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刀柄及配合该刀柄的磨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2574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刀柄及配合该刀柄的磨头结构,包括刀头,在所述刀头一端设有一用于夹持工具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从内往外依次包括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设有内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为一开口逐渐变大的锥形孔;磨头结构,包括有与连接孔相配合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从下往上依次包括有与第一连接孔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及与第二连接孔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设有与内螺纹孔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杆为倒锥形杆。上述刀柄及磨头结构具有制作成本低、组装简便方便更换磨头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刀柄及配合该刀柄的磨头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精密加工部件,尤其是一种刀柄及配合该刀柄的磨头结构。
技术介绍
在精密加工行业内,如智能产品屏幕玻璃或手机后盖磨削等产品加工,当使用精密磨头加工时,需先将磨头装入刀柄中固定后再进行加工。现有磨头安装的刀柄,往往包括很多夹持部件,如筒夹等,安装部件越多,安装结构就复杂,且会影响安装精度。另外如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822061593.9的公开了一种锥形磨头,其虽然也是磨头与刀柄直接配合组装,但会对磨头本身要求高,需在磨头上开设连接孔及连接螺纹,对磨头的制造成本也相当提高,另外对磨头形状也有一定的限制,不适合细长状的磨头。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方便组装且可适合各类型磨头的刀柄及配合该刀柄的磨头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刀柄,包括刀头,在所述刀头一端设有一用于夹持工具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从内往外依次包括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设有内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为一开口逐渐变大的锥形孔。在上述本技术刀柄中,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还包括有一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为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直径相同的圆柱孔。在上述本技术刀柄中,所述第二连接孔的锥度为0~80度。在上述本技术刀柄中,所述第一连接孔的长度为3mm~20mm。在上述本技术刀柄中,所述第二连接孔的长度为2mm~100mm。在上述本技术刀柄中,所述第三连接孔的长度为0mm~100mm。>一种磨头结构,包括有与连接孔相配合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从下往上依次包括与第一连接孔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及与第二连接孔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设有与内螺纹孔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杆为倒锥形杆。在上述本技术磨头结构中,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锥度为0~80度。在上述本技术磨头结构中,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为2mm~100mm。上述刀柄及配合该刀柄的磨头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通过将不同各型号磨头与刀柄连接的部分做成与刀柄相配合的标准件,有效简化了整体结构,不仅工作稳定性好,大大简便了加工组装工序,减少了其它组装部件,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加工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刀柄及配合该刀柄的磨头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刀柄结构图。图3是图2中A-A方向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刀柄与磨头装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刀柄及配合该刀柄的磨头结构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刀柄,包括刀头10,在所述刀头10一端设有一用于夹持工具的连接孔11,(其中,所述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加工刀具,如车刀、刨刀、铣刀、拉刀或磨头、钻头等,下述工具以磨头为例)所述连接孔11从内往外依次包括有第一连接孔12和第二连接孔14,所述第一连接孔12内设有内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孔14为一开口逐渐变大的锥形孔。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连接孔12和所述第二连接孔14之间还包括有一第三连接孔16,所述第三连接孔16为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2直径相同的圆柱孔,第三连接孔16的设置可减小第一连接孔12和第二连接孔14长度的设置,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孔14的锥度Ɵ为0~80度。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孔12的长度D1为3mm~20mm。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孔14的长度D2为2mm~100mm。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三连接孔16的长度D3为0mm~100mm。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磨头结构,包括有与连接孔11相配合的连接杆20,所述连接杆20从下往上依次包括有与第一连接孔12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杆22,及与第二连接孔14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杆24,所述第一连接杆22设有与内螺纹孔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杆24为倒锥形杆,第一连接杆22设置的外螺纹与第一连接孔12上的内螺纹孔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24通过设置与第二连接孔14相对应的倒锥形外形使整个磨头20与刀柄10固定,通过螺纹连接、第二连接孔12与第二连接杆24的挤压固定连接,使整个组装结构在加工过程中有很好的平稳性。在本技术中,第二连接杆24的锥度为0~80度。在本技术中,第二连接杆24的长度为2mm~100mm。本技术的刀柄及配合该刀柄的磨头,只需将一端的连接杆20制作成与刀柄连接孔相适配的标准件,其另一端可根据加工需要设置成各种不同型号的磨头,可很好地适用于智能产品屏幕玻璃或手机后盖磨削等产品加工领域,有效简化了整体结构,不仅工作稳定性好,大大简便了加工组装工序,减少了其它组装部件,降低了制造成本。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刀柄,其特征在于:包括刀头(10),在所述刀头(10)一端设有一用于夹持工具的连接孔(11),所述连接孔(11)从内往外依次包括有第一连接孔(12)和第二连接孔(14),所述第一连接孔(12)内设有内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孔(14)为一开口逐渐变大的锥形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刀柄,其特征在于:包括刀头(10),在所述刀头(10)一端设有一用于夹持工具的连接孔(11),所述连接孔(11)从内往外依次包括有第一连接孔(12)和第二连接孔(14),所述第一连接孔(12)内设有内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孔(14)为一开口逐渐变大的锥形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孔(12)和所述第二连接孔(14)之间还包括有一第三连接孔(16),所述第三连接孔(16)为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2)直径相同的圆柱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孔(14)的锥度为0~80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2)的长度为3mm~20mm。


5.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富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玛莉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