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防护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57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防护坡,包括混凝土框架、防护结构、用于对防护结构进行加固稳定的加固结构以及用于对雨水泥水进行集中排放处理的集中排水结构,所述混凝土框架为矩形,所述防护结构位于混凝土框架的内部,所述加固结构安装于防护结构的外部两侧,所述加固结构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对雨水和泥水进行导流集中的导流结构,所述集中排水结构位于混凝土框架的外部两侧。所述水利工程防护坡通过增加设置有斜梁和加固梁,使得其整体的防护稳定性较高,且提高了其整体的容错率,同时,便于对雨水和泥水进行导流并集中排放,有效的避免了在边坡处出现水流积存的情况而影响到土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防护坡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防护坡,属于水利工程边坡防护

技术介绍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斜坡进行边坡防护,也就是水利工程防护坡结构。但是,现有的水利工程防护坡结构存在以下缺点:1、其防护稳定性较差,且容错率较低,在一处位置出现损坏且未来得及进行维修时,整个防护坡结构的防护效果会大大降低,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2、不便于对一些泥水和雨水进行集中的排放,时间一长防护坡的多个内部结构处易出现积水,从而影响土质,继而易造成后续的滑坡,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防护坡,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利工程防护坡,包括混凝土框架、防护结构、用于对防护结构进行加固稳定的加固结构、用于对雨水或泥水进行集中排放处理的集中排水结构,所述防护结构位于混凝土框架的内部,所述加固结构安装在防护结构的两侧,所述加固结构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对雨水或泥水进行导流的导流结构,所述集中排水结构位于混凝土框架的两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防护结构包括竖梁和横梁,所述竖梁竖直浇筑于混凝土框架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横梁浇筑有多个,所述横梁分别浇筑于竖梁的两侧,上下相邻的两个横梁之间的间距相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加固结构包括多个斜梁、与斜梁一一对应的加固梁,所述斜梁的上端与竖梁固定连接,所述斜梁的下端与混凝土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加固梁的一端与竖梁固定连接,所述加固梁的另一端与斜梁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导流管,所述斜梁的一侧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管的上端与导流槽连通,所述导流管的下端设置在混凝土框架的外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横梁的背面一侧均开设有多个通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集中排水结构包括两个侧边梁,两个侧边梁分别固定浇筑于混凝土框架的两侧,所述侧边梁的正面开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下端延伸至侧边梁的下端面,所述导流管的下端与排水槽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防护结构和加固结构,使得在对坡面进行防护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竖梁、横梁以及混凝土框架的配合,对边坡进行防护防滑坡处理,同时,可以通过斜梁以及加固梁的配合,来加强横梁、竖梁以及混凝土框架之间的浇筑连接稳定性,在横梁或者竖梁任一处出现断裂时,也可以通过斜梁和加固梁的配合,避免横梁或者竖梁直接崩塌而造成滑坡现象,继而有效的降低了安全隐患。(2)、通过设置导流结构以及集中排水结构,使得在进行边坡防护时,可以通过导流管配合斜梁内部的导流槽,将流下的泥水或者雨水导向至侧边梁内部的排水槽中,由排水槽来完成集中的排水处理,从而有效的避免了雨水或者泥水在防护结构位置处积存而造成影响到土质,继而有效的避免了后续出现滑坡的情况,提高了防护坡结构整体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水利工程防护坡结构示意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水利工程防护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斜梁的安装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斜梁的安装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横梁的结构示意图(俯视状态);图5为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中:1、混凝土框架;2、竖梁;3、横梁;4、斜梁;5、加固梁;6、导流管;7、导流槽;8、通孔;9、侧边梁;10、排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5所示,所述水利工程防护坡,包括用于防护边坡的混凝土框架1、用于防止水土流失滑坡的防护结构、用于对防