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布式光伏多源性无功吸收的功率因数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功率因数控制方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光伏多源性无功吸收的功率因数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国家大力扶持绿色能源和电网发展需求推动的背景下,近年来光伏发展迅猛。春节期间,电网负荷降至全年最低水平,容性无功过剩,通常是电网无功管控最困难时段。按照春节无功电压控制要求,对于分布式光伏用户,均须退出用户侧电容器,并要求光伏发电系统功率因数在超前0.96(吸收无功)运行,即发出有功功率的同时,吸收系统无功功率。相关研究表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无功调节能力超过传统无功补偿装置调压3倍以上,特别是其优越的毫秒级动态无功响应和无静稳定极限限制的进相能力远优于传统的同步发电机,为电网无功电压控制与安全稳定运行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现有的无功运行控制大多采用粗放型控制,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含分布式光伏的低压配电台区无功控制方法”,其公告号CN110011329A,包括以下过程:S1,根据台区电压、功率因数范围,划分无功控制区间;S2,采集低压配电台区内低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布式光伏多源性无功吸收的功率因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利用历年的光伏功率样本,通过k均值聚类算法还原线路的日光伏出力曲线,获取无功调节的时间段,日光伏出力曲线包括日光伏无功曲线和日光伏有功出力曲线;/nS2:通过k均值聚类算法还原光伏无功曲线,结合光伏有功出力曲线,计算春节前后每日的光伏完全吸收主变倒送无功时的光伏电站功率因数设定值;/nS3:根据采集得到的光伏和并网点电压、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以计算出来的功率因数设定值群调光伏电站进相功率因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光伏多源性无功吸收的功率因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历年的光伏功率样本,通过k均值聚类算法还原线路的日光伏出力曲线,获取无功调节的时间段,日光伏出力曲线包括日光伏无功曲线和日光伏有功出力曲线;
S2:通过k均值聚类算法还原光伏无功曲线,结合光伏有功出力曲线,计算春节前后每日的光伏完全吸收主变倒送无功时的光伏电站功率因数设定值;
S3:根据采集得到的光伏和并网点电压、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以计算出来的功率因数设定值群调光伏电站进相功率因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光伏多源性无功吸收的功率因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1:以钟点为单位,将历年春节前后一周中每日的光伏功率样本分为24个集合;
S12:将集合中的光伏无功数据和光伏有功出力输出分别通过k均值聚类算法还原成日光伏无功曲线和日光伏有功出力曲线;
S13:结合光伏曲线中的日光伏无功曲线和日光伏有功出力曲线的起止时间,获取日光伏参与无功调节的时间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光伏多源性无功吸收的功率因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1:以春节前后一周中每一天的光伏功率样本为一个集合,通过k均值聚类算法还原春节前后一周的光伏无功曲线和光伏出力曲线;
S22:根据计算得到的无功调节的时间段,结合该时间段的光伏有功出力曲线,分别计算每一天光伏完全吸收主变倒送无功时的光伏电站功率因数设定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光伏多源性无功吸收的功率因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k均值聚类算法为改进的k均值聚类算法,其基本过程如下:
①每个集合中随机选取k个点,作为初始类质心;
②遍历所有点数据,将每个点数据划分到最近的质心类中;
③计算每个类的平均值,并作为新的类质心;
④重复步骤②-③,直到k个类质心不再发生变化或执行的迭代次数达到阈值;
⑤计算每个类中各数据到类质心的平均距离,若每个类的平均距离均小于距离阈值,则结束聚类过程,否则令k值增加n,返回①,其中,n为平均距离超过距离阈值的类的个数。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光,毛琳明,鲍建飞,冯朝力,雷健新,张依辰,孙帅,潘炫霖,冯裕卿,曹志勇,陆建琴,陆萍,叶宇清,张泰山,杨春环,顾卫华,龚书能,王斌,黄建伟,李豹,吴亚洲,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海盐县供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