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1102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板输送装置,是以直立多个基板的方式进行连续输送,所述装置包括一驱动装置、一输送轨道以及多个磁球。驱动装置包含一致动器以及经所述致动器带动旋转的至少一个第一螺杆与至少一个第二螺杆,其中每个第一螺杆的位置相对于每个第二螺杆的位置,使基板的输送路径位在第一与第二螺杆之间。输送轨道设有夹持基板用的多个夹具,且所述输送轨道往所述输送路径的方向移动。磁球则设置于每个第一螺杆内与每个第二螺杆内,以通过每个第一螺杆内的磁球对每个第二螺杆内的磁球之间的磁吸力或磁斥力稳定被直立输送的基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板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板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稳定地直立传输基板的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在各种产业中,机板的运送方式有很多种,其种较不占空间的方式是利用直立方式输送基板的技术。以直立方式输送基板的技术通常是利用输送轨道搭配夹具夹持基板上方进行输送。然而,由于基板下半部是悬空的,所以传送过程如果有外力(如气流)影响,可能导致基板摇晃而脱落或者与邻近基板发生碰撞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板输送装置,能在直立输送基板的过程中保持基板的位置,以避免基板受外力影响偏移而导致基板互相碰撞受损。本专利技术提供另一种基板输送装置,能稳定直立输送的基板。本专利技术的基板输送装置,是以直立多个基板的方式进行连续输送,所述装置包括一驱动装置、一输送轨道以及多个磁球。驱动装置包含一致动器以及经所述致动器带动旋转的至少一个第一螺杆与至少一个第二螺杆,其中第一螺杆的位置相对于第二螺杆的位置,使基板的输送路径位在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之间。输送轨道设有夹持基板用的多个夹具,且所述输送轨道往所述输送路径的方向移动。磁球则设置于第一螺杆内与第二螺杆内,以通过第一螺杆内的磁球对第二螺杆内的磁球之间的磁吸力或磁斥力稳定被直立输送的基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驱动装置内的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为沿输送路径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一个第一螺杆与一个第二螺杆。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磁球分别沿第一螺杆的螺纹以及沿第二螺杆的螺纹排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磁球是设置在所述螺纹的凸部或凹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驱动装置内的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为直立设置的多个第一螺杆与多个第二螺杆。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螺杆与上述第二螺杆内磁球的位置互相对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螺杆具有沿螺纹分布的多个开孔,且磁球是被安置于这些开孔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螺杆具有沿螺纹分布的多个开孔,所述多个磁球安置于所述多个开孔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每个上述开孔的开口小于每个磁球的直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每个上述开孔的内径大于每个磁球的直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基板包括印刷电路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基板输送装置,是以直立多个基板的方式进行连续输送,所述装置包括一驱动装置、一磁铁片、一输送轨道以及多个磁球。驱动装置包含一致动器以及经所述致动器带动旋转的直立设置的多个螺杆,磁铁片则相对于螺杆设置,使多个基板的输送路径位在螺杆与磁铁片之间。输送轨道设有夹持基板用的多个夹具,且所述输送轨道往所述输送路径的方向移动。磁球则设置于每个螺杆内,以通过螺杆内的磁球对磁铁片之间的磁吸力或磁斥力稳定被直立输送的基板。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螺杆具有多个开孔,且磁球是被安置于这些开孔中。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每个上述开孔的开口小于每个磁球的直径。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每个上述开孔的内径大于每个磁球的直径。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磁铁片是由多个磁铁条构成的。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基板包括印刷电路板。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通过安装在位置相对的螺杆内的磁球之间的磁吸力或磁斥力,以达到稳定被直立输送的基板的效果。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基板输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B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基板输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C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基板输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第三实施例中的一种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的部分放大图;图3是第三实施例中的另一种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的部分放大图;图4是第三实施例中的磁球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基板输送装置102:驱动装置104:输送轨道106:磁球108:致动器110、122:第一螺杆112、124:第二螺杆114:基板116:输送路径118:夹具120:磁铁条200a、200b:凸部202a、202b:凹部300:开孔302:开口d1、d2:距离d3:直径d4:内径w:宽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揭示内容提供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范例,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特征。