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方便的铜茶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0859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用方便的铜茶壶,包括壶体,所述壶体内设置有内腔,所述壶体一侧贯穿并固定连接有壶嘴,所述内腔顶部套筒连接有壶盖,所述壶盖底部转动连接有滤杯,所述壶盖正中心位置贯穿并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贯穿滤杯并固定连接有搅拌扇叶,所述第一把手上转动连接有防烫绳,所述滤杯上均匀设置有密布的滤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防烫绳可以有效防止在使用时被烫伤,降低了危险系数,滤杯内设置有密度极高且较小的滤孔,可以使茶渣与茶水分离开,保证茶水的饮用品质,搅拌扇叶可在冲泡时搅动水体,使冲泡更加充分,保证水体茶浓度的一致,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方便的铜茶壶
本技术涉及泡茶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的铜茶壶。
技术介绍
铜壶是众多金属茶具中的一种,很多人认为,金属茶具不是很适合泡茶,其实不然,铜壶泡茶有益健康,人体血液中之红血球负责输送氧气,而红血球中的红色色素称为“血红素”,是由含铁质成分的蛋白质所组合而成,铜离子则是在体内生成血红素时,帮助身体吸收铁质。但由于金属导热性强,在使用时经常被把手烫伤,饮用茶水时也经常容易烫伤喉咙,冲泡时水体静止很难保证水体茶浓度的一致,溶解率不高,浓度不均匀,影响茶水的口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使用方便的铜茶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方便的铜茶壶,包括壶体,所述壶体内设置有内腔,所述壶体一侧贯穿并固定连接有壶嘴,所述壶嘴顶端与壶体相邻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内腔顶部套筒连接有壶盖,所述壶盖正中心位置贯穿并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搅拌扇叶,所述壶体顶部两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上转动连接有防烫绳,所述第二把手上套筒有隔热套,所述壶盖底部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壶盖顶部设置有显示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连接杆在滤杯内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壶盖底部转动连接有滤杯,所述滤杯四面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密布的滤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壶体外底部均匀设置有若干防滑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转动轴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壶嘴盖,所述壶嘴盖内设置有哨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转动轴的顶部一侧转动连接有提手。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首先壶盖底部的温度感应器可感应内腔内的温度,并由壶盖上的显示屏显示,提醒泡茶人注意高温烫伤,且第一把手上的防烫绳,第二把手上的隔热套都可有效隔热防止被高温烫伤,使用更加方便。2、本技术中,第二把手底部的连接杆连接有搅拌扇叶,可在冲泡时搅动水体,使冲泡更加充分,溶解率高,保证水体茶浓度的一致,保证茶水的饮用品质、口感更佳,值得大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使用方便的铜茶壶的正视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使用方便的铜茶壶的俯视图。图例说明:1、壶体;2、内腔;3、壶嘴;4、第一把手;5、防烫绳;6、第二把手;7、壶盖;8、第一固定块;9、滤孔;10、连接杆;11、滤杯;12、搅拌扇叶;13、防滑齿;14、壶嘴盖;15、提手;16、第一转动轴;17、哨体;18、第二转动轴;19、第二固定块;20、显示屏;21、隔热套;22、温度感应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使用方便的铜茶壶,包括壶体1,壶体内设置有内腔2,壶体1一侧贯穿并固定连接有壶嘴3,壶嘴3顶端与壶体1相邻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动轴16,内腔2顶部套筒连接有壶盖7,壶盖7正中心位置贯穿并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6,连接杆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搅拌扇叶12,在冲泡过程中适当旋转第二把手6,第二把手6带动连接杆10转动使得连接杆10底部的搅拌扇叶搅拌搅动水体,使冲泡更加充分,保证水体茶浓度的一致,并且还可防止茶叶堵住壶嘴清理不便,保证茶水的饮用品质、口感更佳,壶体1顶部两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9,第二固定块1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8,第二转动轴1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把手4,第一把手4可在第二转动轴上转动,使得拿取时更加方便,所述第一把手4上转动连接有防烫绳5,所述第二把手6上套筒有隔热套21,防烫绳5与隔热套21可以有效防止在抓取倒茶时被高温烫伤,所述壶盖7底部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器22,可感应内腔2内的温度。所述壶盖7顶部设置有显示屏20,可显示温度感应器22感应的温度提醒泡茶人注意防烫,连接杆10在滤杯11内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8,使得连接杆10在第一固定块8内转动,且在抓取第二把手6时可保证连接杆10在壶盖7底部,不会被拔出,使用更加方便,所述壶盖7底部转动连接有滤杯11,滤杯11四面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密布的滤孔9,可以使得茶渣与茶水分离开,可有效地防止茶渣掉到内腔2内,保证内腔2内的茶水没有茶渣,保证茶水的饮用品质、口感更佳,壶体1外底部均匀设置有若干防滑齿13保证壶体1的稳定性,第一转动轴16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壶嘴盖14,壶嘴盖14内设置有哨体17,第一转动轴16的顶部一侧转动连接有提手15,边加热水体边泡茶时当水体加热达到沸点后,沸水蒸气压力通过哨体17时发出哨音提醒泡茶人。工作原理:在泡茶时手动拾取第二把手6向外拔出,手动转动壶盖7底部的滤杯11,将茶叶加入到滤杯11中,再转动连接于壶盖7上并向内腔2内加开水,将壶盖7放回壶体1顶部,开始进行冲泡,在冲泡过程中适当旋转第二把手6,第二把手6带动连接杆10转动使得连接杆10底部的搅拌扇叶搅拌搅动水体,使冲泡更加充分,保证水体茶浓度的一致,保证茶水的饮用品质、口感更佳,由于金属的导热性强,第一把手4上设置的防烫绳5可以有效防止在抓取倒茶时被烫伤,第二把手6上设置的隔热套21可防止在提取壶盖7被高温烫伤,温度感应器22可感应内腔内茶水的温度,并显示在壶盖上的显示屏上,提醒泡茶人在饮用时注意烫伤,该茶壶还可放置在电磁炉上边加热水体边泡茶,壶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用方便的铜茶壶,包括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内设置有内腔(2),所述壶体(1)一侧贯穿并固定连接有壶嘴(3),所述壶嘴(3)顶端与壶体(1)相邻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动轴(16),所述内腔(2)顶部套筒连接有壶盖(7),所述壶盖(7)正中心位置贯穿并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6),所述连接杆(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搅拌扇叶(12),所述壶体(1)顶部两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9),所述第二固定块(1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8),所述第二转动轴(1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把手(4),所述第一把手(4)上转动连接有防烫绳(5),所述第二把手(6)上套筒有隔热套(21),所述壶盖(7)底部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器(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方便的铜茶壶,包括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内设置有内腔(2),所述壶体(1)一侧贯穿并固定连接有壶嘴(3),所述壶嘴(3)顶端与壶体(1)相邻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动轴(16),所述内腔(2)顶部套筒连接有壶盖(7),所述壶盖(7)正中心位置贯穿并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6),所述连接杆(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搅拌扇叶(12),所述壶体(1)顶部两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9),所述第二固定块(1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8),所述第二转动轴(1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把手(4),所述第一把手(4)上转动连接有防烫绳(5),所述第二把手(6)上套筒有隔热套(21),所述壶盖(7)底部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器(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铜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昊黄宽宋胜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中鼎金属工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