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海胆形纤维素微球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0650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类海胆形纤维素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NaOH:Urea: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类海胆形纤维素微球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类海胆形纤维素微球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纤维素微球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徼球材料,其基质纤维素丰富价廉、可再生降解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材料科学和高分子科学的重要分支。纤维素微球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乳化一固化法、喷雾干燥法和凝聚法等,制备过程一般分为溶解、成球和固化三个阶段;纤维素微球可修饰性强,可用作色谱固定相、吸附剂和生物亲和载体等,在环境科学、分离工程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有重要应用。纤维素微球因其独特的尺寸形态和可控精细结构,将在交叉学科和高端领域有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和应用。现有技术中只有传统纤维素球,没有专门的类海胆形纤维素微球的制备方法,因此,设计出一种类海胆形纤维素微球的制备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因而提出了一种类海胆形纤维素微球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类海胆形纤维素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NaOH:Urea:H2O的wt%为7∶12∶81的尿碱溶液,于5℃下冷藏5h,将粉碎后的棉纤维溶于其中,于-12℃~-16℃冷冻3h~12h,得到浓度为3.5wt%的透明纤维素溶液;S2、将纤维素溶液在900rpm下机械搅拌30min,并在2000rpm下离心2min,以去除溶液里的气泡;S3、在室温下采用成型装置并通过滴入法将纤维素溶液滴入含有1.0MH2SO4和80g/LNa2SO4的凝固浴中,所得的纤维素球留置凝固浴6h,以使其充分凝固,随后用流水洗涤至中性pH。自然界的海胆呈刺状球形,由20多行多角形骨板排列成10带区,在其多孔的网状外骨骼上有序分布着具备微/纳多孔结构的海胆刺,是高度精细的分级多孔结构与复杂功能的完美统一体;受海胆兼顾高比表面积、高传质速率、高力学性能等精细分级多孔结构与复杂功能一体化的启发,本专利技术以自然界储量最丰富的可再生纤维素为原料,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技术仿生制备类海胆形纤维素微球;兼具大孔、微孔、介孔等多尺度孔结构内部为相互贯通的丰富孔隙结构,大孔结构有利于物质的扩散,介孔利于缩短扩散路径,微孔则能提供大量的活性位点,从而可较好的对使用过的染液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所述成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用于储存原液的储存桶,底座上固定有支架一,支架一上设置有升降台,升降台与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移动结构相连,升降台上开设有若干定位通孔,定位通孔内固定有内径均不相同的磁环,在其中一个磁环中设置有针头,针头一端为进液端,针头另一端为出液端,针头的进液端通过进液管与储存桶相连通,进液管上设置有输送泵,底座上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轨道,轨道上通过可拆卸方式设置有若干滑座,滑座上安装有放置板,放置板上安装有用于成球的成型桶,且成型桶内装有凝固浴,底座上还固定有支架二和支架三,支架二上设置有辅助机构,支架三上设置有清洗机构。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滑座依次推送到支架一处,根据需要选择所需的针头,通过进液管将储存桶中的原液注入到成型桶内,注射完后,将滑座推送到支架二处,存放一定时间后,将滑座推送到支架三处,通过清洗机构将成型桶内冲洗到中性pH值,从而完成类海胆形纤维素微球的成型作业,成型方便。所述移动结构包括导轨、滑块、气缸一、调整座和锁定螺杆,导轨竖直固定在支架上,滑块设置在导轨上,气缸一固定在支架一上,且气缸一的活塞杆竖直向下,气缸一的活塞杆端部通过连接架和滑块相连,连接架上具有凸出的导向部,调整座滑动设置在导向部上,锁定螺杆螺纹连接在导向部上,且锁定螺杆端部能与导向部相抵靠,升降台和调整座相连。采用该结构,通过气缸一通过连接架带动滑块沿着导轨上下移动,连接架带动调整座上下移动,调整座带动升降台上下移动,从而可使升降台上下移动。所述辅助机构包括气缸二和封闭盖板,气缸二固定在支架二上,且气缸二的活塞杆竖直向下,气缸二的活塞杆端部通过弹性块和封闭盖板相连。采用该结构,通过气缸二带动弹性块上下移动,弹性块带动封闭盖板上下移动,封闭盖板将成型桶的开口封闭住。所述成型桶的形状为正方体。所述滑座上还设置有滚轮。