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0702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研磨生产线,包括第一研磨机和第二研磨机,所述第一研磨机包括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二研磨机为立式研磨机,所述第二研磨机包括第二进料口和位于所述第二进料口上方的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通。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研磨生产线,从第一出料口排出的物料通过第二进料口进入第二研磨机,从第一出料口排出的物料夹带少量研磨介质进入第二研磨机中,使得研磨介质能够被重复利用,避免浪费研磨介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研磨生产线
本申请涉及物料研磨
,尤其涉及一种研磨生产线。
技术介绍
天然沥青又称地沥青或矿物沥青,其中轻质组分被蒸发,进而在日光照射下被空气中的氧气,再经聚合而成为矿物沥青,主要由沥青质、胶质等,以及少量的金属和非金属等其他无机物质组成。对天然沥青原矿进行粉碎、研磨加工,然后在研磨所得到的沥青粉末中添加加工液以形成天然沥青混合浆料。现有的用于研磨天然沥青混合浆料的研磨机,研磨介质例如研磨球容易混合研磨后的天然沥青混同浆料一同从研磨机中排出,此种情况不仅使得研磨后的天然沥青混合浆料的纯度较低,研磨介质的利用率也较低,容易造成研磨介质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研磨生产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研磨球容易混同研磨后的天然沥青混合浆料从研磨机中排出,研磨介质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研磨生产线,包括第一研磨机和第二研磨机,所述第一研磨机包括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二研磨机为立式研磨机,所述第二研磨机包括第二进料口和位于所述第二进料口上方的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研磨机为卧式研磨机,所述第一研磨机包括具有第一研磨腔的第一研磨筒和具有第一分离腔的分离机构,所述第一研磨腔用于容纳物料和研磨介质,所述分离机构用于分离物料和研磨介质,所述分离机构位于所述第一研磨腔内,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一分离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研磨机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研磨腔内的研磨轴和设置于所述分离机构外的动态分离轮转子,所述动态分离轮转子包括与所述研磨轴的端部连接的转盘和沿所述转盘周向分布的多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转盘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研磨机包括:第二研磨筒,所述第二研磨筒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二研磨腔和导流腔,所述第二研磨腔用于容纳物料和研磨介质,所述导流腔用于汇集经研磨介质研磨后的物料,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第二研磨腔连通,所述第二出料口与所述导流腔连通;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二研磨筒内,将所述第二研磨筒内部空间分隔为所述第二研磨腔和至少一个所述导流腔;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配置为对所述第二研磨腔内物料和研磨介质进行搅拌。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驱动源和多个搅拌器,所述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所述搅拌器设置于所述搅拌轴上并位于所述第二研磨腔内,每个所述搅拌器包括安装座、多个搅拌杆和多个搅拌叶片,所述安装座具有中空的安装通道,多个所述搅拌杆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外周,每个所述搅拌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每个所述搅拌杆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搅拌叶片连接,每个所述搅拌器通过所述安装通道与所述搅拌轴配合安装。进一步地,靠近所述搅拌轴的一端的所述搅拌器的所述搅拌叶片配置为往所述搅拌轴的另一端推送研磨介质;和/或,位于所述搅拌轴的两端之间的所述搅拌器的所述搅拌叶片配置为纯旋转推送研磨介质;和/或,位于所述搅拌轴的两端的所述搅拌器的所述搅拌叶片的数量多于位于所述搅拌轴的两端之间的所述搅拌器的所述搅拌叶片的数量;和/或,相邻的两个所述搅拌器的所述搅拌叶片对齐安装或错位安装。进一步地,所述导流腔围设在所述第二研磨腔的上部;或,所述导流腔设置在所述第二研磨腔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设置为单层或多层。进一步地,所述研磨生产线包括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包括分离筒和筛网,所述分离筒包括第二分离腔以及与所述第二分离腔连通的分离入口和分离出口,所述筛网设置在所述第二分离腔中,所述筛网将所述分离入口与所述分离出口隔开,所述第二出料口与所述分离入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研磨机为立式研磨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研磨生产线,从第一出料口排出的物料通过第二进料口进入第二研磨机,从第一出料口排出的物料夹带少量研磨介质进入第二研磨机中,使得研磨介质能够被重复利用,避免浪费研磨介质。由于第二研磨机为立式研磨机,且第二出料口位于第二进料口的上方,物料和研磨介质的混合物在第二研磨机内的从下至上运动,位于第二研磨机下部的为粒径较大的待研磨的物料,位于第二研磨机上部的为经过研磨后粒径较小的物料,因此,物料第二研磨机内从下至上的运动,最终从第二出料口排出第二研磨机。研磨介质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往下运动,因此,研磨介质在第二研磨机上部分布较少,在第二研磨机中部与物料均匀混合,在第二研磨机下部分布较多,密度较大。因此,采用此种设计,避免研磨介质随着物料从第二出料口排出,提高研磨介质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研磨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第一研磨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第一研磨机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第二研磨机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视图;图6为图5中B-B视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驱动源,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搅拌轴转动方向;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分离器的半剖图;图10为图9中C-C视图。附图标记说明第一研磨机100;第一出料口110;第一研磨筒120;第一研磨腔120a;分离机构130;第一分离腔130a;研磨轴140;动态分离轮转子150;转盘151;连接杆152;环片153;第二研磨机200;第二进料口210;第二出料口220;第二研磨筒230;第二研磨腔230a;导流腔230b;过滤网240;第一层过滤网241;第二层过滤网242;搅拌装置250;搅拌轴251;驱动源252;搅拌器253;安装座2531;安装通道2531a;搅拌杆2532;搅拌叶片2533;迎料面2533a;分离器300;分离筒310;第二分离腔310a;分离入口310b;分离出口310c;筛网320。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上”、“下”、“顶”、“底”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研磨机、第二研磨机、立式研磨机、卧式研磨机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如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请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研磨生产线,包括第一研磨机100和第二研磨机200,第一研磨机100包括第一出料口110,第二研磨机200为立式研磨机,第二研磨机200包括第二进料口210和位于第二进料口210上方的第二出料口220,第一出料口110与第二进料口210连通。从第一出料口110排出的物料通过第二进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研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研磨机和第二研磨机,所述第一研磨机包括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二研磨机为立式研磨机,所述第二研磨机包括第二进料口和位于所述第二进料口上方的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研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研磨机和第二研磨机,所述第一研磨机包括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二研磨机为立式研磨机,所述第二研磨机包括第二进料口和位于所述第二进料口上方的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研磨机为卧式研磨机,所述第一研磨机包括具有第一研磨腔的第一研磨筒和具有第一分离腔的分离机构,所述第一研磨腔用于容纳物料和研磨介质,所述分离机构用于分离物料和研磨介质,所述分离机构位于所述第一研磨腔内,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一分离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研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研磨机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研磨腔内的研磨轴和设置于所述分离机构外的动态分离轮转子,所述动态分离轮转子包括与所述研磨轴的端部连接的转盘和沿所述转盘周向分布的多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转盘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研磨机包括:
第二研磨筒,所述第二研磨筒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二研磨腔和导流腔,所述第二研磨腔用于容纳物料和研磨介质,所述导流腔用于汇集经研磨介质研磨后的物料,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第二研磨腔连通,所述第二出料口与所述导流腔连通;
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二研磨筒内,将所述第二研磨筒内部空间分隔为所述第二研磨腔和至少一个所述导流腔;
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配置为对所述第二研磨腔内物料和研磨介质进行搅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研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驱动源和多个搅拌器,所述驱动源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志鹏李俊斌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众力沥青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