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形抗滑桩人工挖孔桩提升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34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矩形抗滑桩人工挖孔桩提升门架,解决现有技术中脚手架变异性较大、安装质量无保证、无法准确计算受力、施工人员安全无法保证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个顶部圈梁和一个底部圈梁,底部圈梁与顶部圈梁之间通过中间支撑连接,所述的中间支撑包括多首尾分别于底部圈梁与顶部圈梁连接的支腿,相邻的支腿间通过加强连系梁及斜梁连接,顶部圈梁上设置有横向连系梁和横杆,顶部圈梁与底部圈梁和支腿连接形成的结构中,左侧支腿的左侧底部圈梁为出渣口,所述的横杆上安装有滑轮,滑轮上安装有绳索,绳索的一端安装有一个卷场机,绳索的另一端位于出渣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矩形抗滑桩人工挖孔桩提升门架
本技术涉及不可爆破施工的竖向矩形人工挖孔提升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矩形抗滑桩人工挖孔桩提升门架。
技术介绍
抗滑桩一般存在于地质灾害多发地,山体不稳定,无法进行爆破作业,多采用人工挖孔或者机械在山脚下施工。人工挖孔抗滑桩桩,工程名词,用人力挖土石、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抗滑桩。矩形抗滑桩在山体滑坡处治中应用较为广泛,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路段,人工挖孔桩施工方便、速度较快、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对山体扰动小,可以适应比较复杂的地质条件,但挖孔桩井下作业条件差、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安全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为保证挖孔桩井下作业安全,通常采用门式钢管脚手架,或简易提升支架。但因脚手架有以下特异性:1、所受荷载变异性较大;2、扣件连接节点属于半刚性,且节点刚性大小与扣件质量、安装质量有关,节点性能存在较大变异;3、脚手架结构、构件存在初始缺陷,如杆件的初弯曲、锈蚀,搭设尺寸误差、受荷偏心等均较大;4、与山体的连接点,对脚手架的约束性变异较大。对以上问题的研究缺乏系统积累和统计资料,不具备独立进行概率分析的条件。简易提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矩形抗滑桩人工挖孔桩提升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水平放置的顶部圈梁(1)和一个位于顶部圈梁(1)下方的底部圈梁(2),底部圈梁(2)与顶部圈梁(1)平行且底部圈梁(2)的尺寸大于顶部圈梁(1),底部圈梁(2)与顶部圈梁(1)之间通过中间支撑连接,所述的中间支撑包括多首尾分别于底部圈梁(2)与顶部圈梁(1)连接的支腿(3),相邻的支腿(3)间通过加强连系梁(4)及斜梁(5)连接,顶部圈梁(1)上设置有横向连系梁(6)和横杆(7),顶部圈梁(1)与底部圈梁(2)和支腿(3)连接形成的结构中,左侧支腿(3)的左侧底部圈梁(2)为出渣口(14),所述的横杆(7)上安装有滑轮(8),滑轮(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矩形抗滑桩人工挖孔桩提升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水平放置的顶部圈梁(1)和一个位于顶部圈梁(1)下方的底部圈梁(2),底部圈梁(2)与顶部圈梁(1)平行且底部圈梁(2)的尺寸大于顶部圈梁(1),底部圈梁(2)与顶部圈梁(1)之间通过中间支撑连接,所述的中间支撑包括多首尾分别于底部圈梁(2)与顶部圈梁(1)连接的支腿(3),相邻的支腿(3)间通过加强连系梁(4)及斜梁(5)连接,顶部圈梁(1)上设置有横向连系梁(6)和横杆(7),顶部圈梁(1)与底部圈梁(2)和支腿(3)连接形成的结构中,左侧支腿(3)的左侧底部圈梁(2)为出渣口(14),所述的横杆(7)上安装有滑轮(8),滑轮(8)上安装有绳索(9),绳索(9)的一端安装有一个卷场机(10),绳索(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北春周彦松袁茂成张起王艺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