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境应急溶药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338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境应急溶药一体化装置,包括混合机构、支撑架、智能控制终端系统、放置在待治理水源附近的蓄水池、将待治理水源抽至混合机构的抽水机构、将药料从低位输送至混合机构的上料机构以及将蓄水池的水循环抽至混合机构的循环机构,混合机构包括搅拌桶、排水管道,搅拌桶的排水口通过排水管道排向蓄水池,排水管道内设有排水调节阀,抽水机构上设有抽水流量计,上料机构设有加药流量计。该一体化装置能实现快速模块化拼装,能适应各种野外条件,方便移动,满足环保河流加药应急项目工程的现场快速搭建,应急响应速度快,节约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境应急溶药一体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源污染防治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环境应急溶药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生活污水中所含的磷主要有如下几个来源:来自下水管道的排泄物、丢弃的食物以及其它各种洗涤剂。如果没有对污水中含量高的磷进行处理,则很容易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带来严重的污染。当某河段水流在紧急事故中受到污染时,需要应急投加各类药剂紧急处置,以免造成严重的环境、经济、生命安全、国际影响等后果。通用做法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时效性差。具备快速移动功能的一体化标准应急设备在国内属于空白。河段水流受污染情况复杂、波动大,超标排放风险高;往往药剂过量投加,控制滞后性明显,运营人员要求高压力大。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装置,用于满足环保河流加药应急项目工程的现场快速搭建,并能适应各种野外条件,方便移动,模块化快速组装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环境应急溶药一体化装置,该一体化装置能实现快速模块化拼装,能适应各种野外条件,方便移动,满足环保河流加药应急项目工程的现场快速搭建,应急响应速度快,节约人力物力。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环境应急溶药一体化装置,包括混合机构、支撑架、智能控制终端系统、放置在待治理水源附近的蓄水池、将待治理水源抽至混合机构的抽水机构、将药料从低位输送至混合机构的上料机构以及将蓄水池的水循环抽至混合机构的循环机构,所述混合机构通过支撑架安装在所述蓄水池的一侧,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搅拌桶、排水管道,所述搅拌桶的排水口通过所述排水管道排向所述蓄水池,所述排水管道内设有排水调节阀,所述抽水机构上设有抽水流量计,所述上料机构设有加药流量计,所述混合机构、抽水机构、上料机构、循环机构、排水调节阀、抽水流量计、加药流量计分别与所述智能控制终端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混合机构还包括螺旋桨叶、搅拌电机、混料支架,所述搅拌桶、搅拌电机分别安装在所述混料支架上,所述螺旋桨叶安装在所述搅拌桶内,所述搅拌电机与所述螺旋桨叶传动连接,所述搅拌电机与所述智能控制终端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抽水机构包括抽水泵、抽水管道、过滤网,所述抽水泵通过所述抽水管道分别与所述搅拌桶的上端、待治理水源连通,所述过滤网安装在所述抽水管道与待治理水源的连通处,所述抽水泵与所述智能控制终端系统电性连接。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支架、上料料斗、上料管道、上料电机、上料螺旋杆,所述上料料斗、上料管道、上料电机分别安装在所述上料支架上,所述上料料斗与所述上料管道的进料口连通,所述上料管道的出料口与所述搅拌桶的上端连通,所述加药流量计安装在所述上料管道的出料口处,所述上料螺旋杆安装在所述上料管道内,所述上料电机与所述上料螺旋杆传动连接,所述上料电机与所述智能控制终端系统电性连接。所述循环机构包括循环水泵、循环管道,所述循环水泵通过所述循环管道分别与所述搅拌桶的上端、蓄水池连通,所述循环水泵与所述智能控制终端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智能控制终端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控制系统,所述抽水流量计、加药流量计分别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单元、混合机构、抽水机构、上料机构、循环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前馈单元和模糊反馈单元,前馈单元包括前馈模型、设定单元、前馈控制器,模糊反馈单元包括模糊系统。还包括进口总磷在线分析仪、出水总磷分析仪,所述进口总磷在线分析仪安装在所述抽水机构的进水口处,所述出水总磷分析仪安装在所述蓄水池的出水口处,所述进口总磷在线分析仪、出水总磷分析仪分别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电性连接。下面对本技术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环境应急溶药一体化装置,包括混合机构、支撑架、智能控制终端系统、放置在待治理水源附近的蓄水池、将待治理水源抽至混合机构的抽水机构、将药料从低位输送至混合机构的上料机构以及将蓄水池的水循环抽至混合机构的循环机构,蓄水池用于储存混合搅拌过程中的水,支撑架的高度以蓄水池的高度为准,使混合机构的排水口高于蓄水池,使用时,先将该一体化装置设置在待治理水源附近,再根据待治理水源的进口磷含量配置单位待治理水源所需药料,利用上料机构低位送药料至混合机构内,以及利用抽水机构将待治理水源抽至混合机构内,混合机构高位搅拌放水方式,使药料与水充分混合,若药料未消耗完成,采用循环机构将蓄水池的水抽至混合机构上循环搅拌,直至该轮药料完成消耗;由智能控制终端系统的PLC程序计算进水量控制上料速度,控制混合速度,控制出水速度,达到最佳配比;该一体化装置能实现快速模块化拼装,能适应各种野外条件,方便移动,满足环保河流加药应急项目工程的现场快速搭建,应急响应速度快,节约人力物力。