当然这些实施例仅为范例,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与应用。再者,为了清楚起见,各个构件、膜层或区域的相对厚度及位置可能缩小或放大。另外,在各附图中使用相似或相同的组件符号来标示相似或相同组件或特征,且附图中如有与前一图相同的组件符号,则将省略其赘述。图1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基板输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请参照图1A,本实施例的基板输送装置100至少包括一驱动装置102、一输送轨道104以及多个磁球106。驱动装置102包含一致动器108以及经致动器108带动旋转的多个第一螺杆110与多个第二螺杆112,其中每个第一螺杆110的位置相对于每个第二螺杆112的位置。举例来说,若是以直立基板114的方式进行连续输送,则基板114的输送路径116会位在每个第一螺杆110与每个第二螺杆112之间。而且,两个第一螺杆110之间的距离d1较佳是与两个第二螺杆112之间的距离d2一样。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基板114例如印刷电路板,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请继续参照图1A,输送轨道104设有夹持基板114用的多个夹具118,且输送轨道104往所述输送路径116的方向移动。虽然图1A中只显示4个夹具118,但应知实际产在线的输送轨道104的长度可达数十公尺,且夹具118通常等距分布在整条输送轨道104,以达到连续输送基板114的功用。至于磁球106是分别设置于第一螺杆110内与第二螺杆112内,以通过每个第一螺杆110内的磁球106对每个第二螺杆112内的磁球106之间的磁吸力或磁斥力稳定被直立输送的基板114。磁球106的位置与大小均可依需求作变化,例如设置于第一螺杆110内的磁球106分别在位置上对应设置于第二螺杆112内的磁球106,以使两螺杆内相距最近的磁球的距离固定,以使磁吸力或磁斥力达到最大且平均分布。图1B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基板输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构件,其材料、尺寸和功效于上述实施例已进行详尽地描述,故不再重复赘述。请参照图1B,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第二螺杆改用由多个磁铁条120构成的一磁铁片,磁铁片同样相对于第一螺杆110设置,使基板114的输送路径116位在所述第一螺杆110与磁铁片之间。在另一实施例中,磁铁片也可以是一个整片的磁铁片,而非分开的多个磁铁条120。图1C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基板输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使用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板输送装置,是以直立多个基板的方式进行连续输送,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n驱动装置,包含致动器以及经所述致动器带动旋转的至少一个第一螺杆与至少一个第二螺杆,其中所述第一螺杆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螺杆的位置,使所述多个基板的输送路径位在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二螺杆之间;/n输送轨道,其设有多个夹具,用以夹持所述多个基板,且所述输送轨道往所述输送路径的方向移动;以及/n多个磁球,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杆内与所述第二螺杆内,以通过所述第一螺杆内的所述多个磁球对所述第二螺杆内的所述多个磁球之间的磁吸力或磁斥力稳定被直立输送的所述多个基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板输送装置,是以直立多个基板的方式进行连续输送,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驱动装置,包含致动器以及经所述致动器带动旋转的至少一个第一螺杆与至少一个第二螺杆,其中所述第一螺杆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螺杆的位置,使所述多个基板的输送路径位在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二螺杆之间;
输送轨道,其设有多个夹具,用以夹持所述多个基板,且所述输送轨道往所述输送路径的方向移动;以及
多个磁球,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杆内与所述第二螺杆内,以通过所述第一螺杆内的所述多个磁球对所述第二螺杆内的所述多个磁球之间的磁吸力或磁斥力稳定被直立输送的所述多个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输送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内的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二螺杆为沿所述输送路径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一个所述第一螺杆与一个所述第二螺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输送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磁球分别沿所述第一螺杆的螺纹以及沿所述第二螺杆的螺纹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板输送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磁球是设置在所述螺纹的凸部或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输送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内的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二螺杆为直立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螺杆与多个所述第二螺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板输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二螺杆内的所述多个磁球的位置互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输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螺杆具有多个开孔,所述多个磁球安置于所述多个开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输送装置,其中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联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