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机离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2916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离型机构,包括外箱、内板和电机,外箱的上端面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通孔,内板的上端面设置有立柱,立柱的上端设置有顶片,内板通过立柱穿过通孔与外箱滑动连接,顶片与凹槽滑动连接,内板的下端面设置有连接杆,外箱的底面安装有电机,电机键接有转轴,转轴上设置有凸轮,内板与电机通过凸轮与连接杆配合接触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交错排列的顶片与外箱上端面配合,将模型分离,使得分离过程模型的底面受力均匀,大大降低了模型的损坏概率,同时通过电机与凸轮配合实现自动剥离,大大提升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同时避免手动剥离时模型摔落导致损坏,提升了分离的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机离型机构
本技术属于3D打印机
,具体为一种3D打印机离型机构。
技术介绍
3D打印属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融挤出成型(FDM)工艺的材料一般是热塑性材料,如蜡、ABS、PC、尼龙等,以丝状供料,材料在喷头内被加热熔化,喷头沿零件截面轮廓和填充轨迹运动,同时将熔化的材料挤出,材料迅速固化,并与周围的材料粘结,每一个层片都是在上一层上堆积而成,上一层对当前层起到定位和支撑的作用。授权公告号CN204471873U中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用模型剥离装置,其包括底板、上板和定位件,所述底板与所述上板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的齿片,所述上板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齿片配合的插合齿片,所述底板与所述上板通过所述齿片与所述插合齿片的相互插合连接和所述定位件的固定连接形成一打印平台,所述打印平台的上表面为平面。上述公开的一种3D打印机用模型玻璃装置,其上板与底板从侧边剥离,导致上板倾斜,实施过程需要实用双手进行剥离,导致剥离后的打印模型因倾斜坠落摔坏,且上板与底板上的齿片像切刀容易对打印模型的边缘切割,损坏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机离型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分离过程容易损坏模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机离型机构,包括外箱、内板和电机,所述外箱的上端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底面设置有通孔,所述内板的上端面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上端设置有顶片,所述内板通过立柱穿过通孔与外箱滑动连接,所述顶片与凹槽滑动连接,所述内板的下端面设置有连接杆,所述外箱的底面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键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凸轮,所述内板与电机通过凸轮与连接杆配合接触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凹槽为若干俯视为正方形的槽口,相邻槽口间的距离与槽口的俯视边长相等,所述凹槽与顶片的俯视重合,交错分布的凹槽与顶片使得分离模型时,模型底部受力均匀,不会导致模芯局部受力不均导致底面出线刮痕或损坏。优选的,所述通孔为若干俯视为正方形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俯视中心与凹槽的俯视中心重合,所述通孔与立柱俯视重合,顶片与凹槽相对滑动,当顶片高于凹槽时,打印模型的下端面与外箱分离,当顶片低于凹槽的上端面时,打印模型的下端面与顶片分离。优选的,所述立柱的正视高度大于凹槽的正视深度,确保立柱能够将顶片顶出凹槽上端。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滚轮,滚轮与凸轮转动连接,所述凸轮的正视为多组椭圆形曲线轮廓,所述内板的上端面与外箱的上端面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电机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凸轮转动,内板通过连接杆与凸轮接触滑动连接,当滚轮经过凸轮不同位置时,由于凸轮半径的变化,从而带动内板上下运动,当凸轮运动到较长半径与滚轮接触时,顶片向上运动时,挤压弹簧,当凸轮运动到较短半径时,由于弹簧复性,顶片向下运动。优选的,所述外箱与内板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不锈钢材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损且不易粘连模型。