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吸引器用引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1371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2
手术吸引器用引流结构,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与吸引器主体连接的引流导管,其特征是,所述引流导管包括连接管段以及用于在创口部位吸液引流的工作管段,所述连接管段的一端与吸引器主体相连,另一端与工作管段连通;所述工作管段外部套设有不锈钢波纹管,以便调节工作管段的弯曲程度;所述工作管段,其前半部分的管径由头部向尾部逐渐变大,且工作管段最小管径大于或等于连接管段管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调节引流导管的弯曲程度,不遮挡创口位置,改善引流导管易堵塞现象,提高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术吸引器用引流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骨科手术负压吸引器的吸引导流管,具体是手术吸引器用引流结构,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手术过程中,尤其在骨科手术,术中需要对创伤部位进行清理,由于创伤部位有碎骨头和纤维组织。骨科手术时,上述异物均需利用骨科手术负压吸引器及时吸走。通常一台手术需要两到三人配合完成,而手术台空间有限,当对一个创伤部位进行分工协作时,两到三位医生不能同时靠在一起做,而现有的吸引器导管是直管,造成手术过程中,吸引清理操作过程时,助手的手会遮挡术者视野,术者的操作不能同时进行,手术效率变低,手术时长增加。另外,在吸引过程中,极易造成导管堵塞,堵塞时,医生被迫暂停手术,需要将杂物从吸管中一点点的清理出来,或者挤压管道的方式保持管道畅通,有时甚至需要更换新的管道,非常耗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手术吸引器用引流结构,以便调节引流导管的弯曲程度,不遮挡创口位置,改善引流导管易堵塞现象,提高手术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手术吸引器用引流结构,包括与吸引器主体连接的引流导管,其特征是,所述引流导管包括连接管段以及用于在创口部位吸液引流的工作管段,所述连接管段的一端与吸引器主体相连,另一端与工作管段连通;所述工作管段外部套设有不锈钢波纹管,以便调节工作管段的弯曲程度;所述工作管段,其前半部分的管径由头部向尾部逐渐变大,且工作管段最小管径大于或等于连接管段管径。进一步的,所述引流导管内置有滤网。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段与工作管段之间设有快换管段,所述滤网内置于该快换管段。进一步的,所述快换管段的两端为椎体,所述连接管段、工作管段分别设有供快换管段椎体插接的锥形腔。进一步的,所述快换管段的两端分别通过快换接头与连接管段、工作管段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工作管段在靠近快换管段位置设有压力表,用于检测该处导管所受压力。进一步的,所述快换管段在滤网后方设有流量计,用于检测快换管段内是否堵塞。进一步的,还设有报警灯,当压力表与流量计所采集的数据不在设定范围内,触发报警灯。进一步的,该引流结构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支撑柱以及安装于支撑柱底部的三脚架、安装于支撑柱上部的搁置环,所述工作管段利用其弯曲部位悬挂于搁置环。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为可伸缩结构,以便调节支架的整体高度;所述搁置环通过连接块与所述支撑柱相连,所述连接块固定于支撑柱,所述搁置环与连接块转动连接,以便调节搁置环的位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A、工作管段前半部分的管径由细变粗,可适用于比较小的创伤口,增强了吸引效率;工作管段前半部分的管径由头部向尾部逐渐变大,且工作管段最小管径大于或等于连接管段管径,不容易堵塞。B、软管(工作管段)外增加中空的不锈钢波纹管,可以通过弯曲波纹管,实现软管角度的柔性改变。C、弯曲角度可由180°改为135°(也可根据需求调节大小),采用大圆角过渡,当两人同时在手术台上时,只需要把工作管段伸进创伤口内,助手的手不遮挡手术部位,不影响术者操作。D、增加快换管段,连接处呈现锥形,越往里塞越紧,有效防止渗漏,当过滤片发生堵塞时,可以将过滤片迅速拔出更换,高效又方便。