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层叠件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3156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6
本申请提供一种碳纤维层叠件运输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运输托架;运输托架包括上层板、下层板以及四个限位固定柱;上层板和下层板相互平行并固定连接;上层板上分布有多个第一方形孔;下层板上设有与第一方形孔上下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方形孔;限位固定柱包括方形柱状插接部以及固定在插接部一端的限位部;限位部的横截面为L结构;限位固定柱的插接部依次穿过相对应的一对第一方形孔和第二方形孔,限位部卡设在上层板的上表面;底座固定在上料口处;底座上开设有定位孔;运输托架通过定位销和定位孔与底座可拆卸连接。该碳纤维层叠件运输装置所运输的碳纤维层叠件的位置偏差小、位置精度高,有利于提高所生产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层叠件运输装置
本申请涉及复合材料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层叠件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复合材料的湿法岛位生产过程中,一般会在湿法岛上料口设计一个固定的碳纤维层叠件放置位置,即将碳纤维层叠件运输至该固定位置进行加工生产,为确保所生产产品的质量,对碳纤维层叠件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若运输至上料口处的碳纤维层叠件的位置偏差较大,将会导致生产的产品不合格。现有技术中,多采用轨道和引导车对碳纤维层叠件进行运输,具体地是人工将多片碳纤维层叠件放置在引导车上,推动引导车使引导车的车轮沿轨道移动至上料口处。上述运输方法存在如下问题:1.该装置需要人工多次向引导车上放置碳纤维层叠件,每一次放置都可能带来一定的偏移量,多次放置叠加之后偏移量较大;2、为便于引导车沿轨道移动,轨道的宽度一般大于引导车车轮的宽度,这也会导致运输至上料口处的碳纤维层叠件发生位置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碳纤维层叠件运输装置。本申请提供一种碳纤维层叠件运输装置,用于将碳纤维层叠件运输至上料口处,包括底座以及运输托架;所述运输托架包括上层板、下层板以及四个限位固定柱;所述上层板和所述下层板相互平行并固定连接;所述上层板上分布有多个第一方形孔;所述下层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方形孔上下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方形孔;所述限位固定柱包括方形柱状插接部以及固定在所述插接部一端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横截面为L结构;所述限位固定柱的所述插接部依次穿过相对应的一对所述第一方形孔和所述第二方形孔,所述限位部卡设在所述上层板的上表面;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上料口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运输托架通过定位销和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运输托架还包括辅助固定机构;所述辅助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轴和旋转挡块;所述旋转挡块转动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并通过锁扣与所述固定轴相连接;所述固定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方形插管;所述方形插管依次插入相对应的一对所述第一方形孔和所述第二方形孔内。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运输托架的四角处设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上可拆卸设有防雨布。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层板上开设有第一检测通孔;所述下层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检测通孔上下一一对应的第二检测通孔;所述底座上与所述第二检测通孔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配置用于检测所述上层板上是否有碳纤维层叠件。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层板与所述下层板之间的间距为10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该碳纤维层叠件运输装置所运输的碳纤维层叠件的位置偏差小、精度高,有利于提高所生产产品的质量;通过设置运输托架,所述运输托架包括上层板、下层板以及限位固定柱,在使用时限位固定柱的插接部插入上下对应的一对第一方形孔和第二方形孔,限位部卡设在上层板上表面用于对碳纤维层叠件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得碳纤维层叠件可被整齐放置,位置精度高,避免碳纤维层叠件在运输托架上的位置发生偏移;通过将底座固定在上料口处,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因底座未固定自由度而带来的影响;装满碳纤维叠件的运输托架被运输至上料口处之后,运输托架与底座通过定位销和定位孔固定连接,又可避免运输托架相对于底座的位置发生偏移。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碳纤维层叠件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碳纤维层叠件运输装置的上层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碳纤维层叠件运输装置的下层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碳纤维层叠件运输装置的限位固定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碳纤维层叠件运输装置的辅助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底座;2、上层板;3、下层板;4、限位固定柱;5、第一方形孔;6、第二方形孔;7、插接部;8、限位部;9、连接柱;10、固定轴;11、旋转挡块;12、方形插管;13、支撑立柱;14、第一检测通孔;15、第二检测通孔;16、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