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进型的新型口咽通气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1427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改进型的新型口咽通气导管,由气囊接口、接气管、转角管、进气管、腔内气囊和弯曲通气管组成,该结构改进型的新型口咽通气导管创新性的在进气管和弯曲通气管之间设计了椭球形结构的腔内气囊,并在接气管的前端还设计了可以直接与简易呼吸气囊对接的气囊接口,免去了传统患者使用面罩的通气方式,并且在对患者抢救时,该新型口咽通气导管的腔内气囊可直接放入患者口腔内,并可以立即接入呼吸气囊,改善患者通气,解决了传统的无插管患者使用前需要将头部充分后仰才能实现开放气道的问题,并且椭球形结构的腔内气囊与口腔内部生理结构更加贴合,可有效防止氧气泄漏,该新型口咽通气导管具有非常实际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改进型的新型口咽通气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改进型的新型口咽通气导管。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口咽通气导管都只是单纯的实现开放气道的功能,其大小主要分三种型号,这种传统的口咽通气导管需要使用面罩同时使用,才能实现与简易呼吸气囊对接后实现给患者通气的功能,另外,对于无插管或者,传统的口咽通气导管配合简易呼吸气囊加面罩使用时,在使用前还需要将患者头部充分后仰来开放患者气道,因此,设计一种可以免去使用面罩,可以直接与简易呼吸气囊直接对接,同时可改善患者通气的新型口咽通气导管就很有必要和迫切,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在患者抢救时的工作效率,具有非常积极的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改进型的新型口咽通气导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结构改进型的新型口咽通气导管,包括气囊接口、接气管、转角管、进气管、腔内气囊和弯曲通气管,所述气囊接口与接气管的上端固定连接,转角管为垂直接头结构,接气管的下端与转角管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角管的另一端与进气管的前端固定连接,进气管的后端与腔内气囊固定连接,腔内气囊的另一端与弯曲通气管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接气管的长度在30-60mm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的长度在10-30mm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弯曲通气管的长度范围在25-45mm之间。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结构改进型的新型口咽通气导管,包括气囊接口、接气管、转角管、进气管、腔内气囊和弯曲通气管,为了在对患者抢救时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通气方式,提高对患者供氧效果,该结构改进型的新型口咽通气导管创新性的在进气管和弯曲通气管之间设计了椭球形结构的腔内气囊,并在接气管的前端还设计了可以直接与简易呼吸气囊对接的气囊接口,免去了传统患者使用面罩的通气方式,并且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该新型口咽通气导管的腔内气囊可直接放入患者口腔内,并可以立即接入呼吸气囊,改善患者通气,操作方便快捷,能提高医疗效果,解决了传统的口咽通气导管在无插管患者使用前,需要将患者头部充分后仰才能实现开放气道的问题,并且该装置中椭球形结构的腔内气囊与口腔内部生理结构更加贴合,可有效减少氧气从患者口腔内部泄漏的情况,该结构改进型的新型口咽通气导管相对传统的口咽通气导管,即保留了传统的口咽通气导管开放患者气道的功能,同时该装置又可直接与简易呼吸气囊对接,并且能有效减少氧气泄漏,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治疗效果,具有非常实际的应用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结构改进型的新型口咽通气导管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结构改进型的新型口咽通气导管其在另一个方向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结构改进型的新型口咽通气导管其在等轴方向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结构改进型的新型口咽通气导管其在前视方向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囊接口;2、接气管;3、转角管;4、进气管;5、腔内气囊;6、弯曲通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如图1至4所示本技术一种结构改进型的新型口咽通气导管,包括气囊接口1、接气管2、转角管3、进气管4、腔内气囊5和弯曲通气管6,所述气囊接口1与接气管2的上端固定连接,转角管3为垂直接头结构,接气管2的下端与转角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角管3的另一端与进气管4的前端固定连接,进气管4的后端与腔内气囊5固定连接,腔内气囊5的另一端与弯曲通气管6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接气管2的长度在30-60mm之间。所述进气管4的长度在10-30mm之间。所述弯曲通气管6的长度范围在25-45mm之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为了在对患者抢救时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通气方式,提高对患者供氧效果,该结构改进型的新型口咽通气导管创新性的在进气管4和弯曲通气管6之间设计了椭球形结构的腔内气囊5,并在接气管2的前端还设计了可以直接与简易呼吸气囊对接的气囊接口1,免去了传统患者使用面罩的通气方式,并且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该新型口咽通气导管的腔内气囊5可直接放入患者口腔内,并可以立即接入呼吸气囊,改善患者通气,操作方便快捷,能提高医疗效果,解决了传统的口咽通气导管在无插管患者使用前,需要将患者头部充分后仰才能实现开放气道的问题,并且该装置中椭球形结构的腔内气囊5与口腔内部生理结构更加贴合,可有效减少氧气从患者口腔内部泄漏的情况,该结构改进型的新型口咽通气导管相对传统的口咽通气导管,即保留了传统的口咽通气导管开放患者气道的功能,同时该装置又可直接与简易呼吸气囊对接,并且能有效减少氧气泄漏,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治疗效果,具有非常实际的应用和推广价值。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改进型的新型口咽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接口(1)、接气管(2)、转角管(3)、进气管(4)、腔内气囊(5)和弯曲通气管(6),所述气囊接口(1)与接气管(2)的上端固定连接,转角管(3)为垂直接头结构,接气管(2)的下端与转角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角管(3)的另一端与进气管(4)的前端固定连接,进气管(4)的后端与腔内气囊(5)固定连接,腔内气囊(5)的另一端与弯曲通气管(6)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改进型的新型口咽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接口(1)、接气管(2)、转角管(3)、进气管(4)、腔内气囊(5)和弯曲通气管(6),所述气囊接口(1)与接气管(2)的上端固定连接,转角管(3)为垂直接头结构,接气管(2)的下端与转角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角管(3)的另一端与进气管(4)的前端固定连接,进气管(4)的后端与腔内气囊(5)固定连接,腔内气囊(5)的另一端与弯曲通气管(6)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华清张南南陈乐辉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