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龙理晴专利>正文

一种折叠式防洪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150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水灾防治抗洪装置存在的美观性差、成本高、重复使用率底等的问题,提供一种折叠式防洪墙。该折叠式防洪墙包括底部固定板、防洪板和连接板;底部固定板的连接侧边与防洪板的底边转动连接;连接板可拆卸安装在2个相邻的折叠式防洪墙上,用以固定拼接折叠式防洪墙。防洪板的两侧面对称开设侧面凹槽;连接板可插入两块防洪板拼接形成的凹槽内,用于固定连接两块折叠式防洪墙。本发明专利技术构造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在市面上推广;兼具防洪、人行道、自行车道的功能;易于安装、维护、使用,适合各种地域使用,重复使用率高;可被折叠收起,不影响城市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式防洪墙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础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防洪墙。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南方地区,雨季常常会带来洪水、内涝等自然灾害,而现有的水灾防治技术建造与维护成本较高且建造工期较长,不适合乡镇地区使用;大坝、防洪堤等防洪设施虽然防洪效果显著,但是对城市沿河风景线有一定破坏、影响美观;防洪设施大而重,在汛期结束后往往进行拆除,重复利用率较低。因此,防洪设施如何在兼顾城市美观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防洪设施的性价比、重复使用率是本
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式防洪墙,在兼顾城市美观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防洪设施的性价比、重复使用率。(2)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式防洪墙,包括包括底部固定板(1)、防洪板(2)和连接板(3);所述底部固定板(1)的连接侧边与所述防洪板(2)的底边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3)可拆卸安装在2个相邻的所述折叠式防洪墙上,用以固定拼接依次相连的2个所述折叠式防洪墙。进一步地,所述防洪板(2)的两侧面对称开设侧面凹槽;所述连接板(3)可插入两块防洪板(2)拼接形成的凹槽内,用于固定连接2个所述折叠式防洪墙。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固定板(1)上设有转轴(11)、限位配重槽(12)和转轴支架(14);所述底部固定板(1)为矩形板;所述限位配重槽(12)是与所述底部固定板(1)一体成型或焊接在所述底部固定板(1)的连接侧上表面的矩形凸槽,用以在部署状态下固定支撑所述防洪板(2);所述转轴(11)安装在所述限位配重槽(12)内侧且与所述限位配重槽(12)平行,所述转轴(11)两端可拆卸安装在两个所述转轴支架(14)上。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固定板(1)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限位配重槽(12)上的底部固定环(13),所述限位配重槽(12)上至少固定2个底部固定环(13)。进一步地,所述防洪板(2)上设有挡板握把(21);所述防洪板(2)的底部设有可供所述转轴(11)穿过的通孔,所述防洪板(2)无孔的一侧边顶部固定2个以上的挡板握把(21);所述防洪板(2)通过所述转轴(11)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底部固定板(1)上。进一步地,所述防洪板(2)上还设有顶部固定环(22)、固定索(23);所述防洪板(2)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顶部固定环(22),所述顶部固定环(22)的位置、数量与所述底部固定环(13)的位置、数量相对应;所述固定索(23)用以在部署状态下将顶部固定环(22)与所述底部固定环(13)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3)的顶部边缘设有连接板握把(31),底部边缘固定有防水密封条(32)。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固定板(1)、限位配重槽(12)、挡板(21)和连接板(3)上涂有橡胶防水涂层。(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折叠式防洪墙具有构造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在市面上推广的优点,同时兼具防洪、人行道、自行车道的功能;易于安装、维护、使用,适合各种地域使用,重复使用率高;可被折叠收起,不影响城市美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一种折叠式防洪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折叠式防洪墙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种折叠式防洪墙的防洪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种折叠式防洪墙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一种折叠式防洪墙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一种折叠式防洪墙在部署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一种折叠式防洪墙在联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部固定板;2