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灰窑立式分级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343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灰窑立式分级冷却系统,包括炉体和耐温传送带,所述炉体中部设置有高温腔,且高温腔右侧中部连接有换热器,所述高温腔右侧上端设置有排烟管,且高温腔左侧下端连接有出渣管,所述高温腔外侧设置有耐温层,且高温腔下端连接有滤板,所述高温腔下侧设置有沉淀室,且沉淀室下侧中部固定有第一连接管。该石灰窑立式分级冷却系统设置有通水管,通水管呈一上一下对称分布,从下侧的通水管通水进入内部中空的冷却箱内,对冷却箱内部的第一冷却仓进行冷却处理,当水积蓄过多时,受重力影响,从上端通水管排出,使得冷却箱内部水流形成流通状态,对于第一冷却仓的冷却效果更加优异,增加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灰窑立式分级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石灰窑立式加工
,具体为一种石灰窑立式分级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所谓现代新技术石灰窑就是具有环保、节能功能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石灰窑,它因采用了现代技术,所以它能充分利用廉价能源,特别能利用原来对环境有污染的气体作主要能源,变废为宝,石灰在钢铁工业,电石工业,氧化铝工业,耐火材料等工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市场上的石灰窑对于物料加工过程中冷却程度不够,无法保证氧化钙的质量,并且对于炉渣与物料的分选处理程度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石灰窑立式分级冷却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灰窑立式分级冷却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市场上的石灰窑对于物料加工过程中冷却程度不够,无法保证氧化钙的质量,并且对于炉渣与物料的分选处理程度不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灰窑立式分级冷却系统,包括炉体和耐温传送带,所述炉体中部设置有高温腔,且高温腔右侧中部连接有换热器,所述高温腔右侧上端设置有排烟管,且高温腔左侧下端连接有出渣管,所述高温腔外侧设置有耐温层,且高温腔下端连接有滤板,所述高温腔下侧设置有沉淀室,且沉淀室下侧中部固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下侧设置有冷却箱,且冷却箱右侧两端安装有通水管,所述冷却箱内部设置有第一冷却仓,且第一冷却仓下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下端设置有第二冷却仓,且第二冷却仓下端固定有出料口,所述耐温传送带连接于炉体内部下端,且炉体内部左侧中端固定有引导板,所述耐温传送带两端连接有主动轴,且耐温传送带中部分布有从动轴,所述耐温传送带中部连接有链板,且链板上表面分布有通孔。优选的,所述高温腔竖直中轴线与炉体竖直中轴线相互重合,且高温腔外侧连接面与耐温层连接面相互贴合。优选的,所述滤板呈圆形,且滤板外侧结构尺寸与高温腔内侧结构尺寸相互吻合。优选的,所述通水管之间关于冷却箱中轴线呈对称分布,且冷却箱内部呈中空状。优选的,所述引导板呈倾斜状,且引导板与炉体呈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链板通过从动轴、主动轴构成传动结构,且链板之间相互咬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石灰窑立式分级冷却系统设置有炉体和耐温传送带,通水管呈一上一下对称分布,从下侧的通水管通水进入内部中空的冷却箱内,对冷却箱内部的第一冷却仓进行冷却处理,当水积蓄过多时,受重力影响,从上端通水管排出,使得冷却箱内部水流形成流通状态,对于第一冷却仓的冷却效果更加优异,增加冷却效率,使得炉体内部加工的氧化钙质量得到保证;倾斜状引导板能够引导排出的炉渣下落,并对其进行缓冲,预防过高砸下对炉体以及其他器件造成破坏,提高设备安全性,并且固定连接的引导板与炉体连接紧密,安装牢固,不易于松散和掉落,便于引导板长久使用,增加使用效果以及使用寿命;通过主动轴转动传递机械能带动从动轴活动,相应传动链板滑动传递物料,实现自动化操作,降低人工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带温物料对人员的伤害,并且链板与链板之间相互咬合,连接紧密,安装稳定,相较于传统的传动皮带连接缝隙更小、精密程度更高,而且等距离均匀分布的通孔能够降低带温物料进行链板的破坏,对于带温物料传导的热量能够通过通孔均匀、快速的排散出去,预防热量内部堆积造成破坏,提高链板自动化传递物料安全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炉体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耐温传送带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链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炉体;2、高温腔;3、换热器;4、排烟管;5、出渣管;6、耐温层;7、滤板;8、沉淀室;9、第一连接管;10、冷却箱;11