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虾混合生态养殖系统,涉及养殖技术领域。该稻虾混合生态养殖系统,包括混合养殖田,混合养殖田内设置有养殖区,养殖区的三侧边缘处开设有凹沟,凹沟的外侧安装有防护板,防护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加强块,防护板和加强块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插杆,混合养殖田上位于防护板的外侧安装有送水泵,送水泵的排水端固定安装有出水管。该稻虾混合生态养殖系统,通过在稻田内养殖虾类生物,能够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提升水稻产量,也能够通过虾类生物增加收益,设置的风板能够随风转动,起到驱逐鸟类的效果,不会对鸟类造成伤害,也能够避免对水稻的破坏,同时,设置的防护板能够避免虾类爬出养殖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虾混合生态养殖系统
本技术涉及养殖
,具体为一种稻虾混合生态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稻田是指生长水稻的水田,水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食用的作物,这就需要对稻田进行综合管理,传统的稻田为了增加收益,会对稻田内的水稻进行农药杀虫,虽然能够短时间的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收益,但是长时间使用,会对稻田造成生态破坏,影响水稻的产量,无法满足种植人员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稻虾混合生态养殖系统,通过在稻田内养殖虾类生物,能够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提升水稻产量,也能够通过虾类生物增加收益,设置的风板能够随风转动,起到驱逐鸟类的效果,不会对鸟类造成伤害,也能够避免对水稻的破坏,同时,设置的防护板能够避免虾类爬出养殖区。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稻虾混合生态养殖系统,包括混合养殖田,所述混合养殖田内设置有养殖区,所述养殖区的三侧边缘处开设有凹沟,所述凹沟的外侧安装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加强块,所述防护板和加强块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插杆,所述混合养殖田上位于防护板的外侧安装有送水泵,所述送水泵的排水端固定安装有出水管,且出水管的出水口处于养殖区内,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内固定安装有网板,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弯曲向下,所述养殖区内位于出水管的出水口下方安装有防冲击块,所述防冲击块的顶部位于边缘处固定安装有防冲击弧形板,且防冲击弧形板的两端均与混合养殖田的内壁贴合固定,并且防冲击弧形板内均匀开设有出水孔。为了对鸟类进行驱逐,作为本技术一种稻虾混合生态养殖系统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外壁上套设有圆环,所述竖杆的外壁上位于圆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圆环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杆,且连杆远离圆环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风板。为了对虾类进行阻挡,作为本技术一种稻虾混合生态养殖系统优选的,所述凹沟的一个拐角处固定安装有弧形网,且凹沟与弧形网围成排水区。为了实现对养殖区进行排水,作为本技术一种稻虾混合生态养殖系统优选的,所述混合养殖田上安装有排水泵,所述排水泵的进水端固定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处于排水区内。为了方便工作人员进出养殖区,作为本技术一种稻虾混合生态养殖系统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一侧安装有防护门。为了使得养殖区能够与外界的通风,作为本技术一种稻虾混合生态养殖系统优选的,所述防护板内靠近上部开设有通气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稻虾混合生态养殖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稻虾混合生态养殖系统,可以在养殖区种植水稻,同时养殖虾类,虾类能够对害虫进行捕食,无需喷洒农药,能够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提升水稻产量,也能够通过虾类生物增加收益。(2)、该稻虾混合生态养殖系统,在风力作用下,会使得风板通过连杆带动圆环在竖杆上转动,能够对鸟类进行驱逐,避免对水稻造成破坏,同时,在设置的防护板能够避免虾类爬出养殖区,保障虾类生物不会丢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防护板连接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混合养殖田;2、养殖区;3、防护门;4、排水泵;5、防护板;501、通气孔;6、凹沟;7、送水泵;8、出水管;9、防冲击块;901、防冲击弧形板;10、加强块;11、进水管;12、弧形网;13、排水区;14、插杆;15、竖杆;16、限位块;17、圆环;18、连杆;19、风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稻虾混合生态养殖系统,包括混合养殖田1,混合养殖田1内设置有养殖区2,养殖区2的三侧边缘处开设有凹沟6,凹沟6的外侧安装有防护板5,防护板5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加强块10,防护板5和加强块10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插杆14,混合养殖田1上位于防护板5的外侧安装有送水泵7,送水泵7的排水端固定安装有出水管8,且出水管8的出水口处于养殖区2内,出水管8的出水口内固定安装有网板,出水管8的出水口弯曲向下,养殖区2内位于出水管8的出水口下方安装有防冲击块9,防冲击块9的顶部位于边缘处固定安装有防冲击弧形板901,且防冲击弧形板901的两端均与混合养殖田1的内壁贴合固定,并且防冲击弧形板901内均匀开设有出水孔。