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柱水中沉桩施工中的吸污水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1511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钢管柱水中沉桩施工中的吸污水装置及方法,涉及桥梁施工领域。针对桥梁围堰施工过程中,钢管桩锤击过程产生的大量污水对周边水域造成污染的问题。它包括套设于钢管桩外侧且横截面呈U形的吸污水槽,设置于吸污水槽敞口端的钢管桩夹具,及设置于吸污水槽内侧并与钢管桩夹具同轴的钢管桩卡扣件。吸污水方法:将待压入钢管桩与已压入钢管桩锁扣连接并放置就位,将吸污水装置的钢管桩夹具套设于已压入钢管桩,钢管桩卡扣件与待压入钢管桩锁扣连接,待吸污水装置和待压入钢管桩底部平齐后,插打待压入钢管桩,沉桩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由吸污水槽围合以防外逸,并由与吸污水槽连通的潜水泵抽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管柱水中沉桩施工中的吸污水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钢管柱水中沉桩施工中的吸污水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桥梁围堰工程作为桥梁基础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桥梁围堰的施工过程中,通常利用钢管桩围堰作为基坑开挖时挡水、挡土的围护设施,将多个钢管桩依次吊至插点处进行沉桩施工,但是,在钢管桩的锤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水,对周边水域造成严重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桥梁围堰施工过程中,钢管桩锤击过程产生的大量污水对周边水域造成污染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管柱水中沉桩施工中的吸污水装置及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钢管柱水中沉桩施工中的吸污水装置,它包括:吸污水槽,其横截面呈U形,所述吸污水槽套设于钢管桩外侧,所述吸污水槽外侧设有多个排污口,且每个所述排污口均与潜水泵连通;钢管桩夹具,设置于所述吸污水槽的敞口端,所述钢管桩夹具用于紧固已压入钢管桩;钢管桩卡扣件,设置于所述吸污水槽的内侧并与所述钢管桩夹具同轴,所述钢管桩卡扣件与待压入钢管桩的锁扣卡紧固定。本专利技术的钢管柱水中沉桩施工中的吸污水装置,包括套设于钢管桩外侧且横截面呈U形的吸污水槽,设置于吸污水槽敞口端的钢管桩夹具,及设置于吸污水槽内侧的钢管桩卡扣件,将待压入钢管桩与已压入钢管桩锁扣连接并放置就位,将吸污水装置的钢管桩夹具套设于已压入钢管桩,钢管桩卡扣件与待压入钢管桩锁扣连接,待吸污水装置和待压入钢管桩底部平齐后,插打待压入钢管桩,沉桩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由吸污水槽围合以防外逸,并由与吸污水槽连通的潜水泵抽出,从而防止污水对周边水域造成污染。更进一步,所述钢管桩夹具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夹紧件组成,每个所述夹紧件包括相连接的夹片和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固接于夹片,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固接于吸污水槽内壁,两个所述夹片之间的净距与钢管桩的外径相适应。更进一步,所述夹片的弧形截面与钢管桩外表面的弧度相适应。更进一步,所述夹紧件还包括多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加劲肋,所述加劲肋分别与夹片、连杆及吸污水槽固接。更进一步,所述钢管桩卡扣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板,连接板的横截面呈L形,两个连接板端部的间隙与钢管桩阳锁扣的连杆相适应,使得钢管桩的阳锁扣能够卡扣于两个连接板构成的卡槽内。更进一步,两个连接板构成的卡槽内腔还设有多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肋板,且肋板的一端设有凹槽,使得插入卡槽的钢管桩阳锁扣能够穿过凹槽。更进一步,所述吸污水槽的内壁具有光滑过渡表面。更进一步,所述吸水污槽是由双层侧壁构成的纵截面呈U形的闭合沟槽,所述沟槽的敞口端朝向水面,且所述沟槽的内壁光滑过渡,所述钢管桩夹具和钢管桩卡扣件连接于沟槽的内壁,多个排污口设置于沟槽外壁。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钢管柱水中沉桩施工中的吸污水方法,步骤如下:插打第一根钢管桩,将待压入第二根钢管桩的阴锁扣插入已压入第一根钢管桩的阳锁扣,并使待压入第二根钢管桩下沉至河床表面;将钢管柱水中沉桩施工中的吸污水装置套设于待压入第二根钢管桩外侧,使吸污水装置的两个钢管桩夹具夹紧于已压入第一根钢管桩,使钢管桩卡扣件套设于待压入第二根钢管桩的阳锁扣,将吸污水装置下沉至河床表面并与待压入第二根钢管桩底部平齐;使待压入第二根钢管桩沉桩至设计要求标高,同时启动潜水泵将沉桩过程产生的污水抽出并排入污水处理装置,关闭潜水泵,将吸污水装置吊出河面;如此反复,依次完成多个钢管桩的沉桩施工。本专利技术的钢管柱水中沉桩施工中的吸污水方法,在完成第一根钢管桩的沉桩施工后,将待压入钢管桩的阴锁扣插入已压入钢管桩的阳锁扣并下沉至河床表面,安装吸污水装置使其两个钢管桩夹具夹紧于已压入钢管桩,使钢管桩卡扣件套设于待压入第二根钢管桩的阳锁扣,吸污水装置下沉至河床表面并与已压入钢管桩底部平齐后,使待压入钢管桩沉桩至设计要求标高,并通过潜水泵将沉桩过程产生的污水抽出并排入污水处理装置,沉桩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由吸污水槽围合以防外逸,从而防止污水对周边水域造成污染,解决了钢管桩水中沉桩施工中引起的水污染问题。