、第一冷却仓;12、通水管;13、第二连接管;14、第二冷却仓;15、出料口;16、耐温传送带;17、引导板;18、主动轴;19、从动轴;20、链板;2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石灰窑立式分级冷却系统,包括炉体1、高温腔2、换热器3、排烟管4、出渣管5、耐温层6、滤板7、沉淀室8、第一连接管9、冷却箱10、第一冷却仓11、通水管12、第二连接管13、第二冷却仓14、出料口15、耐温传送带16、引导板17、主动轴18、从动轴19、链板20和通孔21,炉体1中部设置有高温腔2,且高温腔2右侧中部连接有换热器3,高温腔2竖直中轴线与炉体1竖直中轴线相互重合,且高温腔2外侧连接面与耐温层6连接面相互贴合,竖直中轴线相互重合的高温腔2与炉体1能够均匀保护高温腔2的安装,使得高温腔2在炉体1内壁受热均匀,同时两者安装所受重力以及作用力方向完全相同,利于整个炉体1安装稳定,不易于倾倒和破坏,并且与高温腔2连接面相互贴合的耐温层6受热均匀,能够较为全面的隔绝高温腔2的温度,以防热传递,预防对设备以及人体造成破坏,同时也能够对高温腔2内部进行保温,使得热量循环使用,减低能量损耗,增加工作效率;高温腔2右侧上端设置有排烟管4,且高温腔2左侧下端连接有出渣管5,高温腔2外侧设置有耐温层6,且高温腔2下端连接有滤板7,滤板7呈圆形,且滤板7外侧结构尺寸与高温腔2内侧结构尺寸相互吻合,圆形滤板7契合高温腔2的形状,能够很好的连接固定于高温腔2底部,阻隔未完全反应的物料通过,增加石灰窑煅烧加工的效率;高温腔2下侧设置有沉淀室8,且沉淀室8下侧中部固定有第一连接管9,第一连接管9下侧设置有冷却箱10,且冷却箱10右侧两端安装有通水管12,通水管12之间关于冷却箱10中轴线呈对称分布,且冷却箱10内部呈中空状,通水管12呈一上一下对称分布,从下侧的通水管12通水进入内部中空的冷却箱10内,对冷却箱10内部的第一冷却仓11进行冷却处理,当水积蓄过多时,受重力影响,从上端通水管12排出,使得冷却箱10内部水流形成流通状态,对于第一冷却仓11的冷却效果更加优异,增加冷却效率,使得炉体1内部加工的氧化钙质量得到保证;冷却箱10内部设置有第一冷却仓11,且第一冷却仓11下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3,第二连接管13下端设置有第二冷却仓14,且第二冷却仓14下端固定有出料口15,耐温传送带16连接于炉体1内部下端,且炉体1内部左侧中端固定有引导板17,引导板17呈倾斜状,且引导板17与炉体1呈固定连接,倾斜状引导板17能够引导排出的炉渣下落,并对其进行缓冲,预防过高砸下对炉体1以及其他器件造成破坏,提高设备安全性,并且固定连接的引导板17与炉体1连接紧密,安装牢固,不易于松散和掉落,便于引导板17长久使用,增加使用效果以及使用寿命;耐温传送带16两端连接有主动轴18,且耐温传送带16中部分布有从动轴19,耐温传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灰窑立式分级冷却系统,包括炉体(1)和耐温传送带(16),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中部设置有高温腔(2),且高温腔(2)右侧中部连接有换热器(3),所述高温腔(2)右侧上端设置有排烟管(4),且高温腔(2)左侧下端连接有出渣管(5),所述高温腔(2)外侧设置有耐温层(6),且高温腔(2)下端连接有滤板(7),所述高温腔(2)下侧设置有沉淀室(8),且沉淀室(8)下侧中部固定有第一连接管(9),所述第一连接管(9)下侧设置有冷却箱(10),且冷却箱(10)右侧两端安装有通水管(12),所述冷却箱(10)内部设置有第一冷却仓(11),且第一冷却仓(11)下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3),所述第二连接管(13)下端设置有第二冷却仓(14),且第二冷却仓(14)下端固定有出料口(15),所述耐温传送带(16)连接于炉体(1)内部下端,且炉体(1)内部左侧中端固定有引导板(17),所述耐温传送带(16)两端连接有主动轴(18),且耐温传送带(16)中部分布有从动轴(19),所述耐温传送带(16)中部连接有链板(20),且链板(20)上表面分布有通孔(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灰窑立式分级冷却系统,包括炉体(1)和耐温传送带(16),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中部设置有高温腔(2),且高温腔(2)右侧中部连接有换热器(3),所述高温腔(2)右侧上端设置有排烟管(4),且高温腔(2)左侧下端连接有出渣管(5),所述高温腔(2)外侧设置有耐温层(6),且高温腔(2)下端连接有滤板(7),所述高温腔(2)下侧设置有沉淀室(8),且沉淀室(8)下侧中部固定有第一连接管(9),所述第一连接管(9)下侧设置有冷却箱(10),且冷却箱(10)右侧两端安装有通水管(12),所述冷却箱(10)内部设置有第一冷却仓(11),且第一冷却仓(11)下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3),所述第二连接管(13)下端设置有第二冷却仓(14),且第二冷却仓(14)下端固定有出料口(15),所述耐温传送带(16)连接于炉体(1)内部下端,且炉体(1)内部左侧中端固定有引导板(17),所述耐温传送带(16)两端连接有主动轴(18),且耐温传送带(16)中部分布有从动轴(19),所述耐温传送带(16)中部连接有链板(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常越华荣伟陈雪勇刘闯
申请(专利权)人:仁化县恒达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