护结构进行加固稳定的加固结构、用于对雨水或泥水进行集中排放处理的集中排水结构,所述混凝土框架1的外周为矩形结构,混凝土框架1的内周为矩形结构,所述混凝土框架1的内部为浇筑空腔,所述防护结构位于混凝土框架1的内部,所述加固结构安装在防护结构的两侧,所述加固结构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对雨水或泥水进行导流的导流结构,所述集中排水结构位于混凝土框架1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结构包括竖梁2和横梁3,所述竖梁2竖直浇筑于混凝土框架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横梁3浇筑有多个,所述横梁3分别浇筑于竖梁2的两侧,上下相邻的两个横梁3之间的间距相同;使得在进行边坡防护时,可以通过竖梁2配合多个横梁3以及混凝土框架1,组成一个固定的网状防护结构,对边坡处的土石进行有效的防滑坡防护。进一步地,所述加固结构包括多个斜梁4、与斜梁4一一对应的加固梁5,所述斜梁4的上端与竖梁2固定连接,所述斜梁4的下端与混凝土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斜梁4的长度方向与竖梁2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加固梁5的一端与竖梁2固定连接,所述加固梁5的另一端与斜梁4固定连接,所述斜梁4的长度方向与加固梁5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使得在进行边坡防护工作时,可以通过多个斜梁4加强横梁3与竖梁2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稳定性,且可以通过多个加固梁5,加强斜梁4与竖梁2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稳定性,从而有效的提高防护坡结构整体的防护效果以及稳定性。且在横梁3或者竖梁2的任一处出现断裂情况时,可以通过斜梁4和加固梁5的辅助连接以及辅助固定,避免了横梁3和竖梁2直接崩塌而造成土质滑坡的现象,继而有效的降低了安全隐患。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呈倾斜设置的导流管6,所述斜梁4背面的一侧开设有导流槽7,所述导流管6的上端与导流槽7连通,所述导流管6的下端设置在混凝土框架1的外部。使得在进行边坡防护的同时,可以通过导流槽7,对流过斜梁4处的雨水以及泥水进行导向,并通过导流管6,将其导流输送至侧边梁9处的排水槽10中。进一步地,所述横梁3背面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半圆形通孔8。使得流经横梁3处的雨水和泥水可以不受阻碍的继续流下去,避免形成较多的水积存。进一步地,所述集中排水结构包括两个侧边梁9,两个侧边梁9分别固定浇筑于混凝土框架1的两侧,所述侧边梁9的正面开设有排水槽10,所述排水槽10的下端延伸至侧边梁9的下端面,所述导流管6的下端与排水槽10连通。使得在导流管6将雨水和泥水导流输送至排水槽10处时,可以通过排水槽10,对其进行集中的排放处理,进一步的避免造成雨水和泥水在土石位置处积存的情况。所述水利工程防护坡的原理:在进行边坡防护时,可以通过竖梁2配合多个横梁3以及混凝土框架1,组成一个固定的网状防护结构,对边坡处的土石进行有效的防滑坡防护,同时,可以通过多个斜梁4,加强横梁3与竖梁2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稳定性,且可以通过多个加固梁5,加强斜梁4与竖梁2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稳定性,从而有效的提高防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防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框架(1)、防护结构、用于对防护结构进行加固稳定的加固结构、用于对雨水或泥水进行集中排放处理的集中排水结构,所述防护结构位于混凝土框架(1)的内部,所述加固结构安装在防护结构的两侧,所述加固结构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对雨水或泥水进行导流的导流结构,所述集中排水结构位于混凝土框架(1)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防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框架(1)、防护结构、用于对防护结构进行加固稳定的加固结构、用于对雨水或泥水进行集中排放处理的集中排水结构,所述防护结构位于混凝土框架(1)的内部,所述加固结构安装在防护结构的两侧,所述加固结构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对雨水或泥水进行导流的导流结构,所述集中排水结构位于混凝土框架(1)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防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包括竖梁(2)和横梁(3),所述竖梁(2)竖直浇筑于混凝土框架(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横梁(3)浇筑有多个,所述横梁(3)分别浇筑于竖梁(2)的两侧,上下相邻的两个横梁(3)之间的间距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防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包括多个斜梁(4)、与斜梁(4)一一对应的加固梁(5),所述斜梁(4)的上端与竖梁(2)固定连接,所述斜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家祥顾雯钱筱暄许一董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