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配水澄清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161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级配水澄清池,包括预处理罐和位于预处理罐右侧的澄清池,预处理罐内分为过滤室、沉积室和蓄水室,过滤室的底端设有进水管且底部设有排污管,进水管的上方安装有过滤网,过滤室与沉积室连通,沉积室内竖直固定设有分隔板,分隔板的左侧底部分布若干斜管,分隔板右侧的沉积室的底部与蓄水室连通,蓄水室与澄清池上端的左侧连通,澄清池的左侧固设有隔挡板,隔挡板与澄清池壁形成水流通道,水流通道中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两侧固定在澄清池内壁上的引流板,澄清池的底部设有出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两级多层次的处理方式,澄清效果佳,降低了后期水体的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配水澄清池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配水澄清池。
技术介绍
澄清池是水处理工艺的重要一个环节,它的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后面各道工序的正常运行,也可以说是水处理工艺流程中的“咽喉”。澄清池基本上采用一级澄清室的处理方式,且一级澄清室的处理层次单一,澄清效果不理想,提高了后期水体的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级配水澄清池,采用两级多层次的处理方式,澄清效果佳,降低了后期水体的处理成本。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级配水澄清池,包括预处理罐和位于所述预处理罐右侧的澄清池,所述预处理罐内分为过滤室、沉积室和蓄水室,所述过滤室的底端设有进水管且底部设有排污管,所述进水管的上方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室与所述沉积室连通,所述沉积室内竖直固定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左侧底部分布若干斜管,所述分隔板右侧的所述沉积室的底部与所述蓄水室连通,所述蓄水室与所述澄清池上端的左侧连通,所述澄清池的左侧固设有隔挡板,所述隔挡板与所述澄清池壁形成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中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两侧固定在所述澄清池内壁上的引流板,所述澄清池的底部设有出水管。所述排污管上设有排污泵,所述出水管上设有抽水泵。所述预处理罐顶部为可拆卸的顶盖。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为J型管道。所述引流板为弧形,且跨度由上至下依次增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两级多层次的处理方式,澄清效果佳,降低了后期水体的处理成本;过滤室、沉积室和蓄水室的设置延长了水体流动的时间,确保水体的悬浮物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沉降;沉积室底部分布的若干斜管增大了与水体的接触面积,使得水流中的一部分悬浮物可沉降在斜管的表面,进而达到水体澄清的效果;隔挡板与所述澄清池壁形成的水流通道中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引流板,对从高处流向低处的水体进行缓冲,以减小水体的缓冲力,使得水体不会将澄清池底部的沉淀物冲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预处理罐;2.澄清池;3.进水管;4.排污管;5.过滤网;6.分隔板;7.斜管;8.隔挡板;9.水流通道;10.引流板;11.过滤室;12.沉积室;13.蓄水室;14.出水管;15.排污泵;16.抽水泵;17.顶盖。具体实施方式如说明书附图中图1所示的一种多级配水澄清池,包括预处理罐1和位于预处理罐1右侧的澄清池2,预处理罐1内分为过滤室11、沉积室12和蓄水室13,过滤室11的底端设有进水管3且底部设有排污管4,进水管3的上方安装有过滤网5,过滤室11与沉积室12连通,沉积室12内竖直固定设有分隔板6,分隔板6的左侧底部分布若干斜管7,分隔板6右侧的沉积室12的底部与蓄水室13连通,蓄水室13与澄清池2上端的左侧连通,澄清池2的左侧固设有隔挡板8,隔挡板8与澄清池2壁形成水流通道9,水流通道9中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两侧固定在澄清池2内壁上的引流板10,澄清池2的底部设有出水管14。排污管4上设有排污泵15,出水管14上设有抽水泵16。预处理罐1顶部为可拆卸的顶盖17,可定时拆卸下顶盖17对斜管7上的沉积物进行清洗。进水管3和出水管14均为J型管道,不会将过滤室11及澄清池2底部的沉淀物翻起。引流板10为弧形,且跨度由上至下依次增大。外部的水体通过进水管3进入过滤室11中,经过过滤网5的过滤后,通过与沉积室12连通的通孔进入沉积室12内,水体在沉积室12中积聚,斜管7增大了与水体的接触面积,使得水流中的一部分悬浮物可沉降在斜管7的表面,逐渐上升的水体越过分隔板6通过与蓄水室13连通的通孔进入蓄水室13内,水体逐渐上升至与澄清池2上端的左侧连通的通孔进入澄清池2内,由水流通道9流满整个澄清池2,引流板10对从高处流向低处的水体进行缓冲,以减小水体的缓冲力,使得水体不会将澄清池底部的沉淀物冲起,澄清后的水体通过出水管14上设有抽水泵16抽出。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级配水澄清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罐(1)和位于所述预处理罐(1)右侧的澄清池(2),所述预处理罐(1)内分为过滤室(11)、沉积室(12)和蓄水室(13),所述过滤室(11)的底端设有进水管(3)且底部设有排污管(4),所述进水管(3)的上方安装有过滤网(5),所述过滤室(11)与所述沉积室(12)连通,所述沉积室(12)内竖直固定设有分隔板(6),所述分隔板(6)的左侧底部分布若干斜管(7),所述分隔板(6)右侧的所述沉积室(12)的底部与所述蓄水室(13)连通,所述蓄水室(13)与所述澄清池(2)上端的左侧连通,所述澄清池(2)的左侧固设有隔挡板(8),所述隔挡板(8)与所述澄清池(2)壁形成水流通道(9),所述水流通道(9)中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两侧固定在所述澄清池(2)内壁上的引流板(10),所述澄清池(2)的底部设有出水管(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配水澄清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罐(1)和位于所述预处理罐(1)右侧的澄清池(2),所述预处理罐(1)内分为过滤室(11)、沉积室(12)和蓄水室(13),所述过滤室(11)的底端设有进水管(3)且底部设有排污管(4),所述进水管(3)的上方安装有过滤网(5),所述过滤室(11)与所述沉积室(12)连通,所述沉积室(12)内竖直固定设有分隔板(6),所述分隔板(6)的左侧底部分布若干斜管(7),所述分隔板(6)右侧的所述沉积室(12)的底部与所述蓄水室(13)连通,所述蓄水室(13)与所述澄清池(2)上端的左侧连通,所述澄清池(2)的左侧固设有隔挡板(8),所述隔挡板(8)与所述澄清池(2)壁形成水流通道(9),所述水流通道(9)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小莉袁栋梁张慧郡周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睿济鼎洲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