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东坚专利>正文

一种音柱及具有其的提琴和乐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2343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音柱,应用于乐器,所述乐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面板和背板,所述音柱包括柱体和顶撑部,所述柱体设置于所述面板与所述背板之间;所述顶撑部设置于所述柱体上,且,所述顶撑部为可伸缩的;其中,所述箱体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用于调节所述顶撑部伸缩,其通过使用工具先插入调节孔中再插入螺杆的插槽中,然后转动工具可使得螺杆旋转移动,进而使顶撑部伸长或收缩,实现了调节音柱的支撑力度,避免了面板和背板会顺着支撑方向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使得应力变弱导致音柱松弛或脱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调节音柱不便、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者可自行调节音柱,可调松调紧,简单便捷,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音柱及具有其的提琴和乐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乐器
,尤其涉及一种音柱及具有其的提琴和乐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之,提琴发展于16世纪到18世纪,经过不断改良,和新材料的应用,现在基本趋于完美,传统提琴包括小提琴和大提琴,现有提琴的音柱是一根圆形木段,两头有随箱体略倾斜的平面,其作用有二,一是把提琴的面板和背板撑紧,使其产生向内的应力,在有外力(如琴弦的振动)作用下应力产生反弹引发共振,发出声音;二是把面板的应力和外力振动传导到背板,使面板和背板产生共振,音柱在提琴箱体里面的作用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提琴的四根琴弦通过琴马施压于面板,假定没有音柱安装在面板和背板之间以支撑面板,面板便会受力而变形。音柱的安装质量,主要有三个关键环节,第一,音柱的安装位置要精准,这一点可以利用现代的一些辅助仪器(比如分贝仪、调音器等)比较容易做到;第二,音柱的材质和粗细,这一点通过选材和制作工艺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第三,由于提琴使用地的湿度温度变化,以及板材随着时间的推移,板材的应力会产生自然的变化,所以音柱的支撑力度往往需要经常调节,哪怕是几分之一毫米,对音效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调节对提琴来说非常重要,调节的优劣对音质的影响也是非常关键的,这一点在制作厂里,或者说在制琴师手里很容易做到,但是一旦到了用户手里,想要调整支撑力度,就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使用者往往自己不足以解决,一般只能寄回制作厂家进行调整,费时费力,有时候南方调节好了,到了北方由于温差和湿度不同,还是不能达到理想状态,使用不便,尤其是音柱脱落,就更加麻烦,使用性能效果大打折扣。传统的音柱工艺结构,有以下几个弊端:一是音柱在调试好之后,一段时间以后琴的面板和背板会顺着支撑方向有一定的变形,使得应力变弱,共振效果变差;二是由于应力变弱,支撑变得松弛,加上两端的支撑面都是有一定斜坡的,在长时间练习和演奏中渐渐地随坡度移位,音柱出现松弛和脱落现象非常常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柱及具有其的提琴和乐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调节音柱不便、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音柱,应用于乐器,所述乐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面板和背板,所述音柱包括:柱体,所述柱体设置于所述面板与所述背板之间;以及顶撑部,所述顶撑部设置于所述柱体上,且,所述顶撑部为可伸缩的;其中,所述箱体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用于调节所述顶撑部伸缩。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音柱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轴向设置于所述柱体内,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顶撑部连接;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横向设置于所述柱体内,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调节杆螺纹连接。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调节杆靠近所述顶撑部的一端;以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于所述调节杆远离所述顶撑部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柱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室,所述第一容纳腔室可容纳所述顶撑部;所述柱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容纳腔室,所述第二容纳腔室可容纳所述调节杆远离所述顶撑部的一端。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连接部为螺母,且,所述螺母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所述螺母长度间隔按螺杆稳定需求设置;所述调节杆为螺杆,且,所述螺杆远离所述顶撑部的一端端部设置有插槽。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面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顶撑部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且,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相适配;所述背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所述柱体远离顶撑部的末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且,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凸起相适配;其中,所述调节孔设置于所述背板的第二定位凸起处,且,所述调节孔与所述调节杆相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以及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内部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沿环形凹槽内圈向外设有放射线,所述放射线深度与所述面板或所述背板倾斜渐变。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音柱还包括:孔塞,所述孔塞用于填充所述调节孔。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琴,所述提琴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面板和背板;以及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音柱,所述音柱设置于所述面板和所述背板之间。