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泥呼吸型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1167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底泥呼吸型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底质改良剂作用效果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底部缺氧问题。一种底泥呼吸型底质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月桂酰肌氨酸钠2‑8份、增氧剂24‑38份、复合微生物菌体10‑15份、矿物质1‑3份,微量元素0.5‑1.5份、硅藻土10‑2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较好减少池塘底部氨、亚硝酸产生和增氧效果,增氧剂与菌剂复合之后彼此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实验室条件下15天内本品具有促进氨氮降解的效果,增氧剂对菌剂降解氨氮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泥呼吸型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池塘底质改良剂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底泥呼吸型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池塘是水产养殖动物生活的场所,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产动物的成活和生长。科学进行养殖水体水质调控,是提高养殖品种生长速度达到减少疾病,实现高产、优质目的的关键,而底质的改良无疑又是养殖水体水质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塘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一部分残饵和水产动物粪便等有机颗粒物沉入水底以及死亡的生物体遗骸发酵分解后,与池底泥沙等物混合形成底泥。一定厚度的底泥能起到供肥、保肥及调节和缓冲池塘水质突变的作用,但是,底泥过厚除了使水产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小外,还积累了大量有机物,分解时大量消耗氧气,导致水体下层长期缺氧,氨氮、甲烷、硫化氢等浓度过高、水质恶化、酸性增加、病菌大量繁殖;同时,底泥重金属沉积过多,还会造成水产品重金属污染。由此可见.池塘底质恶化是引起水产动物生长缓慢、饵料系数升高、缺氧浮头、暴发疾病、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为充分发挥底泥积极的生态功能,抑制其消极作用,必须定期改良池塘底质。目前,改良底泥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一是物理方法,比如清塘、挖除过多的淤泥,然后暴晒或冰冻池底;这种物理方法成本低、适应性强,但作业时需要有水源和较大的荒地或浅滩用于排放泥浆让其沉淀,故实际操作起来比较费时费力;二是化学法,比如向池塘中抛洒增氧剂、或者生石灰,生石灰适用于总碱度、总硬度及pH值都偏低的池塘,增氧剂又偏贵,增氧效果差。也有产品搭配益生菌使用,仅限于将菌粉单独包装,使用时将菌粉溶解于水中再全池泼洒。这种方式下菌液靠风力或是自身重力都不能达到池塘底部,底部耗氧物质得不到分解,化学耗氧量不能降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底部缺氧问题,益生菌的作用得不到体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底泥呼吸型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底质改良剂作用效果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底部缺氧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底泥呼吸型底质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月桂酰肌氨酸钠2-8份、增氧剂24-38份、复合微生物菌体10-15份、矿物质1-3份,微量元素0.5-1.5份、硅藻土10-20份。优选的,所述增氧剂为20-30份过碳酸钠-过氧化氢结晶物复合物、4-8份过氧化尿素的混合物。优选的,过碳酸钠-过氧化氢结晶物复合物的制备方法:1)称取无水碳酸钠50g于大号培养皿中,将30%过氧化氢装于塑料喷壶中,将50ml过氧化氢均匀喷洒于无水碳酸钠上,期间不断搅拌;2)过氧化氢与无水碳酸钠反应完全后形成碳酸钠-过氧化氢结晶复合物,待其完全冷却后碾成粉末,密封备用。优选的,所述复合微生物菌体为沼泽红假单胞菌、干酪乳杆菌、酿酒酵母、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的混合物,且沼泽红假单胞菌、干酪乳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的重量比为2:3:1:2:7。本专利技术又提出一种底泥呼吸型底质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将淀粉与水按质量比1:4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糊状物,取复合微生物菌体10-15份与糊状物混合均匀,粘合晾干后得复合菌体颗粒;2)将步骤1)中制得的复合菌体颗粒、月桂酰肌氨酸钠2-8份、增氧剂24-38份、矿物质1-3份,微量元素0.5-1.5份、硅藻土10-20份混合制剂搅拌均匀,加入少量的水使混合物的含水量为60-70%,然后送至造粒机中造粒,即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沼泽红假单胞菌、干酪乳杆菌、酿酒酵母、芽孢杆菌具有改善养殖水体质量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调节水体pH值、降低硝酸盐浓度、提高溶氧量。