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佳艳专利>正文

一种环刀土壤采集器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202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刀土壤采集器清洗装置,涉及土壤采集器具技术领域,解决了市面上现有土壤采集器清洗装置,清理时难以避免包含有污染物的土壤与人的直接接触,对环刀土壤采集器以及环形土筒清理十分繁琐的问题。一种基于环刀土壤采集器清洗装置,包括底座,外壳,踏板,海绵桶,扫刷桶,隔板,第一双联齿轮,第二双联齿轮,第三双联齿轮和弹簧;所述底座顶部转轴连接有三处齿轮,三处齿轮两两咬合,从右到左横向排列分别是第一双联齿轮和两个第三双联齿轮;两个所述第三双联齿轮顶部分别与海绵桶和扫刷桶底部嵌入连接。本实用通过踩动踏板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扫刷桶和海绵桶转动清理环刀土壤清理器,避免人手直接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刀土壤采集器清洗装置
本技术涉及土壤采集器具
,具体为一种环刀土壤采集器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环境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检侧土壤中所含有的肥力、有机物质、水分和污染物等的物质含量对农业生产进程非常重要,这时需要对土壤进行采集,然而在突然采集时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污染物,对于污染土壤的样品,要根据污染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与人身体的直接接触。目前对于土壤原状土采集最常用的是环刀取土,为保证土壤采样的准确,每次采样后都需要对环刀进行彻底的清理,待清理干净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土壤采样,而一些可能包含污染物的土壤更要避免与人的直接接触。现有的采集环刀在清理时难以避免包含有污染物的土壤与人的直接接触,对环刀土壤采集器以及环形土筒清理十分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刀土壤采集器清洗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存取不方便人工清理难以避免包含有污染物的土壤与人的直接接触,对环刀土壤采集器以及环形土筒清理十分繁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刀土壤采集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外壳,踏板,海绵桶,扫刷桶,隔板,第一双联齿轮,第二双联齿轮,第三双联齿轮,弹簧,齿板,第二弹簧和支柱;所述底座顶部转轴连接有三处齿轮,三处齿轮两两咬合,从右到左横向排列分别是第一双联齿轮和两个第三双联齿轮;两个所述第三双联齿轮顶部分别与海绵桶底部和扫刷桶底部嵌入连接;所述第二双联齿轮外齿与下方的第一双联齿轮内齿相互咬合连接;所述第二双联齿轮贯穿连接隔板的中心处;所述隔板在第二双联齿轮和扫刷桶的中间;所述隔板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在第二双联齿轮内齿所对应位置的立壁上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外壳外侧中部平台转轴连接踏板的底部;所述弹簧底端与外壳中部平台固定连接,弹簧顶端与踏板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内侧固定有一处支柱;所述支柱中心贯穿连接一处第二弹簧;所述支柱顶部贯穿套嵌连接齿板底部;所述第二弹簧顶部固定连接齿板底部,第二弹簧底部固定连接外壳平台;所述齿板卡齿与第二双联齿轮内齿咬合连接。优选的,按压所述踏板,踏板压迫齿板向下移动,齿板向下移动带动咬合第二双联齿轮的内齿转动,第二双联齿轮外齿带动咬合的第一双联齿轮内齿转动,第一双联齿轮外齿带动咬合的第三双联齿轮外齿转动,两个第三双联齿轮带动海绵桶和扫刷桶旋转。优选的,所述海绵桶和扫刷桶通过底部对应的卡槽与第三双联齿轮内齿嵌入连接。优选的,所述扫刷桶内壁分布有长毛刷,扫刷桶的中心设置有一根覆盖长刷毛的洗刷棍,海绵桶为同样构造,内壁覆盖有海绵,中心位置设置有一根覆盖海绵的海绵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扫刷桶和海绵桶通过卡槽嵌入连接底部齿轮,方便清理和更换。2、本实用通过脚踩动踏板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扫刷桶和海绵桶转动清理环刀土壤清理器,无需手部接触清理。3、本实用扫刷桶和海绵桶皆有内壁和中心两层清扫结构,可以同时清理环刀土壤清理器的内侧和外侧,扫刷桶清理大块泥土,再用海绵桶清理细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正面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侧面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第三双联齿轮和海绵桶三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内部三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海绵桶和扫刷桶三维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外壳;3、踏板;4、海