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制肥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3432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秸秆制肥生产系统,通过揉丝机、储料房、秸秆制肥机、翻堆槽以及后熟间,实现了秸秆肥料生产的高效生产,传统的储料房仅仅用于堆放秸秆揉丝料,需要人工将秸秆揉丝料运输至秸秆制肥机内不仅生产效率低,同时粉尘等会损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将储料房本体通过隔板分隔成多个小的储料单元区,从而能够实现每次从揉丝机中吹出的秸秆揉丝料均堆积在储料单元区内,不需要人工的进行清扫聚集在一堆再进行出料,大大节约了生产的效率,也无需专门的人员进行清扫聚堆,节约了人工成本以及保障了员工的身体安全,同时在一个储料单元区进行卸料的同时,相对的储料单元区同步进行进料的工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制肥生产系统
本技术涉及有机肥生产
,具体为一种秸秆制肥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秸秆种类主要分为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秸秆,通常情况秸秆在农村会作为烧饭燃料,形成草木灰农家肥被土壤利用,随着经济发展,天然气和液化气在农村使用越来越普及,秸秆利用价值下降,农村普遍采取焚烧法处理,造成大气污染严重;另外,秸秆中含有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也未被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近年来,国内的学者专家纷纷提出亟需改变单纯追求高产而忽视环境保护的观念,摒弃“化工农业”,为耕地大幅“减肥”,积极转向“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道路上来。如何替代传统化肥,改善化肥使用过程中耕地土壤出现的各种历史积累的负面效应以及如何实现秸秆,生物粪便等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继续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秆制肥生产工艺及其设备,以解决现有的秸秆,生物粪便等废气物污染环境的现象以及传统化肥对土壤的损坏问题,变废为宝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秸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制肥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自秸秆制肥生产工序依次包括有揉丝机(20)、储料房(24)、秸秆制肥机(21)、翻堆槽(22)以及后熟间(23),所述储料房(24)包括有储料房支架(241),固定于所述储料房支架(241)上的底板(242)以及与所述底板(242)转动连接的储料房本体(243),所述储料房本体(243)为底部开口的中空圆柱体状壳体,所述储料房本体(243)中心处固定有支撑柱(244),所述支撑柱(244)贯穿所述底板(242)且通过轴承固定于底板(242)上,所述支撑柱(244)的下底面固定有驱动电机(245),所述驱动电机(245)远离其输出端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储料房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制肥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自秸秆制肥生产工序依次包括有揉丝机(20)、储料房(24)、秸秆制肥机(21)、翻堆槽(22)以及后熟间(23),所述储料房(24)包括有储料房支架(241),固定于所述储料房支架(241)上的底板(242)以及与所述底板(242)转动连接的储料房本体(243),所述储料房本体(243)为底部开口的中空圆柱体状壳体,所述储料房本体(243)中心处固定有支撑柱(244),所述支撑柱(244)贯穿所述底板(242)且通过轴承固定于底板(242)上,所述支撑柱(244)的下底面固定有驱动电机(245),所述驱动电机(245)远离其输出端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储料房支架(241),所述储料房本体(243)内通过隔板(249)分隔为3个或者3个以上的储料单元区(250),所述储料单元区(250)其侧壁上均开设有储料进料口(246),所述底板(242)上靠近秸秆制肥机(21)处均开设有储料出料口,所述储料出料口上滑动连接有储料门(24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制肥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单元区(250)顶面均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上固定有出气罩(2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制肥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出料口两侧固定有滑槽(252),所述滑槽(252)内插套有储料门(248),所述储料门(248)的下表面固定有伸缩推杆(253),所述伸缩推杆(253)远离其活动端固定于所述底板(24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制肥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42)为上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状,所述隔板(249)的下表面固定有软性刮条,所述软性刮条与所述底板(24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健
申请(专利权)人:安吉学健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