将不同比例的乳酸菌、光合细菌相结合来改善水质发现,如果结合的菌种和比例不同,对于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浓度、亚硝酸盐、硫化物的作用效果也不同。复合菌的有机结合与单一菌相比,可以通过协同作用发挥更好的效果。且本专利技术是将复合菌剂和增氧剂配合使用,过氧化尿素为白色结晶物,易溶于水,水溶液兼双氧水和尿素的特点,低温下有很好的稳定性,过氧化氢结晶物复合物能在较低水温下迅速分解,放出双氧水和碳酸钠。本专利技术具有较好增氧效果,增氧剂与菌剂复合之后彼此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实验室条件下15天内本品具有促进氨氮降解的效果,增氧剂对菌剂降解氨氮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溶氧量结果图;图2为氨氮变化结果图。其中◆为对照组,▲为实施例1,■为实施例二,×为实施例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以三个实施例来具体介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一种底泥呼吸型底质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月桂酰肌氨酸钠2份、增氧剂24份、复合微生物菌体10份、矿物质1份,微量元素0.5份、硅藻土10份。所述增氧剂为20份过碳酸钠-过氧化氢结晶物复合物、4份过氧化尿素的混合物。所述复合微生物菌体为沼泽红假单胞菌、干酪乳杆菌、酿酒酵母、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的混合物,且沼泽红假单胞菌、干酪乳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的重量比为2:3:1:2:7。一种底泥呼吸型底质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将淀粉与水按质量比1:4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糊状物,取复合微生物菌体10-15份与糊状物混合均匀,粘合晾干后得复合菌体颗粒;2)将步骤1)中制得的复合菌体颗粒、20份过碳酸钠-过氧化氢结晶物复合物、4份过氧化尿素的混合物、月桂酰肌氨酸钠2份、矿物质1份,微量元素0.5份、硅藻土10份搅拌均匀,加入少量的水使混合物的含水量为60-70%,然后送至造粒机中造粒,即得。实施例二一种底泥呼吸型底质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月桂酰肌氨酸钠5份、增氧剂30份、复合微生物菌体10-15份、矿物质1-3份,微量元素0.5-1.5份、硅藻土10-20份。所述增氧剂为25份过碳酸钠-过氧化氢结晶物复合物、5份过氧化尿素的混合物。所述复合微生物菌体为沼泽红假单胞菌、干酪乳杆菌、酿酒酵母、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的混合物,且沼泽红假单胞菌、干酪乳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的重量比为2:3:1:2:7。一种底泥呼吸型底质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将淀粉与水按质量比1:4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糊状物,取复合微生物菌体10-15份与糊状物混合均匀,粘合晾干后得复合菌体颗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泥呼吸型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n月桂酰肌氨酸钠2-8份、增氧剂24-38份、复合微生物菌体10-15份、矿物质1-3份,微量元素0.5-1.5份、硅藻土10-2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泥呼吸型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月桂酰肌氨酸钠2-8份、增氧剂24-38份、复合微生物菌体10-15份、矿物质1-3份,微量元素0.5-1.5份、硅藻土10-2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泥呼吸型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氧剂为20-30份过碳酸钠-过氧化氢结晶物复合物、4-8份过氧化尿素的混合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泥呼吸型底质改良剂,其特征在于,
过碳酸钠-过氧化氢结晶物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1)称取无水碳酸钠50g于大号培养皿中,将30%过氧化氢装于塑料喷壶中,将50ml过氧化氢均匀喷洒于无水碳酸钠上,期间不断搅拌;2)过氧化氢与无水碳酸钠反应完全后形成碳酸钠-过氧化氢结晶复合物,待其完全冷却后碾成粉末,密封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敬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联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