E、增加一个过滤装置,当碎屑和纤维组织积累起来堵住管路时,通过更换过滤片,有效解决管路堵塞问题。堵塞时,直接拆卸快换管段,更换效率高,耗时短,提高手术效率,也很好的保护病人。F、增加支架,可根据创伤口的位置变化,改变支撑柱的高度,根据实际需要,转动搁置环,调节其水平位置,工作管段利用其弯曲部位可悬挂于搁置环。G、增加压力表,当工作管段吸不到残液或者吸管堵塞时,压力值将超出设定值范围,这时报警灯就会闪烁,提醒医生检查吸引器是堵塞了还是吸引工作已完成。H、在过滤网后方增加流量计,当通过过滤片的流量减少时,则说明过滤片存在堵塞现象,此时报警灯被点亮,术者需要对吸引器进行检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引流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连接管段1、工作管段2、不锈钢波纹管3、滤网4、快换管段5、快换接头6、压力表7、流量计8、报警灯9、支撑柱10、三脚架11、搁置环12、连接块13、废液回收箱14。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手术吸引器用引流结构,包括与吸引器主体(废液回收箱14)连接的引流导管,所述引流导管包括连接管段1以及用于在创口部位吸液引流的工作管段2,所述连接管段的一端与吸引器主体相连,另一端与工作管段连通。所述工作管段外部套设有不锈钢波纹管3,以便调节工作管段的弯曲程度;所述工作管段,其前半部分的管径由头部向尾部逐渐变大,且工作管段最小管径大于或等于连接管段管径。所述连接管段与工作管段之间设有快换管段5,滤网4内置于该快换管段。所述快换管段的两端为椎体,所述连接管段、工作管段分别设有供快换管段椎体插接的锥形腔。或者,所述快换管段的两端分别通过快换接头6与连接管段、工作管段相连。所述工作管段在靠近快换管段位置设有压力表7,用于检测该处导管所受压力;所述快换管段在滤网后方设有流量计8,用于检测快换管段内是否堵塞。当压力表与流量计所采集的数据不在设定范围内,触发报警灯9(压力表、流量计可采用非接触式的,不影响引流导管的工作环境,卫生便捷)。支架包括支撑柱10以及安装于支撑柱底部的三脚架11、安装于支撑柱上部的搁置环12,所述工作管段利用其弯曲部位悬挂于搁置环。所述支撑柱为可伸缩结构,以便调节支架的整体高度;所述搁置环通过连接块13与所述支撑柱相连,所述连接块固定于支撑柱,所述搁置环与连接块转动连接,以便调节搁置环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手术吸引器用引流结构,包括与吸引器主体连接的引流导管,其特征是,所述引流导管包括连接管段(1)以及用于在创口部位吸液引流的工作管段(2),所述连接管段的一端与吸引器主体相连,另一端与工作管段连通;所述工作管段外部套设有不锈钢波纹管(3),以便调节工作管段的弯曲程度;所述工作管段,其前半部分的管径由头部向尾部逐渐变大,且工作管段最小管径大于或等于连接管段管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手术吸引器用引流结构,包括与吸引器主体连接的引流导管,其特征是,所述引流导管包括连接管段(1)以及用于在创口部位吸液引流的工作管段(2),所述连接管段的一端与吸引器主体相连,另一端与工作管段连通;所述工作管段外部套设有不锈钢波纹管(3),以便调节工作管段的弯曲程度;所述工作管段,其前半部分的管径由头部向尾部逐渐变大,且工作管段最小管径大于或等于连接管段管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吸引器用引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引流导管内置有滤网(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术吸引器用引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管段与工作管段之间设有快换管段(5),所述滤网内置于该快换管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术吸引器用引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快换管段的两端为椎体,所述连接管段、工作管段分别设有供快换管段椎体插接的锥形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术吸引器用引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快换管段的两端分别通过快换接头(6)与连接管段、工作管段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春宝
申请(专利权)人:仪征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