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装置以及充气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0852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气装置以及充气枕,该充气装置包括转流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转流壳体上的一个以上的充气机构;所述转流壳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转流壳体的内腔分隔成进气腔和出气腔;所述充气机构包括气囊和两个弹性挡片,所述气囊通过进气孔与所述进气腔连通,所述气囊通过出气孔与所述出气腔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弹性挡片安装在所述转流壳体的外侧并挡住所述进气孔,另一个所述弹性挡片安装在所述转流壳体的内侧并挡住所述出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结构简单,容易制作安装,通过气囊,进、出气腔,进、出气孔和两个弹性挡片的作用实现了自动控制气流方向的功能,实用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装置以及充气枕
本技术涉及充气产品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充气装置以及充气枕。
技术介绍
现有充气枕的充气装置,通过两个单向阀结构和气囊的按压相结合,进行充气,两个单向阀一个控制进气,一个控制出气,结构复杂,安装和操作都很不方便,实用性较差。而且上述充气装置还存在一些缺点:放气时,需要一直按压住,使用不方便;且只有单充气口,充气效率较低,另外,进气口无遮挡过滤,异物进入会导致充气结构堵塞,功能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充气装置以及充气枕,以简化结构,便于制作安装以及操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充气装置,包括转流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转流壳体上的一个以上的充气机构;所述转流壳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转流壳体的内腔分隔成进气腔和出气腔,所述转流壳体上开有与所述进气腔连通的进气口和与所述出气腔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充气机构包括气囊和两个弹性挡片,所述气囊安装在所述转流壳体上,且所述气囊通过开设在所述转流壳体上的进气孔与所述进气腔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流壳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转流壳体(1)上的一个以上的充气机构(2);/n所述转流壳体(1)内设置有隔板(12),所述隔板(12)将所述转流壳体(1)的内腔分隔成进气腔(a)和出气腔(b),所述转流壳体(1)上开有与所述进气腔(a)连通的进气口(14)和与所述出气腔(b)连通的出气口(15);/n所述充气机构(2)包括气囊(21)和两个弹性挡片(22),所述气囊(21)安装在所述转流壳体(1)上,且所述气囊(21)通过开设在所述转流壳体(1)上的进气孔(16)与所述进气腔(a)连通,所述气囊(21)通过开设在所述转流壳体(1)上的出气孔(17)与所述出气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流壳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转流壳体(1)上的一个以上的充气机构(2);
所述转流壳体(1)内设置有隔板(12),所述隔板(12)将所述转流壳体(1)的内腔分隔成进气腔(a)和出气腔(b),所述转流壳体(1)上开有与所述进气腔(a)连通的进气口(14)和与所述出气腔(b)连通的出气口(15);
所述充气机构(2)包括气囊(21)和两个弹性挡片(22),所述气囊(21)安装在所述转流壳体(1)上,且所述气囊(21)通过开设在所述转流壳体(1)上的进气孔(16)与所述进气腔(a)连通,所述气囊(21)通过开设在所述转流壳体(1)上的出气孔(17)与所述出气腔(b)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弹性挡片(22)安装在所述转流壳体(1)的外侧并挡住所述进气孔(16),另一个所述弹性挡片(22)安装在所述转流壳体(1)的内侧并挡住所述出气孔(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21)通过环形支撑座(18)和环形连接座(24)安装在所述转流壳体(1)上,所述环形支撑座(18)固定在所述转流壳体(1)上,所述环形连接座(24)固定在所述气囊(21)上,所述环形连接座(24)套接在所述环形支撑座(18)上,所述进气孔(16)和所述出气孔(17)均位于所述环形支撑座(18)的内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弹性挡片(22)均包括安装部(221)和由所述安装部(221)向外伸出的阻挡部(222),两个所述弹性挡片(22)分别以自身的所述安装部(221)安装在所述转流壳体(1)上、以自身的所述阻挡部(222)挡住所述进气孔(16)或所述出气孔(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华峰祝峰姚文静李远周杨
申请(专利权)人:蓓慈电器有限公司蓓慈电器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