本实施方案中:可以在养殖区2种植水稻,同时养殖虾类,虾类能够对害虫进行捕食,无需喷洒农药,能够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提升水稻产量,也能够通过虾类生物增加收益,通过送水泵7向养殖区2内送水,设置的防冲击块9可以避免对养殖区2造成冲击水槽,设置的加强块10能够起到增强防护板5稳定性的效果,送水泵7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对应的型号,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的,防护板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竖杆15,竖杆15的外壁上套设有圆环17,竖杆15的外壁上位于圆环17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16,圆环17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杆18,且连杆18远离圆环1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风板19。本实施例中:在风力作用下,会使得风板19通过连杆18带动圆环17在竖杆15上转动,能够对鸟类进行驱逐,避免对水稻造成破坏。具体的,凹沟6的一个拐角处固定安装有弧形网12,且凹沟6与弧形网12围成排水区13。本实施例中:弧形网12能够对虾类进行阻挡,避免虾类被排水泵4抽走。具体的,混合养殖田1上安装有排水泵4,排水泵4的进水端固定安装有进水管11,进水管11的进水口处于排水区13内。本实施例中:进水管11的进水口低于养殖区2的平面,通过排水泵4实现排出养殖区2内的水。具体的,防护板5的一侧安装有防护门3。本实施例中:可以方便管理人员进出。具体的,防护板5内靠近上部开设有通气孔501。本实施例中:防护板5的底部能够对虾类进行阻挡,避免虾类爬出,通气孔501能够实现防护板5内外风的流通。使用时,通过送水泵7向养殖区2进行送水,设置的防冲击块9,能够避免送水时对养殖区2内冲击出现水坑,放入水后,可以将水稻种植到养殖区2内,再将虾类生物放入养殖区2内,虾类能够对稻田内的害虫进行捕食,能够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在有风时,风会使得风板19通过连杆18带动圆环17在竖杆15上转动,起到驱鸟的效果,避免鸟类对水稻造成破坏,收割水稻时,可以通过排水泵4将养殖区2内的水排出,水会进入到凹沟6内,设置的弧形网12能够对虾类进行阻挡,便可以实收获水稻和虾类。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虾混合生态养殖系统,包括混合养殖田(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养殖田(1)内设置有养殖区(2),所述养殖区(2)的三侧边缘处开设有凹沟(6),所述凹沟(6)的外侧安装有防护板(5),所述防护板(5)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加强块(10),所述防护板(5)和加强块(10)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插杆(14),所述混合养殖田(1)上位于防护板(5)的外侧安装有送水泵(7),所述送水泵(7)的排水端固定安装有出水管(8),且出水管(8)的出水口处于养殖区(2)内,所述出水管(8)的出水口内固定安装有网板,所述出水管(8)的出水口弯曲向下,所述养殖区(2)内位于出水管(8)的出水口下方安装有防冲击块(9),所述防冲击块(9)的顶部位于边缘处固定安装有防冲击弧形板(901),且防冲击弧形板(901)的两端均与混合养殖田(1)的内壁贴合固定,并且防冲击弧形板(901)内均匀开设有出水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虾混合生态养殖系统,包括混合养殖田(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养殖田(1)内设置有养殖区(2),所述养殖区(2)的三侧边缘处开设有凹沟(6),所述凹沟(6)的外侧安装有防护板(5),所述防护板(5)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加强块(10),所述防护板(5)和加强块(10)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插杆(14),所述混合养殖田(1)上位于防护板(5)的外侧安装有送水泵(7),所述送水泵(7)的排水端固定安装有出水管(8),且出水管(8)的出水口处于养殖区(2)内,所述出水管(8)的出水口内固定安装有网板,所述出水管(8)的出水口弯曲向下,所述养殖区(2)内位于出水管(8)的出水口下方安装有防冲击块(9),所述防冲击块(9)的顶部位于边缘处固定安装有防冲击弧形板(901),且防冲击弧形板(901)的两端均与混合养殖田(1)的内壁贴合固定,并且防冲击弧形板(901)内均匀开设有出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混合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竖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丁一,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上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