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存放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266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筋存放架。钢筋存放架包括顶部支撑框、支撑立柱和斜撑,顶部支撑框包括横梁和纵梁,横梁与纵梁之间通过榫卯结构连接在一起,横梁的顶面和纵梁的顶面为用于支撑钢筋的支撑面;支撑立柱设置在顶部支撑框的四个角的底部,并与顶部支撑框插接连接在一起,定义处于横梁同一侧的两个支撑立柱为一对支撑立柱;斜撑包括第一斜撑和第二斜撑,第一斜撑与第二斜撑的两端均与同一对的两根支撑立柱对应连接,并且第一斜撑与第二斜撑相交连接以在第一斜撑、第二斜撑与横梁之间以及第一斜撑、第二斜撑与同一对的两根支撑立柱之间分别形成钢筋存放区。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存放散乱的钢筋,避免占用过多施工用地,减少了施工人员被钢筋戳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存放架
本技术属于钢筋摆放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钢筋存放架。
技术介绍
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在建筑施工时会用大大量钢筋,在钢筋生产出来后运送到建筑工地上时,通常直接散乱的堆积在地面上,这种存放方式堆放不规范,不仅占用了现场面积较大的施工用地,而且还易戳伤工作人员,影响到建筑工地的文明施工及企业形象。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存放架,规范钢筋的放置,减少施工用地的占用,避免钢筋戳伤施工人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钢筋存放架包括:顶部支撑框,包括两根横梁和两根纵梁,横梁与纵梁之间通过榫卯结构连接在一起,横梁的顶面和纵梁的顶面为用于支撑钢筋的支撑面;支撑立柱,设置在顶部支撑框的四个角的底部,并与顶部支撑框插接连接在一起,定义处于横梁同一侧的两个支撑立柱为一对支撑立柱;斜撑,包括处于同一对支撑立柱之间的第一斜撑和第二斜撑,第一斜撑的两端与第二斜撑的两端均分别与同一对的两根支撑立柱对应连接,并且第一斜撑与第二斜撑相交连接以在第一斜撑、第二斜撑与横梁之间以及第一斜撑、第二斜撑与同一对的两根支撑立柱之间分别形成封闭的钢筋存放区。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钢筋存放架利用顶部支撑框的横梁与纵梁上的支撑面来支撑放置一部分钢筋,并通过支撑立柱整体支撑在地面上;由于横梁与纵梁之间是通过榫卯结构装配在一起,这样不仅便于安装拆卸,同时能够在周向上相互限位,形成一个牢靠的框架结构,保证对钢筋的支撑牢靠性;另外,通过设置第一斜撑与第二斜撑,将第一斜撑、第二斜撑与横梁之间以及第一斜撑、第二斜撑与同一对的两根支撑立柱之间分别形成一个封闭的钢筋存放区,从钢筋的周向上对钢筋进行限位,防止钢筋从钢筋存放架上滑出。本技术的钢筋存放架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通过各个钢筋存放区来存放钢筋以减少钢筋对施工用地的占用,同时施工人员在施工时也会避开钢筋存放架,从而降低钢筋戳伤工人的风险。进一步的,横梁与纵梁中,其中一个上设有榫头,另一个设有与榫头插接的卯眼。有益效果:仅需制作一种结构的横梁和纵梁,不仅降低了设计成本,也降低了加工制作成本。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立柱通过过盈配合的形式与顶部支撑框插接连接。有益效果:使支撑立柱与顶部支撑框之间装配更牢固,保证支撑立柱的支撑能力。进一步的,所述顶部支撑框设有至少两个,相邻两个顶部支撑框连接在一起并共用一根支撑立柱。有益效果:能够存放更多数量的钢筋,同时能够节省支撑立柱的数量,减小材料的消耗,节约制作成本。进一步的,所述顶部支撑框的顶部设有并排间隔布置的限位柱,限位柱用于防止横梁和纵梁的支撑面上所支撑的钢筋从顶部支撑框上滑落。有益效果:设置限位柱能够更稳定的存放处于顶部支撑框上的钢筋,同时能够提高该位置钢筋的放置层数。进一步的,两根横梁之间设有多根与纵梁相互平行的加强撑,或者两根纵梁之间设有多根与横梁相互平行的加强撑。有益效果:加强撑能够提高顶部支撑框的结构强度,以保证顶部支撑框的承载能力。进一步的,所述钢筋存放架还包括横撑,横撑设置在成对的两个支撑立柱之间,横撑的两端分别与成对的两个支撑立柱对应垂直连接,并且横撑与第一斜撑和第二斜撑的相交位置连接。有益效果:横撑将第一斜撑、第二斜撑与对应的支撑立柱之间所形成的的封闭钢筋存放区进一步分隔,能够缓解第一斜撑和第二斜撑的支撑压力,避免支撑立柱与第一斜撑或第二斜撑连接处受力过于集中。