绵桶;5、扫刷桶;6、隔板;7、第一双联齿轮;8、第二双联齿轮;9、第三双联齿轮;10、弹簧;11、齿板;12、第二弹簧;13、支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环刀土壤采集器清洗装置,包括底座1,外壳2,踏板3,海绵桶4,扫刷桶5,隔板6,第一双联齿轮7,第二双联齿轮8,第三双联齿轮9,弹簧10,齿板11,第二弹簧12和支柱13;所述底座1顶部转轴连接有三处齿轮,三处齿轮两两咬合,从右到左横向排列分别是第一双联齿轮7和两个第三双联齿轮9;两个所述第三双联齿轮9顶部分别与海绵桶4底部和扫刷桶5底部嵌入连接;所述第二双联齿轮8外齿与下方的第一双联齿轮7内齿相互咬合连接;所述第二双联齿轮8贯穿连接隔板6的中心处;所述隔板6在第二双联齿轮8和扫刷桶5的中间;所述隔板6与外壳2固定连接;所述外壳2在第二双联齿轮8内齿所对应位置的立壁上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外壳2外侧中部平台转轴连接踏板3的底部;所述弹簧10底端与外壳2中部平台固定连接,弹簧10顶端与踏板3固定连接;所述外壳2内侧固定连接有一处支柱13;所述支柱13中心贯穿连接一处第二弹簧12;所述支柱13顶部套嵌连接齿板11底部;所述第二弹簧12顶部固定连接齿板11底部,第二弹簧12底部固定连接外壳2平台;所述齿板11卡齿与第二双联齿轮8内齿咬合连接。进一步,按压所述踏板3,踏板3压迫齿板11向下移动,齿板11向下移动带动咬合第二双联齿轮8的内齿转动,第二双联齿轮8外齿带动咬合的第一双联齿轮7内齿转动,第一双联齿轮7外齿带动咬合的第三双联齿轮9外齿转动,两个第三双联齿轮9带动海绵桶4和扫刷桶5旋转,脚踩操作,使用方便。进一步,所述海绵桶4和扫刷桶5通过底部对应的卡槽与第三双联齿轮9内齿嵌入连接,方便清洗和后期的磨损更换。进一步,所述扫刷桶5内壁分布有长毛刷,扫刷桶5的中心设置有一根覆盖长刷毛的洗刷棍,海绵桶4为同样构造,内壁覆盖有海绵,中心位置设置有一根覆盖海绵的海绵棍,可以同时清理环刀土壤清理器的内侧和外侧,扫刷桶5清理大块泥土,再用海绵桶4清理细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工作原理:使用时,将需要清理的环刀土壤采集器底部环形的土壤收集部分放入到扫刷桶5中,此时环刀土壤采集器内外均被扫刷桶5的长刷毛所包围,这时脚踩动踏板3,踏板3压迫齿板11向下移动,齿板11带动咬合的第二双联齿轮8转动,第二双联齿轮8带动第一双联齿轮7转动,第一双联齿轮7带动第三双联齿轮9转动,第三双联齿轮9嵌入的扫刷桶5轻轻旋转,清理环刀土壤采集器表面的大块泥土,待环刀土壤采集器的表面清理的干净时,将环刀土壤采集器拿出放入到海绵桶4,继续踩动踏板3,海绵桶4继续旋转,让环刀土壤采集器的内外侧更加的干净,最后拿出干净的环刀土壤采集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刀土壤采集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外壳(2),踏板(3),海绵桶(4),扫刷桶(5),隔板(6),第一双联齿轮(7),第二双联齿轮(8),第三双联齿轮(9),弹簧(10),齿板(11),第二弹簧(12)和支柱(13);所述底座(1)顶部转轴连接有三处齿轮,三处齿轮两两咬合,从右到左横向排列分别是第一双联齿轮(7)和两个第三双联齿轮(9);两个所述第三双联齿轮(9)顶部分别与海绵桶(4)底部和扫刷桶(5)底部嵌入连接;所述第二双联齿轮(8)外齿与下方的第一双联齿轮(7)内齿相互咬合连接;所述第二双联齿轮(8)贯穿连接隔板(6)的中心处;所述隔板(6)在第二双联齿轮(8)和扫刷桶(5)的中间;所述隔板(6)与外壳(2)固定连接;所述外壳(2)在第二双联齿轮(8)内齿所对应位置的立壁上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外壳(2)外侧中部平台转轴连接踏板(3)的底部;所述弹簧(10)底端与外壳(2)中部平台固定连接,弹簧(10)顶端与踏板(3)固定连接;所述外壳(2)内侧固定连接有一处支柱(13);所述支柱(13)中心贯穿一处第二弹簧(12);所述支柱(13)顶部套嵌连接齿板(11)底部;所述第二弹簧(12)顶部固定连接齿板(11)底部,第二弹簧(12)底部固定连接外壳(2)平台;所述齿板(11)卡齿与第二双联齿轮(8)内齿咬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刀土壤采集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外壳(2),踏板(3),海绵桶(4),扫刷桶(5),隔板(6),第一双联齿轮(7),第二双联齿轮(8),第三双联齿轮(9),弹簧(10),齿板(11),第二弹簧(12)和支柱(13);所述底座(1)顶部转轴连接有三处齿轮,三处齿轮两两咬合,从右到左横向排列分别是第一双联齿轮(7)和两个第三双联齿轮(9);两个所述第三双联齿轮(9)顶部分别与海绵桶(4)底部和扫刷桶(5)底部嵌入连接;所述第二双联齿轮(8)外齿与下方的第一双联齿轮(7)内齿相互咬合连接;所述第二双联齿轮(8)贯穿连接隔板(6)的中心处;所述隔板(6)在第二双联齿轮(8)和扫刷桶(5)的中间;所述隔板(6)与外壳(2)固定连接;所述外壳(2)在第二双联齿轮(8)内齿所对应位置的立壁上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外壳(2)外侧中部平台转轴连接踏板(3)的底部;所述弹簧(10)底端与外壳(2)中部平台固定连接,弹簧(10)顶端与踏板(3)固定连接;所述外壳(2)内侧固定连接有一处支柱(13);所述支柱(13)中心贯穿一处第二弹簧(12);所述支柱(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穗珠张佳艳
申请(专利权)人:张佳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