碳纤维层叠件运输装置,用于将碳纤维层叠件运输至上料口处,所述碳纤维层叠件运输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运输托架;所述运输托架包括上层板2、下层板3以及四个限位固定柱4;所述上层板2和所述下层板3相互平行并固定连接;所述上层板2上分布有多个第一方形孔5;所述下层板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方形孔5上下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方形孔6;所述限位固定柱4包括方形柱状插接部7以及固定在所述插接部7一端的限位部8;所述限位部8的横截面为L结构;所述限位固定柱4的所述插接部7依次穿过相对应的一对所述第一方形孔5和所述第二方形孔6,所述插接部7的尺寸略小于所述第一方形孔5和所述第二方形孔6的尺寸,确保其能插入孔内又不会在孔内发生转动;所述限位固定柱4的所述限位部8卡设在所述上层板2的上表面;所述限位部8的尺寸较大,确保其不会从所述第一方形孔5内落下去;因为所述碳纤维层叠件一般为矩形,所以在使用时,根据所述碳纤维层叠件的尺寸,将四个所述限位固定柱4的插接部7插入相应的一对第一方形孔5和第二方形孔6内,四个所述限位固定柱4的所述限位部8围成一个与所述碳纤维层叠件相匹配的矩形,从而对放入的碳纤维层叠件的位置进行限制;所述底座1的四角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上料口处,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因底座1未固定自由度而带来的影响;所述底座1上还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运输托架通过定位销和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底座1可拆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层板2与下层板3之间通过多根连接柱9固定连接,连接柱9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上层板2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层板3的上表面,相邻两根连接柱9之间的间隙足够大,方便叉车或者液压转运车插入,以便于运输。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层板2与下层板3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连接,比如通过四块连接板固定连接,为方便叉车或者液压转运车对其进行运输,可在连接板上开设插入孔。在使用时,首先,根据碳纤维层叠件的尺寸大小,将四个限位固定柱4插入相应位置的第一方形孔5和第二方形孔6内,四个限位固定柱4的限位部8围成与碳纤维层叠件相匹配的矩形;其次,下料员或机器人抓取切割好的碳纤维层叠件向该矩形范围内依次整齐放置碳纤维层叠件,直到达到限定高度放置完毕;最后,通过叉车或者液压转运车等转移工具将运输托架整体运输至上料口处,并将其通过定位销和定位孔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请进一步参考图5,优选的,所述运输托架还包括辅助固定机构;因为四个所述限位固定柱4的所述限位部8围成的矩形有可能会与实际的碳纤维层叠件之间存在微量间隙,所以设置一个辅助固定机构,来进一步提高碳纤维层叠件放置的精准度,尽可能小地减小偏移量。所述辅助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轴10和旋转挡块11;所述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层叠件运输装置,用于将碳纤维层叠件运输至上料口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以及运输托架;所述运输托架包括上层板(2)、下层板(3)以及四个限位固定柱(4);所述上层板(2)和所述下层板(3)相互平行并固定连接;所述上层板(2)上分布有多个第一方形孔(5);所述下层板(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方形孔(5)上下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方形孔(6);所述限位固定柱(4)包括方形柱状插接部(7)以及固定在所述插接部(7)一端的限位部(8);所述限位部(8)的横截面为L结构;所述限位固定柱(4)的所述插接部(7)依次穿过相对应的一对所述第一方形孔(5)和所述第二方形孔(6),所述限位部(8)卡设在所述上层板(2)的上表面;所述底座(1)固定在所述上料口处;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运输托架通过定位销和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底座(1)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层叠件运输装置,用于将碳纤维层叠件运输至上料口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以及运输托架;所述运输托架包括上层板(2)、下层板(3)以及四个限位固定柱(4);所述上层板(2)和所述下层板(3)相互平行并固定连接;所述上层板(2)上分布有多个第一方形孔(5);所述下层板(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方形孔(5)上下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方形孔(6);所述限位固定柱(4)包括方形柱状插接部(7)以及固定在所述插接部(7)一端的限位部(8);所述限位部(8)的横截面为L结构;所述限位固定柱(4)的所述插接部(7)依次穿过相对应的一对所述第一方形孔(5)和所述第二方形孔(6),所述限位部(8)卡设在所述上层板(2)的上表面;所述底座(1)固定在所述上料口处;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运输托架通过定位销和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底座(1)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层叠件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托架还包括辅助固定机构;所述辅助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轴(10)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应立孙仲飞徐冲陈晓东王雪冬辛朝波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市飞泽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