的自然风吹入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利于建筑物内部空气的流通,通风效果佳,另外,气流还可以通过导风架4吹出,减少该建筑物对空气的阻挡,当外界风较大的时候,不仅有利于该建筑物内部空气的流通,还有利于自然风通过该建筑物吹向周围的其他建筑物,最重要的是,通过该优化后的建筑物结构,削弱了外界风对建筑物施加的外力,减少大风对该建筑物的影响,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通风效果好的建筑结构,包括地基、墙体(1)、窗户(2)和屋顶(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机构,所述的加固机构的顶部与屋顶(3)固定连接,所述的加固机构包括导风架(4)、支撑横梁(5)、支撑竖梁(6)、进风架(7)和出风架(8);/n所述的导风架(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横梁(5),所述的导风架(4)远离横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竖梁(6),所述的支撑竖梁(6)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横梁(5)的中部;/n所述的导风架(4)的内部开设有进风口和第一通风通道,所述的支撑竖梁(6)的内部开设有出风口和第二通风通道,所述的第一通风通道和第二通风通道相连通;/n所述的导风架(4)靠近进风口处固定连接有进风架(7),所述的支撑竖梁(6)靠近出风口处固定连接有出风架(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通风效果好的建筑结构,包括地基、墙体(1)、窗户(2)和屋顶(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机构,所述的加固机构的顶部与屋顶(3)固定连接,所述的加固机构包括导风架(4)、支撑横梁(5)、支撑竖梁(6)、进风架(7)和出风架(8);
所述的导风架(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横梁(5),所述的导风架(4)远离横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竖梁(6),所述的支撑竖梁(6)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横梁(5)的中部;
所述的导风架(4)的内部开设有进风口和第一通风通道,所述的支撑竖梁(6)的内部开设有出风口和第二通风通道,所述的第一通风通道和第二通风通道相连通;
所述的导风架(4)靠近进风口处固定连接有进风架(7),所述的支撑竖梁(6)靠近出风口处固定连接有出风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通风效果好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架(7)包括安装板(701)、风罩(702)和灰尘过滤网(703),所述的安装板(7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风罩(702),所述的风罩(70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灰尘过滤网(703)。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以江
申请(专利权)人:王以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