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型号为YCT160-4B,电机通过导线外接电源进行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交错排列的顶片与外箱上端面配合,将模型分离,使得分离过程模型的底面受力均匀,大大降低了模型的损坏概率,同时通过电机与凸轮配合实现自动剥离,大大提升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同时避免手动剥离时模型摔落导致损坏,提升了分离的效率和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箱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内板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A-A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凸轮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箱、2内板、3电机、11凹槽、12通孔、21立柱、22顶片、23连接杆、231滚轮、31转轴、32凸轮。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4,一种3D打印机离型机构,包括外箱1、内板2和电机3,外箱1的上端面设置有凹槽11,凹槽11的内底面设置有通孔12,内板2的上端面焊接有立柱21,立柱21的上端设置有一体成型的顶片22,内板2通过立柱21穿过通孔12与外箱1滑动连接,顶片22与凹槽11滑动连接,内板2的下端面焊接有连接杆23,外箱1的底面安装有电机3,电机3键接有转轴31,转轴31上焊接有凸轮32,内板2与电机3通过凸轮32与连接杆23配合接触滑动连接。请参阅图2、图3和图4,凹槽11为若干俯视为正方形的槽口,相邻槽口间的距离与槽口的俯视边长相等,凹槽11与顶片22的俯视重合,交错分布的凹槽11与顶片22使得分离模型时,模型底部受力均匀,不会导致模芯局部受力不均导致底面出线刮痕或损坏,通孔12为若干俯视为正方形的通孔12,通孔12的俯视中心与凹槽11的俯视中心重合,通孔12与立柱21俯视重合,顶片22与凹槽11相对滑动,当顶片22高于凹槽11时,打印模型的下端面与外箱1分离,当顶片22低于凹槽11的上端面时,打印模型的下端面与顶片22分离,立柱21的正视高度大于凹槽11的正视深度,确保立柱21能够将顶片22顶出凹槽11上端。请参阅图5,连接杆23的下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滚轮231,滚轮231与凸轮32转动连接,凸轮32的正视为多组椭圆形曲线轮廓,内板2的上端面与外箱1的上端面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电机3带动转轴31转动,从而带动凸轮32转动,内板2通过连接杆23与凸轮32接触滑动连接,当滚轮231经过凸轮32不同位置时,由于凸轮32半径的变化,从而带动内板2上下运动。本方案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在使用时,接通电源,启动电机3,通过电机3带动凸轮32转动,从而调节顶片22高度,将顶片22的上端面与外箱1的上端面调节重合,然后将本新型放置于待打印位置,待打印完成后,启动电机3,电机3转动带动顶片22上下往复运动,当顶片22高于凹槽11时,打印模型的下端面与外箱1分离,当顶片22低于凹槽11的上端面时,打印模型的下端面与顶片22分离,待完全分离后,取下模型,关闭电源。本技术通过交错排列的顶片22与外箱1上端面配合,将模型分离,使得分离过程模型的底面受力均匀,大大降低了模型的损坏概率,同时通过电机3与凸轮32配合实现自动剥离,大大提升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同时避免手动剥离时模型摔落导致损坏,提升了分离的效率和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机离型机构,包括外箱(1)、内板(2)和电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1)的上端面设置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内底面设置有通孔(12),所述内板(2)的上端面设置有立柱(21),所述立柱(21)的上端设置有顶片(22),所述内板(2)通过立柱(21)穿过通孔(12)与外箱(1)滑动连接,所述顶片(22)与凹槽(11)滑动连接,所述内板(2)的下端面设置有连接杆(23),所述外箱(1)的底面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键接有转轴(31),所述转轴(31)上设置有凸轮(32),所述内板(2)与电机(3)通过凸轮(32)与连接杆(23)配合接触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机离型机构,包括外箱(1)、内板(2)和电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1)的上端面设置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内底面设置有通孔(12),所述内板(2)的上端面设置有立柱(21),所述立柱(21)的上端设置有顶片(22),所述内板(2)通过立柱(21)穿过通孔(12)与外箱(1)滑动连接,所述顶片(22)与凹槽(11)滑动连接,所述内板(2)的下端面设置有连接杆(23),所述外箱(1)的底面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键接有转轴(31),所述转轴(31)上设置有凸轮(32),所述内板(2)与电机(3)通过凸轮(32)与连接杆(23)配合接触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机离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为若干俯视为正方形的槽口,相邻槽口间的距离与槽口的俯视边长相等,所述凹槽(11)与顶片(2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爱维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