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红专利>正文

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10910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包括上本体和下本体,上本体的一侧和下本体的一侧均形成有齿连接部,上本体的另一侧和下本体的另一侧均形成有咬合面。上本体的咬合面上设置有引导部,下本体的咬合面上设置有被引导部。在上本体和下本体咬合时,引导部和被引导部相互引导以使上本体的咬合面和下本体的咬合面吻合,并限制下本体相对于上本体在咬合面所在的平面内移动。通过这种方式的设置可使得患者具有稳定可重复的咬合关系。而且可以在进食时戴用,更有利于咀嚼肌和颞颌关节的改建,最大限度提高疗效,缩短时间,具有调位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
本技术涉及牙齿矫正
,尤其涉及一种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
技术介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是一种由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的透明弹性树脂矫治器,通过不断地小范围移动牙齿达到牙移动的目的,随着计算机三维技术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现有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能将下颌骨向前调位并排齐牙齿,但是对于牙齿反合或偏合的调位其局限性较大,对于伴有颞颌关节紊乱的病例更是谈虎色变。且现有调下颌骨向前的技术,只是阻挡下颌向后,并非达到“尖窝相对”的稳定关系,导致调位效果不理想,尤其是部分病例容易出现“双重咬合”。例如,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目前局限于将下颌骨向前调位达到纠正深覆合的目的,对于反合、偏合以及伴有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问题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主要是因为多数反合、偏合病例是由于髁状突位置的异常造成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目前不能实现下颌骨向后或者向侧方稳定调位的目的,很多情况下只能通过正颌外科手术辅助解决。另外,很多患者往往会伴发不同程度的颞颌关节紊乱,出现关节弹响、疼痛、头疼、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治疗反合、偏合常采用的手段是分期矫治,先应用双合垫矫治器(Twin-BlockAppliance,TBA)、反式双合垫矫治器、法兰克矫治器等活动矫治器对反合、偏合以及深覆合的患者进行矫治,活动矫治器佩戴数月后,再行固定矫治器或隐形矫治器对牙齿位置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整个矫治过程繁杂、患者舒适度差、疗效欠佳且矫治周期较长,高难度病例往往需要通过手术才能达到目标。因此,现有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存在调位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存在调位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供一种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具有调位效果好的优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包括上本体和下本体;其中,所述上本体的一侧和所述下本体的一侧均形成有齿连接部,所述上本体的另一侧和所述下本体的另一侧均形成有咬合面;并且,所述上本体的所述咬合面上设置有引导部,所述下本体的所述咬合面上设置有被引导部;其中,在所述上本体和所述下本体咬合时,所述引导部和所述被引导部相互引导以使所述上本体的所述咬合面和所述下本体的所述咬合面吻合,并限制所述下本体相对于所述上本体在所述咬合面所在的平面内移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上本体上设置有引导部,下本体上设置有被引导部,通过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使得本实施方式的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在使用时,上本体和下本体通过引导部和被引导部的相互引导使得其咬合面吻合,并且通过引导部和被引导部能够限制下本体相对于上本体在咬合面所在的平面内移动。通过这种方式的设置可使得患者具有稳定可重复的咬合关系。而且可以在进食时戴用,更有利于咀嚼肌和颞颌关节的改建,最大限度提高疗效,缩短时间。另外,在颌骨调位的同时能够进行牙齿排齐、间隙关闭、不良口舌习惯的调整以及颞颌关节治疗,将隐形矫治、功能矫治和不良习惯调整同期进行,是一种高效的三合一矫治器,具有调位效果好的优点。进而能够有效缩短疗程,减少医师椅旁操作时间,能够有效扩大隐形矫治的适应症,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所述引导部和所述被引导部设置为榫卯结构,且所述引导部和所述被引导部中的一个设置为卯,另一个设置为榫。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将引导部和被引导部设置为榫卯结构,榫卯结构不仅能够对上本体和小本体在咬合时进行引导使两者吻合,还能够在上本体和下本体咬合时限制下本体相对于下本体错位,采用这种方案,能够对颌骨的反合、偏合以及深覆合等问题能够进行高效的矫治。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所述引导部设置为榫,所述被引导部设置为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牙齿在咬合过程中,下齿的位移量大于上齿的位移量,本实施方式将位于上本体上的引导部设置为榫,位于下本体上的被引导部设置为卯,通过这种方式,可使得榫卯结构对上本体和下本体引导时效果更好。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所述卯设置为凹陷结构,且所述卯的周侧均有隆起。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所述卯在的内壁面上形成有第一锥形面,所述榫的外壁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锥形面适配的第二锥形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锥面具有导向效果好的优点,本实施方式将榫和卯设置为这种结构可使得榫卯结构对上本体和下本体的导向和定位效果更好。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所述卯的深度设置为1.5mm-3mm,所述榫的高度与所述卯的深度适配。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所述引导部和所述被引导部均至少设置有2个,且所述引导部与所述被引导部一对一地分别沿所述上本体和所述下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咬合面间隔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引导部和被引导部均至少设置成2个,可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矫治器在使用过程中咬合关系更好。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所述引导部和所述上本体一体成型,所述被引导部和所述下本体一体成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部与上本体一体成型,被引导部和下本体一体成型,通过这种方式的设置可使得矫治器的成型性更好。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所述引导部和所述被引导部均设置有3个,3个所述引导部的中点之间的连线为正三角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将引导部和被引导部设置为3个,以及3个引导部的中点之间的连线为正三角形,通过这种方式的设置引导部和被引导部对上本体和下本体的引导效果更好。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所述齿连接部设置为凹槽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齿连接部设置为凹槽结构,通过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使得上本体和下本体与牙齿连接时更加方便。本技术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技术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中的上本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中的下本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中的上本体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中的下本体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0:上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本体和下本体;其中,/n所述上本体的一侧和所述下本体的一侧均形成有齿连接部,所述上本体的另一侧和所述下本体的另一侧均形成有咬合面;并且,/n所述上本体的所述咬合面上设置有引导部,所述下本体的所述咬合面上设置有被引导部;其中,/n在所述上本体和所述下本体咬合时,所述引导部和所述被引导部相互引导以使所述上本体的所述咬合面和所述下本体的所述咬合面吻合,并限制所述下本体相对于所述上本体在所述咬合面所在的平面内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本体和下本体;其中,
所述上本体的一侧和所述下本体的一侧均形成有齿连接部,所述上本体的另一侧和所述下本体的另一侧均形成有咬合面;并且,
所述上本体的所述咬合面上设置有引导部,所述下本体的所述咬合面上设置有被引导部;其中,
在所述上本体和所述下本体咬合时,所述引导部和所述被引导部相互引导以使所述上本体的所述咬合面和所述下本体的所述咬合面吻合,并限制所述下本体相对于所述上本体在所述咬合面所在的平面内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和所述被引导部设置为榫卯结构,且所述引导部和所述被引导部中的一个设置为卯,另一个设置为榫。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设置为榫,所述被引导部设置为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隐形榫卯式颌骨调位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卯设置为凹陷结构,且所述卯的周侧均有隆起。


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
申请(专利权)人:刘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