-防洪板;3-连接板;11-转轴;12-限位配重槽;13-底部固定环;14-转轴支架;21-挡板握把;22-顶部固定环;23-固定索;31-连接板握把;32-防水密封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即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零件、部件和连接方式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本实施例中,图1是一种折叠式防洪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折叠式防洪墙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种折叠式防洪墙的防洪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种折叠式防洪墙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一种折叠式防洪墙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一种折叠式防洪墙在部署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2个该折叠式防洪墙在部署状态下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折叠式防洪墙包括包括底部固定板1、防洪板2和连接板3;所述防洪板2的两侧面对称开设侧面凹槽;所述连接板3可插入两块防洪板3拼接形成的凹槽内,用于固定连接2个所述折叠式防洪墙。所述底部固定板1上设有转轴11、限位配重槽12、底部固定环13和转轴支架14;所述底部固定板1为矩形板;所述限位配重槽12是与所述底部固定板1一体成型或焊接在所述底部固定板1的连接侧上表面的矩形凸槽,用以在部署状态下固定支撑所述防洪板2;所述转轴11安装在所述限位配重槽12内侧且与所述限位配重槽12平行,所述转轴11两端可拆卸安装在两个所述转轴支架14上;底部固定环13固定安装在所述限位配重槽12上,所述限位配重槽12上均布固定2个底部固定环13。所述防洪板2上设有挡板握把21;所述防洪板2的底部设有可供所述转轴11穿过的通孔,所述防洪板2无孔的一侧边顶部固定4个挡板握把21;所述防洪板2通过所述转轴11固定在所述底部固定板1上。所述防洪板2上还设有顶部固定环22、固定索23;所述防洪板2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顶部固定环22,所述顶部固定环22的位置、数量与所述底部固定环13的位置、数量相对应;所述固定索23用以在部署状态下将顶部固定环22与所述底部固定环13连接。所述连接板3的顶部边缘设有连接板握把31,底部边缘固定有防水密封条32。所述底部固定板1、限位配重槽12、挡板21和连接板3上涂有橡胶防水涂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折叠式防洪墙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安装,工作状态包括折叠状态、部署状态和联合状态。在折叠状态时,使用者将防洪板2平放在底部固定板1上,使用者将防洪板2的固定索23拆除,底部固定板1与连接板3拆除,防洪板2的水平放置于底部固定板1上,防洪板2可以支撑行人与非机动车通行。在部署状态时,使用者将防洪板2抬起并倚靠底部固定板1的限位配重槽12,防洪板2的固定索23两端分别连接顶部固定环22和底部固定板1的底部固定环13,防洪板2可以阻挡洪水,限位配重槽12和固定索23可以保持挡板2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防洪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固定板(1)、防洪板(2)和连接板(3);所述底部固定板(1)的连接侧边与所述防洪板(2)的底边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3)可拆卸安装在2个相邻的所述折叠式防洪墙上,用以固定拼接依次相连的2个所述折叠式防洪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防洪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固定板(1)、防洪板(2)和连接板(3);所述底部固定板(1)的连接侧边与所述防洪板(2)的底边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3)可拆卸安装在2个相邻的所述折叠式防洪墙上,用以固定拼接依次相连的2个所述折叠式防洪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防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板(2)的两侧面对称开设侧面凹槽;所述连接板(3)可插入两块防洪板(2)拼接形成的凹槽内,用于固定连接2个所述折叠式防洪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防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固定板(1)上设有转轴(11)、限位配重槽(12)和转轴支架(14);所述底部固定板(1)为矩形板;所述限位配重槽(12)是与所述底部固定板(1)一体成型或焊接在所述底部固定板(1)的连接侧上表面的矩形凸槽,用以在部署状态下固定支撑所述防洪板(2);所述转轴(11)安装在所述限位配重槽(12)内侧且与所述限位配重槽(12)平行,所述转轴(11)两端可拆卸安装在两个所述转轴支架(1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防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固定板(1)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限位配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理晴李云帆李晓武王立德林文哲张项罗磊伍俊全黄琦莹
申请(专利权)人:龙理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