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提琴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面板和所述背板围成所述箱体;琴马,所述琴马设置于所述面板上;音孔,所述音孔为f形,且,所述音孔设置于所述面板上,所述音孔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音孔分别位于所述琴马的两侧;琴颈,所述琴颈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一端;拉弦板,所述拉弦板设置于所述箱体另一端的面板上;多个调弦器,所述多个调弦器设置于所述拉弦板上;琴头,所述琴头设置于所述琴颈的末端;轴槽,所述轴槽设置于所述琴头上;多个弦轴,所述多个弦轴分别从所述琴头的两侧穿过并进入所述轴槽中;多个琴弦,所述多个琴弦一端各自缠绕至一个所述弦轴,所述多个琴弦另一端各自依次缠绕至一个所述调弦器,且,所述多个琴弦分别搭置于所述琴马上。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乐器,所述乐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面板和背板;以及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音柱,所述音柱设置于所述面板和所述背板之间。综上所述,运用本专利技术音柱及具有其的提琴和乐器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或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音柱通过使用工具先插入调节孔中再插入螺杆的插槽中,然后转动工具可使得螺杆旋转移动,进而使顶撑部伸长或收缩,实现了调节音柱的支撑力度,避免了面板和背板会顺着支撑方向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使得应力变弱导致音柱松弛或脱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调节音柱不便、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者可自行调节音柱,可调松调紧,简单便捷,省时省力。2.本专利技术的音柱通过位于其两端的定位槽分别与两个定位凸起相配合进行定位,避免了音柱因应力变弱而随坡度移位造成音柱出现松弛和脱落,提升了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应力的保持,共振效果较好。3.本专利技术的音柱通过在螺杆上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且,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位于连接部的两侧,避免过度调节,保证了调节螺杆不会从螺母中穿过,结构设计更加可靠安全。4.本专利技术的音柱结构简单紧凑,经济实用,成本低,需要调节音柱时,可先将孔塞从调节孔拔出,使用工具插入调节孔即可调节,调节好之后,将孔塞插入调节孔中填补缺口,确保不影响乐器的音质效果。5.本专利技术的音柱配套相关部位,面板以及背板的第一定位凸起以及第二定位凸起内部设有消除凸块震动带来负作用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沿环形凹槽内圈向外设有放射线,所述放射线深度与所述面板或所述背板倾斜渐变,用于微调频率传导特性及局部共振特性。为使本专利技术构思和其他专利技术目的、优点、特征及作用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音柱,应用于乐器,所述乐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面板和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音柱包括:/n柱体,所述柱体设置于所述面板与所述背板之间;以及/n顶撑部,所述顶撑部设置于所述柱体上,且,所述顶撑部为可伸缩的;/n其中,所述箱体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用于调节所述顶撑部伸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音柱,应用于乐器,所述乐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面板和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音柱包括:
柱体,所述柱体设置于所述面板与所述背板之间;以及
顶撑部,所述顶撑部设置于所述柱体上,且,所述顶撑部为可伸缩的;
其中,所述箱体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用于调节所述顶撑部伸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音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音柱还包括: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轴向设置于所述柱体内,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顶撑部连接;以及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横向设置于所述柱体内,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调节杆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音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
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调节杆靠近所述顶撑部的一端;以及
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于所述调节杆远离所述顶撑部的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音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室,所述第一容纳腔室可容纳所述顶撑部;
所述柱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容纳腔室,所述第二容纳腔室可容纳所述调节杆远离所述顶撑部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音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螺母,且,所述螺母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所述螺母间隔设置;
所述调节杆为螺杆,且,所述螺杆远离所述顶撑部的一端端部设置有插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一种音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顶撑部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且,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相适配;
所述背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所述柱体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坚
申请(专利权)人:张东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