更进一步,在待压入第二根钢管桩沉桩施工之前,将钢丝绳的中部套设于已压入第一根钢管桩顶部,将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吸污水装置的两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桥梁围堰的污水排放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桥梁围堰的污水排放处理系统中阻水层卷曲后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钢管柱水中沉桩施工中的吸污水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B-B剖面图;图6为图4的C-C剖面图;图7为利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钢管柱水中沉桩施工中的吸污水装置实施沉桩施工的示意图;图8和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钢管柱水中沉桩施工中的吸污水方法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标号如下:桥梁1;河岸2;水域3;缓冲区5;河床6;桥梁围堰10;阻水隔离带20;钢管桩21;阳锁扣21a;阴锁扣21b;防水卷材24;卷轴25;污水处理装置30;潜水泵60;抽水管道32;隔离池34;一级沉淀池35;二级沉淀池36;吸污水装置50;吸污水槽51;排污口52;夹片53;连杆54;加劲肋55;连接板56;卡槽56a;肋板57;潜水泵60;钢丝绳7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结合图1至图3说明桥梁围堰的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它包括:桥梁围堰10、阻水隔离带20、及污水处理装置30,阻水隔离带20间隔设置于桥梁围堰10的外侧,阻水隔离带20的两端与河岸2连接,阻水隔离带20、桥梁围堰10及位于两者之间的河岸2部分共同围合成一缓冲区5,缓冲区5用于汇集桥梁围堰10内排出的污水及河道渗入的水流,污水处理装置30用于抽取并净化处理缓冲区5的污水。基于常规的桥梁围堰基础,在桥梁围堰10外围上下游河道的适当位置增设阻水隔离带20,使得桥梁围堰10、阻水隔离带20和两者之间的河岸2部分共同围合成污水的缓冲区5,桥梁围堰10施工过程中排出的污水和河道渗入的水流共同进入缓冲区5,污水处理装置30抽取缓冲区5的污水并进行净化处理,防止污水进入河道对周边水域3造成污染,并且,污水处理不再占用桥梁围堰10的施工空间,有利于桥梁围堰10施工的顺利进行,处理后的水源根据现场情况重新进入河道或另作安排,实现了污水的净化再利用。如图1和图2所示,阻水隔离带20包括连续排列的钢管桩21,及连接于钢管桩21的阻水层,钢管桩21的底端锚固于河床,其顶端高于河道平常水位,展开后的阻水层敷设于钢管桩21的内侧(内侧指靠近缓冲区5的一侧),阻水层的一端固接于钢管桩21顶端,阻水层的另一端位于缓冲区5底部河床。在钢管桩2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钢管柱水中沉桩施工中的吸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吸污水槽,其横截面呈U形,所述吸污水槽套设于钢管桩外侧,所述吸污水槽外侧设有多个排污口,且每个所述排污口均与潜水泵连通;/n钢管桩夹具,设置于所述吸污水槽的敞口端,所述钢管桩夹具用于紧固已压入钢管桩;/n钢管桩卡扣件,设置于所述吸污水槽的内侧并与所述钢管桩夹具同轴,所述钢管桩卡扣件与待压入钢管桩的锁扣卡紧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钢管柱水中沉桩施工中的吸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污水槽,其横截面呈U形,所述吸污水槽套设于钢管桩外侧,所述吸污水槽外侧设有多个排污口,且每个所述排污口均与潜水泵连通;
钢管桩夹具,设置于所述吸污水槽的敞口端,所述钢管桩夹具用于紧固已压入钢管桩;
钢管桩卡扣件,设置于所述吸污水槽的内侧并与所述钢管桩夹具同轴,所述钢管桩卡扣件与待压入钢管桩的锁扣卡紧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柱水中沉桩施工中的吸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桩夹具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夹紧件组成,每个所述夹紧件包括相连接的夹片和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固接于夹片,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固接于吸污水槽内壁,两个所述夹片之间的净距与钢管桩的外径相适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柱水中沉桩施工中的吸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的弧形截面与钢管桩外表面的弧度相适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柱水中沉桩施工中的吸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件还包括多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加劲肋,所述加劲肋分别与夹片、连杆及吸污水槽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柱水中沉桩施工中的吸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桩卡扣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板,连接板的横截面呈L形,两个连接板端部的间隙与钢管桩阳锁扣的连杆相适应,使得钢管桩的阳锁扣能够卡扣于两个连接板构成的卡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管柱水中沉桩施工中的吸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连接板构成的卡槽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大为潘峰王晓旻王兆张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