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水农田水利灌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0463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水农田水利灌溉装置,涉及农田水利技术领域,包括蓄水池、水泵、分水管和搅拌机构,蓄水池的上方固定有水泵箱,水泵箱的内部安装水泵,蓄水池和水泵之间连接有抽水管,水泵远离蓄水池的一端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的中间外侧设置搅拌机构,出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连接有主水管,主水管的外侧固定有分水管,分水管设置有多组,分水管的下方设置有滴灌头,滴灌头设置有多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滴灌的方式,有效的控制灌溉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同时通过设置滴灌头,可以在不同高度或深度进行滴灌,适用于不同的农作物灌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水农田水利灌溉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田水利
,具体为一种节水农田水利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发展灌溉排水,调节地区水情,改善农田水分状况,防治旱、涝、盐、碱灾害,以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农田水利在国外一般称为灌溉和排水。农田水利涉及水力学、土木工程学、农学、土壤学,以及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及农业经济等学科。其任务是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对农业水资源进行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并结合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改土培肥,扩大土地利用,以达到农业高产稳产的目的。农业灌溉方式一般可分为为传统的地面灌溉、普通喷灌以及微灌。传统地面灌溉包括畦灌、沟灌、淹灌和漫灌,但这类灌溉方式往往耗水量大、水的利用力较低,是一类很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另外,普通喷灌技术是中国农业生产中较普遍的灌溉方式。目前在国外发达国家,农业普遍采用先进拦蓄水源技术、配套完善输水循环系统、配备高科技排灌设备来抗御自然灾害。我国是农业大国,由于我国地理地形复杂,自然气候南北差距大,存在水资源分布不均,土地有效耕种面积较分散等问题,施肥不方便,不利于水利资源的整体规划、节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水农田水利灌溉装置,通过设置滴灌头解决灌溉中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水农田水利灌溉装置,包括蓄水池、水泵、分水管和搅拌机构,所述蓄水池的上方固定有水泵箱,所述水泵箱的内部安装所述水泵,所述蓄水池和所述水泵之间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水泵远离所述蓄水池的一端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中间外侧设置所述搅拌机构,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连接有主水管,所述主水管的外侧固定有分水管,所述分水管设置有多组,所述分水管的下方设置有滴灌头,所述滴灌头设置有多组。优选的,所述分水管的两端外侧固定有固定件,一组所述分水管的外侧设置有两组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板,一组所述固定件的两端设置有两组所述固定板。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仓、搅拌叶片、轴承、电机和废料箱,所述搅拌仓设置于所述出水管的外侧,所述搅拌仓的外侧安装所述电机,所述电机的下方固定所述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设置于所述搅拌仓的内部,所述搅拌叶片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连接所述轴承,所述轴承固定于所述搅拌仓的底部,所述搅拌仓的外侧固定有废料箱,所述废料箱贯穿所述搅拌仓。优选的,所述滴灌头包括连接管、伸缩管、滴管和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固定于所述分水管的下方,所述固定管的外侧连接所述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所述伸缩管,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固定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滴管。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设置有两组,所述挡块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有两组。优选的,所述滴管的内部固定有滴孔,所述滴管的底部设置有防护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启动水泵,将蓄水池中的水抽入出水管,随后通过主水管分别流入分水管中,通过滴灌头进行滴灌,本技术通过采用滴灌的方式,有效的控制灌溉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同时通过设置滴灌头,可以在不同高度或深度进行滴灌,适用于不同的农作物灌溉;2、本技术通过打开废料箱,将肥料添加到出水管中,同时启动电机,带动搅拌叶片在轴承内旋转,从而将肥料充分搅拌,本技术通过废料箱和搅拌仓可自动施肥,且施肥均匀,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极大地节约人力,提高灌溉施肥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水管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滴灌头的主视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A处结构放大图。