采用该结构,通过滚轮可方便对滑座进行推动。所述放置板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清洗机构包括储水箱、支撑座、摆动台、气缸三和喷水头,支撑座固定在支架三上,且支撑座靠近轨道端部,支撑座四周具有托顶块,托顶块上具有半圆形槽,气缸三的缸体通过第一球形件和支撑座中部相连,且气缸三的活塞杆朝上,气缸三的活塞杆端部通过第二球形件和摆动台中部相连,摆动台四周固定有与半圆形槽相配合的支撑导柱,摆动台上设置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电动爪,摆动台上还具有用于滚轮导向的导槽,托顶块上还具有锁定组件,锁定组件包括锁舌和推杆电机,锁舌中部滑动设置在托顶块上,锁舌一端和推杆电机的推杆相连,推杆电机和托顶块相连,锁舌另一端能与支撑导柱相抵靠,喷水头固定在支架三上,喷水头通过连接件和输水管一端相连通,输水管另一端和储水箱相连通,储水箱固定在支架三上,输水管上设置有水泵,支撑座中部还固定有弹性气囊,弹性气囊通过导气管和连接件相连通,导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阀一,弹性气囊还和补气管相连,补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阀二,底座上还固定有呈倾斜的辅助导出台,且辅助导出台靠近支撑座,辅助导出台上安装有若干滚轴。采用该结构,通过将滑座沿着导槽推送到摆动台上,通过电动爪卡入到放置板的定位槽内,将成型桶固定在摆动台上,通过推杆电机带动相应的锁舌动作,锁舌将相应的支撑导柱锁在相应的托顶块的半圆形槽内,通过气缸三带动摆动台使其可以前、后、左、右摆动,弹性气囊可对连接件中反复注入空气,配合喷水头将储水箱中的水输送到成型桶内,从而可快速将成型桶内冲洗到中性pH值,冲洗好后,沿着辅助导出台输送出,清洗效果好。所述放置板上还设置有推动把手。采用该结构,通过推送把手可方便对滑座进行移动。所述进液管上还设置有流量调节阀。所述成型桶上部具有挡水环,挡水环上具有若干细孔,且挡水环的截面为三角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具有以下优点:1、基于仿生结构技术,以纤维素为原料,采取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法一步诱导纤维素分子链自主装形成具备“骨刺-球体”一体结构的类海胆分级多孔纤维素微球。2、同步调控纤维素微球的多级孔结构,利用多尺度孔结构实现对微生物、颗粒、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不同污染物的尺寸效应筛分和选择性吸附分离。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的产品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一的产品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二的产品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三的产品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四的产品示意图。图6是成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成型装置中拆去部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成型装置中摆动台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成型装置中成型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类海胆形纤维素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将NaOH∶Urea∶H

【技术特征摘要】
1.类海胆形纤维素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NaOH∶Urea∶H2O的wt%为7∶12∶81的尿碱溶液,于5℃下冷藏5h,将粉碎后的棉纤维溶于其中,于-12℃~-16℃冷冻3h~12h,得到浓度为3.5wt%的透明纤维素溶液;
S2、将纤维素溶液在900rpm下机械搅拌30min,并在2000rpm下离心2min,以去除溶液里的气泡;
S3、在室温下采用成型装置并通过滴入法将纤维素溶液滴入含有1.0MH2SO4和80g/LNa2SO4的凝固浴中,所得的纤维素球留置凝固浴6h,以使其充分凝固,随后用流水洗涤至中性p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海胆形纤维素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用于储存原液的储存桶,底座上固定有支架一,支架一上设置有升降台,升降台与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移动结构相连,升降台上开设有若干定位通孔,定位通孔内固定有内径均不相同的磁环,在其中一个磁环中设置有针头,针头一端为进液端,针头另一端为出液端,针头的进液端通过进液管与储存桶相连通,进液管上设置有输送泵,底座上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轨道,轨道上通过可拆卸方式设置有若干滑座,滑座上安装有放置板,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琳宋楚涵蒙冉菊姚菊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