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拔式侧开礼品盒
本技术属于包装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拔式侧开礼品盒。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包装盒,以香烟盒为例,大多数都是通过翻转盒盖来打开的,且每一个香烟盒只能封装一种类型的香烟,封装两种香烟时极易混乱,使用极其不便。现有技术中的包装盒开启的方式及口味过于单调,很难满足消费者对追求潮流、时尚及高品位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开启方式新颖独特,且便于开启的提拔式侧开礼品盒。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拔式侧开礼品盒,包括外盒和与所述外盒配套使用的内盒,所述外盒包括可相互分离的上盖和下盖,所述外盒设有外盒容纳腔,所述外盒容纳腔内容纳有所述内盒,所述外盒上开设有供所述内盒旋转通过的敞口;所述内盒设置有内盒容纳腔和开口;所述内盒的内侧面设有第一活动连接块,底部设有第二活动连接块;所述内盒分别与所述上盖和下盖转动连接。所述外盒和所述内盒上还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卡以及套设在所述限位卡上的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开设在所述外盒和内盒两者其一上,所述限位卡固定在所述外盒和内盒两者另一上。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卡槽呈由所述外盒底部向上延伸的圆弧状。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内设有上分隔板,所述内盒的内侧面的第一活动连接块与所述上分隔板转动连接;所述内盒底部的第二活动连接块与所述外盒的外侧面转动连接。所述上盖内设有上分隔板,所述内盒的底部内侧面与所述上分隔板转动连接。r>进一步地,所述上分隔板在竖直方向延伸,将所述外盒容纳腔分隔成两个子外盒容纳腔;所述内盒的数量有两个,分别容置在两个所述子外盒容纳腔内。进一步地,所述敞口的数量也有两个,两个所述敞口分别开设在所述外盒的左右两个所述容纳腔外侧面的边沿。进一步地,所述下盖内设有下分隔板,所述下分隔板由所述下盖的底部向上延伸至所述上分隔板的底端。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上分隔板与所述内盒内侧面的第一活动连接块铰接;所述下盖的外侧面与所述内盒底部的第二活动连接块铰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连接块和第二活动连接块是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进一步地,所述内盒的内端面的上端设有便取开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外盒的上盖和下盖往反方向抽拉时,上盖和下盖之间的距离增大,上盖牵引内盒,带动内盒以下盖为旋转轴,在限位结构的作用下转动一定角度,此时内盒的开口就会露出外盒的外盒容纳腔,从而达到提拔上盖,内盒旋转开启的功能。该提拔式侧开礼品盒结构新颖,使用简单方便,并有开合趣味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提拔式侧开礼品盒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盒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内盒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提拔式侧开礼品盒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提拔式侧开礼品盒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闭合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00—外盒110—外盒容纳腔111—敞口112—子外盒容纳腔130—外侧面140—端面150—上盖151—上分隔板160—下盖161—下分隔板200—内盒210—内盒容纳腔211—开口220—第一活动连接块230—便取开口240—内侧面250—内端面260—第二活动连接块270——外侧面280—内底面300—限位结构310—限位卡槽320—限位卡400—烟盒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照图1,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该提拔式侧开礼品盒,包括外盒100和与所述外盒100配套使用的内盒200,所述外盒100包括可相互分离的上盖150和下盖160,所述外盒100设有外盒容纳腔110,所述外盒容纳腔110内容纳有所述内盒200,所述外盒100上开设有供所述内盒200旋转通过的敞口111;所述内盒200设置有内盒容纳腔210和开口211;所述内盒200的内侧面设有第一活动连接块220,底部设有第二活动连接块260;所述内盒200分别与所述上盖150和下盖160转动连接,所述外盒100和所述内盒200上还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300。以下对上述各个组成部分分别作进一步详细介绍。