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制肥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343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秸秆制肥生产系统,通过揉丝机、储料房、秸秆制肥机、翻堆槽以及后熟间,实现了秸秆肥料生产的高效生产,传统的储料房仅仅用于堆放秸秆揉丝料,需要人工将秸秆揉丝料运输至秸秆制肥机内不仅生产效率低,同时粉尘等会损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将储料房本体通过隔板分隔成多个小的储料单元区,从而能够实现每次从揉丝机中吹出的秸秆揉丝料均堆积在储料单元区内,不需要人工的进行清扫聚集在一堆再进行出料,大大节约了生产的效率,也无需专门的人员进行清扫聚堆,节约了人工成本以及保障了员工的身体安全,同时在一个储料单元区进行卸料的同时,相对的储料单元区同步进行进料的工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制肥生产系统
本技术涉及有机肥生产
,具体为一种秸秆制肥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秸秆种类主要分为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秸秆,通常情况秸秆在农村会作为烧饭燃料,形成草木灰农家肥被土壤利用,随着经济发展,天然气和液化气在农村使用越来越普及,秸秆利用价值下降,农村普遍采取焚烧法处理,造成大气污染严重;另外,秸秆中含有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也未被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近年来,国内的学者专家纷纷提出亟需改变单纯追求高产而忽视环境保护的观念,摒弃“化工农业”,为耕地大幅“减肥”,积极转向“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道路上来。如何替代传统化肥,改善化肥使用过程中耕地土壤出现的各种历史积累的负面效应以及如何实现秸秆,生物粪便等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继续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秆制肥生产工艺及其设备,以解决现有的秸秆,生物粪便等废气物污染环境的现象以及传统化肥对土壤的损坏问题,变废为宝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秸秆制肥生产系统,自秸秆制肥生产工序依次包括有揉丝机20、储料房、秸秆制肥机、翻堆槽以及后熟间,所述储料房包括有储料房支架,固定于所述储料房支架上的底板以及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的储料房本体,所述储料房本体为底部开口的中空圆柱体状壳体,所述储料房本体中心处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贯穿所述底板且通过轴承固定于底板上,所述支撑柱的下底面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远离其输出端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储料房支架,所述储料房本体内通过隔板分隔为3个或者3个以上的储料单元区,所述储料单元区其侧壁上均开设有储料进料口,所述底板上靠近秸秆制肥机处均开设有储料出料口,所述储料出料口上滑动连接有储料门。作为优选,所述储料单元区顶面均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上固定有出气罩。作为优选,所述储料出料口两侧固定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插套有储料门,所述储料门的下表面固定有伸缩推杆,所述伸缩推杆远离其活动端固定于所述底板上。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为上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状,所述隔板的下表面固定有软性刮条,所述软性刮条与所述底板的内底面相贴合,所述底板的内侧壁与所述储料房本体的外侧壁之间的间距为1mm~3mm。作为优选,所述储料进料口处设置有储料进料门,所述储料进料门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铰接于所述储料进料口处,其相对应的一侧通过锁扣扣于储料进料口处。作为优选,秸秆制肥机依次包括有上料机构、搅拌发酵箱、出料机构以及电控柜,所述搅拌发酵箱与所述上料机构通过第二输料筒相连通,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有制肥进料斗,所述制肥进料斗位于所述储料出料口正下方,所述制肥进料斗一侧连接有第一输料筒,所述第一输料筒的进料端固定有配料进料斗,其出料端位于制肥进料斗上方,所述第一输料筒与所述第二输料筒的下端面均固定有支撑架,所述第二输料筒的进料端固定于所述制肥进料斗的底端,其出料端位于所述搅拌发酵箱的上方,所述搅拌发酵箱远离所述上料机构的一侧固定有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有第三输料筒,所述第三输料筒的进料端固定于所述搅拌发酵箱的下端面,其出料端与所述翻堆槽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输料筒、第二输料筒和第三输料筒均为绞龙输送管,第一输料筒、第二输料筒和第三输料筒的一端均设置有输送电机,所述搅拌发酵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一端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发酵箱的一侧固定有热风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