2、本技术的混合机构还包括搅拌桶、排水管道、螺旋桨叶、搅拌电机、混料支架,搅拌电机带动螺旋桨叶使药料与水充分混合搅拌后排出,排水管道内设有排水调节阀,用排水调节阀按比例控制出水量,直至药料完成消耗混合;混合机构可调节变频速度,控制出水量及混合配比度。3、本技术的抽水机构包括抽水泵、抽水管道、过滤网,过滤网用于隔绝大颗粒杂物,防止抽水泵堵塞。4、本技术的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支架、上料料斗、上料管道、上料电机、上料螺旋杆,上料机构采用螺旋杆上料方式,通过上料电机的旋转配合上料螺旋杆将药料送至混合机构的搅拌桶内,实现低位送药料,高位搅拌放水方式,使药料与水充分混合。5、本技术的循环机构包括循环水泵、循环管道,循环机构利用循环水泵将蓄水池内的水抽至混合机构的搅拌桶内,实现蓄水池的水与搅拌桶未消耗完成的药料反复循环搅拌。6、本技术的智能控制终端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前馈单元和模糊反馈单元,控制系统利用AI数学建模,采用模糊技术与常规的PID控制算法结合的复合控制器,前馈加反馈的控制策略,实现除磷加药的自动控制,控制系统具有自主学习功能,通过分析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不断完善智能控制中心数据库,持续优化精准控制除磷工艺,实现除磷智能投加量,降低运营成本。优选的,该智能控制终端系统还配有故障监测功能,数据反馈功能,手/自动切换功能,I/0监控功能;利用显示触摸屏反馈所有数据,包括故障报警,信号接通,动作流程,手/自动切换。7、本技术的数据采集单元通过进口总磷在线分析仪、出水总磷分析仪、抽水流量计分别采集本一体化装置的进口磷含量、出口磷含量、进口水流量,作为模糊系统的输入,并输出药料控制量补偿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环境应急溶药一体化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环境应急溶药一体化装置智能控制终端系统的控制简化流程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环境应急溶药一体化装置混合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环境应急溶药一体化装置抽水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环境应急溶药一体化装置上料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环境应急溶药一体化装置循环机构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境应急溶药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机构、支撑架、智能控制终端系统、放置在待治理水源附近的蓄水池、将待治理水源抽至混合机构的抽水机构、将药料从低位输送至混合机构的上料机构以及将蓄水池的水循环抽至混合机构的循环机构,所述混合机构通过支撑架安装在所述蓄水池的一侧,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搅拌桶、排水管道,所述搅拌桶的排水口通过所述排水管道排向所述蓄水池,所述排水管道内设有排水调节阀,所述抽水机构上设有抽水流量计,所述上料机构设有加药流量计,所述混合机构、抽水机构、上料机构、循环机构、排水调节阀、抽水流量计、加药流量计分别与所述智能控制终端系统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境应急溶药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机构、支撑架、智能控制终端系统、放置在待治理水源附近的蓄水池、将待治理水源抽至混合机构的抽水机构、将药料从低位输送至混合机构的上料机构以及将蓄水池的水循环抽至混合机构的循环机构,所述混合机构通过支撑架安装在所述蓄水池的一侧,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搅拌桶、排水管道,所述搅拌桶的排水口通过所述排水管道排向所述蓄水池,所述排水管道内设有排水调节阀,所述抽水机构上设有抽水流量计,所述上料机构设有加药流量计,所述混合机构、抽水机构、上料机构、循环机构、排水调节阀、抽水流量计、加药流量计分别与所述智能控制终端系统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应急溶药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机构还包括螺旋桨叶、搅拌电机、混料支架,所述搅拌桶、搅拌电机分别安装在所述混料支架上,所述螺旋桨叶安装在所述搅拌桶内,所述搅拌电机与所述螺旋桨叶传动连接,所述搅拌电机与所述智能控制终端系统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应急溶药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机构包括抽水泵、抽水管道、过滤网,所述抽水泵通过所述抽水管道分别与所述搅拌桶的上端、待治理水源连通,所述过滤网安装在所述抽水管道与待治理水源的连通处,所述抽水泵与所述智能控制终端系统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应急溶药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支架、上料料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莉虢清伟陈富章黄大伟张政科常莎邴永鑫潘通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西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