进一步的,所述横撑上设有与钢筋形状匹配的弧形支撑槽,弧形支撑槽沿横撑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有益效果:设置弧形支撑槽稳定的放置钢筋,避免处于底层的钢筋在其上钢筋的压力作用下发生滚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钢筋存放架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钢筋存放架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钢筋存放架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钢筋存放架存放钢筋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钢筋存放架的其他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顶部支撑框,2-横梁,3-纵梁,4-榫头,5-卯眼,6-加强撑,7-支撑立柱,8-第一斜撑,9-第二斜撑,10-横撑,11-钢筋存放区,12-钢筋,13-弧形支撑槽,14-限位柱,15-插柱,16-插槽,201-支撑立柱,202-顶部支撑框,203-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钢筋存放架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钢筋存放架包括矩形的顶部支撑框1和连接在顶部支撑框1底部的支撑立柱7。如图3所示,顶部支撑框1包括两根平行间隔布置的横梁2和两根平行间隔布置的纵梁3。其中,每个纵梁3上均一体成型有两个榫头4,这两个榫头4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每个横梁2上均设有两个与纵梁3上的榫头4对应插装的卯眼5。横梁2与纵梁3之间通过榫卯结构装配在一起,以使顶部支撑框1形成一个在周向能够相互限位的结构稳定的框架结构。横梁2的顶面和纵梁3的顶面为用于支撑钢筋的支撑面,即钢筋能够平放在顶部支撑框1上。为了避免存放在顶部支撑框1上的钢筋12从对应的横梁2或纵梁3上滑出顶部支撑框1,本实施例中,在顶部支撑框1上安装有两个限位柱14,两个限位柱14并排间隔布置,其中一个限位柱14安装在横梁2上,另一个限位柱14安装在纵梁3上,并且两个限位柱14靠近顶部支撑框1的边缘布置,以提高放置钢筋12的数量。为提高顶部支撑框1的支撑强度,在两横梁2之间设有平行间隔布置的多根加强撑6,加强撑6与纵梁3相互平行,并且通过过盈配合的形式卡紧在两横梁2之间。支撑立柱7设置在顶部支撑框1的四个角的底部,支撑立柱7的顶部设有截面呈U形的插槽16,对应的横梁2或纵梁3底部设有与插槽16对应插接配合的插柱15。为提高支撑立柱7与顶部支撑框1连接的牢靠性,本实施例中,插柱15与插槽16过盈配合,以使支撑立柱7与顶部支撑框1不易脱离。本实施例中,支撑立柱7共设有四根,定义处于横梁2同一侧的两个支撑立柱7为一对支撑立柱。钢筋存放架还包括设置在同一对的两个支撑立柱7之间的第一斜撑8和第二斜撑9,第一斜撑8的两端与第二斜撑9的两端均分别与同一对的两根支撑立柱7对应连接,并且第一斜撑8与第二斜撑9相交连接,从而在顶部支撑框1的下方区域划分成由第一斜撑8、第二斜撑9与横梁2围成以及由第一斜撑8、第二斜撑9与同一对的两根支撑立柱7分别围成的共三个封闭的钢筋存放区11。由于第一斜撑8、第二斜撑9与同一对的两根支撑立柱7分别围成的钢筋存放区11较大,当该钢筋存放区放置过多的钢筋12时,钢筋12的重力全部压在第一斜撑8或第二斜撑9与对应支撑立柱7的连接处,为避免该连接处的应力过于集中而易导致裂开,本实施例中,在成对的两个支撑立柱7之间还设有一根横撑10,如图1所示。横撑10的两端分别与成对的两个支撑立柱7对应垂直连接,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钢筋存放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顶部支撑框,包括两根横梁和两根纵梁,横梁与纵梁之间通过榫卯结构连接在一起,横梁的顶面和纵梁的顶面为用于支撑钢筋的支撑面;/n支撑立柱,设置在顶部支撑框的四个角的底部,并与顶部支撑框插接连接在一起,定义处于横梁同一侧的两个支撑立柱为一对支撑立柱;/n斜撑,包括处于同一对支撑立柱之间的第一斜撑和第二斜撑,第一斜撑的两端与第二斜撑的两端均分别与同一对的两根支撑立柱对应连接,并且第一斜撑与第二斜撑相交连接以在第一斜撑、第二斜撑与横梁之间以及第一斜撑、第二斜撑与同一对的两根支撑立柱之间分别形成封闭的钢筋存放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钢筋存放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部支撑框,包括两根横梁和两根纵梁,横梁与纵梁之间通过榫卯结构连接在一起,横梁的顶面和纵梁的顶面为用于支撑钢筋的支撑面;
支撑立柱,设置在顶部支撑框的四个角的底部,并与顶部支撑框插接连接在一起,定义处于横梁同一侧的两个支撑立柱为一对支撑立柱;
斜撑,包括处于同一对支撑立柱之间的第一斜撑和第二斜撑,第一斜撑的两端与第二斜撑的两端均分别与同一对的两根支撑立柱对应连接,并且第一斜撑与第二斜撑相交连接以在第一斜撑、第二斜撑与横梁之间以及第一斜撑、第二斜撑与同一对的两根支撑立柱之间分别形成封闭的钢筋存放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存放架,其特征在于,横梁与纵梁中,其中一个上设有榫头,另一个设有与榫头插接的卯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存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通过过盈配合的形式与顶部支撑框插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小伟孙加宾任加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