秸秆制肥设备,通过揉丝机、储料房、秸秆制肥机、翻堆槽以及后熟间,实现了秸秆肥料生产的高效生产,传统的储料房仅仅用于堆放秸秆揉丝料,需要人工将秸秆揉丝料运输至秸秆制肥机内不仅生产效率低,同时粉尘等会损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本技术通过将储料房本体通过隔板分隔成多个小的储料单元区,从而能够实现每次从揉丝机中吹出的秸秆揉丝料均堆积在储料单元区内,不需要人工的进行清扫聚集在一堆再进行出料,大大节约了生产的效率,也无需专门的人员进行清扫聚堆,节约了人工成本以及保障了员工的身体安全,因为粉尘对于人体是有害的,在清扫的过程中粉尘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在一个储料单元区进行卸料的同时,相对的储料单元区同步进行进料的工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多个储料单元区可以用于储存备用,多余的秸秆揉丝料可以储存于储料单元区内,以备下次使用,实现了多余原材料的堆积储存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储料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储料房的上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储料房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搅拌发酵箱1、第一输料筒2、第二输料筒3、输送电机4、第三输料筒5、制肥进料斗6、支撑架7、搅拌电机11、搅拌轴12、导料螺旋叶片13、搅拌架14、揉丝机20、秸秆制肥机21、翻堆槽22、后熟间23、储料房24、热风炉27、储料房支架241、底板242、储料房本体243、支撑柱244、驱动电机245、储料进料口246、储料出料口247、储料门248、隔板249、储料单元区250、出气罩251、U型滑槽252、伸缩推杆253、进料管道254、锁扣25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秸秆制肥生产系统,自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制肥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自秸秆制肥生产工序依次包括有揉丝机(20)、储料房(24)、秸秆制肥机(21)、翻堆槽(22)以及后熟间(23),所述储料房(24)包括有储料房支架(241),固定于所述储料房支架(241)上的底板(242)以及与所述底板(242)转动连接的储料房本体(243),所述储料房本体(243)为底部开口的中空圆柱体状壳体,所述储料房本体(243)中心处固定有支撑柱(244),所述支撑柱(244)贯穿所述底板(242)且通过轴承固定于底板(242)上,所述支撑柱(244)的下底面固定有驱动电机(245),所述驱动电机(245)远离其输出端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储料房支架(241),所述储料房本体(243)内通过隔板(249)分隔为3个或者3个以上的储料单元区(250),所述储料单元区(250)其侧壁上均开设有储料进料口(246),所述底板(242)上靠近秸秆制肥机(21)处均开设有储料出料口,所述储料出料口上滑动连接有储料门(24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制肥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自秸秆制肥生产工序依次包括有揉丝机(20)、储料房(24)、秸秆制肥机(21)、翻堆槽(22)以及后熟间(23),所述储料房(24)包括有储料房支架(241),固定于所述储料房支架(241)上的底板(242)以及与所述底板(242)转动连接的储料房本体(243),所述储料房本体(243)为底部开口的中空圆柱体状壳体,所述储料房本体(243)中心处固定有支撑柱(244),所述支撑柱(244)贯穿所述底板(242)且通过轴承固定于底板(242)上,所述支撑柱(244)的下底面固定有驱动电机(245),所述驱动电机(245)远离其输出端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储料房支架(241),所述储料房本体(243)内通过隔板(249)分隔为3个或者3个以上的储料单元区(250),所述储料单元区(250)其侧壁上均开设有储料进料口(246),所述底板(242)上靠近秸秆制肥机(21)处均开设有储料出料口,所述储料出料口上滑动连接有储料门(24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制肥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单元区(250)顶面均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上固定有出气罩(2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制肥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出料口两侧固定有滑槽(252),所述滑槽(252)内插套有储料门(248),所述储料门(248)的下表面固定有伸缩推杆(253),所述伸缩推杆(253)远离其活动端固定于所述底板(24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制肥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42)为上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状,所述隔板(249)的下表面固定有软性刮条,所述软性刮条与所述底板(24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健
申请(专利权)人:安吉学健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