图中:1-蓄水池,2-抽水管,3-水泵箱,4-水泵,5-出水管,6-主水管,7-固定件,8-分水管,9-固定板,10-滴灌头,11-连接管,12-伸缩管,13-滴孔,14-防护网,15-滴管,16-密封圈,17-固定管,18-挡块,19-搅拌仓,20-搅拌叶片,21-轴承,22-电机,23-肥料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节水农田水利灌溉装置,包括蓄水池1、水泵4、分水管8和搅拌机构,所述蓄水池1的上方固定有水泵箱3,所述水泵箱3的内部安装所述水泵4,所述蓄水池1和所述水泵4之间连接有抽水管2,所述水泵4远离所述蓄水池1的一端连接有出水管5,所述出水管5的中间外侧设置所述搅拌机构,所述出水管5远离所述水泵4的一端连接有主水管6,所述主水管6的外侧固定有分水管8,所述分水管8设置有多组,所述分水管8的下方设置有滴灌头10,所述滴灌头10设置有多组。本技术通过采用滴灌的方式,有效的控制灌溉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同时通过设置滴灌头10,可以在不同高度或深度进行滴灌,适用于不同的农作物灌溉。在本实施中,所述分水管8的两端外侧固定有固定件7,一组所述分水管8的外侧设置有两组所述固定件7,所述固定件7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板9,一组所述固定件7的两端设置有两组所述固定板9。通过固定件7将分水管8固定在不同高度,通过固定板9提高稳固性。在本实施中,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仓19、搅拌叶片20、轴承21、电机22和废料箱23,所述搅拌仓19设置于所述出水管5的外侧,所述搅拌仓19的外侧安装所述电机22,所述电机22的下方固定所述搅拌叶片20,所述搅拌叶片20设置于所述搅拌仓19的内部,所述搅拌叶片20远离所述电机22的一端连接所述轴承21,所述轴承21固定于所述搅拌仓19的底部,所述搅拌仓19的外侧固定有废料箱23,所述废料箱23贯穿所述搅拌仓19。通过打开废料箱23,将肥料添加到出水管5中,同时启动电机22,带动搅拌叶片20在轴承21内旋转,从而将肥料充分搅拌。在本实施中,所述滴灌头10包括连接管11、伸缩管12、滴管15和固定管17,所述固定管17固定于所述分水管8的下方,所述固定管17的外侧连接所述连接管11,所述连接管11的内部设置所述伸缩管12,所述连接管11远离所述固定管17的一端连接所述滴管15。通过设置伸缩管12,可改变滴管15的连接高度,从而控制滴灌的高度或深度,适用于不同种类及不同生长期的农作物灌溉。在本实施中,所述连接管11的内部设置有挡块18,所述挡块18设置有两组,所述挡块18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圈16,所述密封圈16设置有两组。通过连接管11、滴管15和挡块18挤压密封圈16,有效的提高密封性能,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在本实施中,所述滴管15的内部固定有滴孔13,所述滴管15的底部设置有防护网14。通过滴孔13进行滴灌,同时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水农田水利灌溉装置,包括蓄水池(1)、水泵(4)、分水管(8)和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的上方固定有水泵箱(3),所述水泵箱(3)的内部安装所述水泵(4),所述蓄水池(1)和所述水泵(4)之间连接有抽水管(2),所述水泵(4)远离所述蓄水池(1)的一端连接有出水管(5),所述出水管(5)的中间外侧设置所述搅拌机构,所述出水管(5)远离所述水泵(4)的一端连接有主水管(6),所述主水管(6)的外侧固定有分水管(8),所述分水管(8)设置有多组,所述分水管(8)的下方设置有滴灌头(10),所述滴灌头(10)设置有多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水农田水利灌溉装置,包括蓄水池(1)、水泵(4)、分水管(8)和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的上方固定有水泵箱(3),所述水泵箱(3)的内部安装所述水泵(4),所述蓄水池(1)和所述水泵(4)之间连接有抽水管(2),所述水泵(4)远离所述蓄水池(1)的一端连接有出水管(5),所述出水管(5)的中间外侧设置所述搅拌机构,所述出水管(5)远离所述水泵(4)的一端连接有主水管(6),所述主水管(6)的外侧固定有分水管(8),所述分水管(8)设置有多组,所述分水管(8)的下方设置有滴灌头(10),所述滴灌头(10)设置有多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水农田水利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管(8)的两端外侧固定有固定件(7),一组所述分水管(8)的外侧设置有两组所述固定件(7),所述固定件(7)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板(9),一组所述固定件(7)的两端设置有两组所述固定板(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水农田水利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仓(19)、搅拌叶片(20)、轴承(21)、电机(22)和废料箱(23),所述搅拌仓(19)设置于所述出水管(5)的外侧,所述搅拌仓(19)的外侧安装所述电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卫安王华宾崔广卓张延李佳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