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面料生产用除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3509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织面料生产用除湿装置,包括:烘干箱,所述烘干箱具有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烘干箱上下分别设置有第一发热管与第二发热管,所述进料口处设有刮料装置,所述刮料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夹持口,所述夹持口上方设有刮板,所述刮板连接有滑座,所述滑座两侧设有滑块,所述壳体两侧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滑道,所述滑座上方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啮合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转动轴动力连接有驱动电机。便于调节刮料力度,提升了针织面料染色后除湿烘干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织面料生产用除湿装置
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针织面料生产用除湿装置。
技术介绍
针织面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由于针织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较强的延伸性,是制作各种服装的理想材料,针织面料在生产的过程中,通过对纺线进行织造形成织布,在形成针织面料后,对于一些具有特殊颜色要求的面料,还需要经过染色处理。在针织面料染色完成后,针织面料的表面会残留有多余的染料以及水分,需要将针织面料上多余的染料刮除并进行除湿处理,使面料干燥。一般通过挂料板将多余染料进行刮除,并使用烘干设备对面料进行烘干。但是,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不同面料的厚度不一,除湿烘干时,刮除多余染料的力度不便调节,从而易导致除湿烘干后的面料染色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针织面料生产用除湿装置,以解决不同面料的厚度不一,除湿烘干时,刮除多余染料的力度不便调节,从而易导致除湿烘干后的面料染色效果差的问题。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织面料生产用除湿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织面料生产用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箱(1),所述烘干箱(1)具有进料口(2)与出料口(3),所述烘干箱(1)上下分别设置有第一发热管(6)与第二发热管(9),所述进料口(2)处设有刮料装置(4),所述刮料装置(4)包括壳体(401),所述壳体(401)上设有夹持口(402),所述夹持口(402)上方设有刮板(403),所述刮板(403)连接有滑座(405),所述滑座(405)两侧设有滑块(413),所述壳体(401)两侧设有与滑块(413)相配合的滑道(414),所述滑座(405)上方固定连接有齿条(409),所述齿条(409)啮合连接有齿轮(410),所述齿轮(410)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面料生产用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箱(1),所述烘干箱(1)具有进料口(2)与出料口(3),所述烘干箱(1)上下分别设置有第一发热管(6)与第二发热管(9),所述进料口(2)处设有刮料装置(4),所述刮料装置(4)包括壳体(401),所述壳体(401)上设有夹持口(402),所述夹持口(402)上方设有刮板(403),所述刮板(403)连接有滑座(405),所述滑座(405)两侧设有滑块(413),所述壳体(401)两侧设有与滑块(413)相配合的滑道(414),所述滑座(405)上方固定连接有齿条(409),所述齿条(409)啮合连接有齿轮(410),所述齿轮(410)连接有转动轴(411),所述转动轴(411)安装于所述壳体(401)内部,所述转动轴(411)动力连接有驱动电机(4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面料生产用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405)内部设有容置腔(406),所述刮板(403)上方固定连接有两组连杆(404),两组所述连杆(404)顶部伸入所述容置腔(406)中,两组所述连杆(404)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杆(415),所述横杆(415)与所述容置腔(406)内壁之间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朱学真郭建厂罗涛
申请(专利权)人:利辛县佳辉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