如图1所示,外盒100的上盖150和下盖160往反方向抽拉时,上盖150和下盖160之间的距离增大,上盖150牵引内盒200,带动内盒200以下盖160为旋转轴,在限位结构300的作用下转动一定角度,此时内盒200的开口211就会露出外盒100的外盒容纳腔110,从而达到提拔上盖150,内盒200旋转开启的功能。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限位结构300包括限位卡320以及套设在所述限位卡320上的限位卡槽310。所述限位卡槽310开设在所述外盒100和内盒200两者其一上,所述限位卡320固定在所述外盒100和内盒200两者另一上。在具体地,如图2所示,外盒100整体呈长方体盒状,包括表面积较大的外侧面130、表面积较小的端面140以及用于容纳内盒200的外盒容纳腔110。外侧面130敞开,形成用于供所述内盒200旋转通过的敞口111。限位卡槽310开设在所述外盒100的端面140上,限位卡槽310呈由所述外盒100的端面140底部向上延伸的圆弧状。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内盒200整体大致呈长方体盒状,是由外侧面270、二块内端面250、内侧面240及内底面280围合而成并在顶端设有开口211;所述内盒200的内端面250的上端设有S形的便取开口230。与限位卡槽310相对应地,如图3所示,限位卡320固定在所述内盒200上,限位卡320突出于内盒200的外表面,为了与限位卡槽310相配适,限位卡320应固定在内盒200的内端面250底部边沿处。限位卡320在限位卡槽310内运动,并且其运动轨迹受限位卡槽310限制,例如当内盒200的开启角度最大时,限位卡320勾住限位卡槽310的顶端,从而限制了内盒200与外盒100的相对旋转角度,同时也起到固定内盒200位置的作用,防止内盒200脱离外盒100。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上盖150内设有上分隔板151,所述上分隔板151在竖直方向延伸。所述下盖160内设有下分隔板161,所述下分隔板161由所述下盖160的底部向上延伸至所述上分隔板151的底端。上分隔板151和下分隔板161将所述外盒容纳腔110分隔成两个子外盒容纳腔112。所述内盒200的数量有两个,分别容置在两个所述子外盒容纳腔112内。相应地所述敞口111的数量也有两个,两个所述敞口111分别开设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拔式侧开礼品盒,包括外盒(100)和与所述外盒(100)配套使用的内盒(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盒(100)包括可相互分离的上盖(150)和下盖(160),所述外盒(100)设有外盒容纳腔(110),所述外盒容纳腔(110)内容纳有所述内盒(200),所述外盒(100)上开设有供所述内盒(200)旋转通过的敞口(111);所述内盒(200)设置有内盒容纳腔(210)和开口(211),所述内盒(200)的内侧面设有第一活动连接块(220),底部设有第二活动连接块(260);所述内盒(200)分别与所述上盖(150)和下盖(160)转动连接,所述外盒(100)和所述内盒(200)上还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3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拔式侧开礼品盒,包括外盒(100)和与所述外盒(100)配套使用的内盒(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盒(100)包括可相互分离的上盖(150)和下盖(160),所述外盒(100)设有外盒容纳腔(110),所述外盒容纳腔(110)内容纳有所述内盒(200),所述外盒(100)上开设有供所述内盒(200)旋转通过的敞口(111);所述内盒(200)设置有内盒容纳腔(210)和开口(211),所述内盒(200)的内侧面设有第一活动连接块(220),底部设有第二活动连接块(260);所述内盒(200)分别与所述上盖(150)和下盖(160)转动连接,所述外盒(100)和所述内盒(200)上还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拔式侧开礼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300)包括限位卡(320)以及套设在所述限位卡(320)上的限位卡槽(310),所述限位卡槽(310)开设在所述外盒(100)和内盒(200)两者其一上,所述限位卡(320)固定在所述外盒(100)和内盒(200)两者另一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拔式侧开礼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槽(310)呈由所述外盒(100)底部向上延伸的圆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提拔式侧开礼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50)内设有上分隔板(151),所述内盒(200)的内侧面的第一活动连接块(220)与所述上分隔板(151)转动连接;所述内盒(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志通,李双劲,樊聪,王新财,万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彩印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