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水虻高效养殖饲料及其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04342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黑水虻高效养殖饲料及其养殖方法,养殖饲料由重量份的薯渣、麻渣及秸秆碎组成;配方充分考虑了黑水虻的生物学习性,薯渣用于提供碳水化合物,麻渣可有效提高配方中的蛋白和脂肪含量,达到黑水虻的适宜取食的水平;秸秆碎使得物料相对蓬松,增加物料透气性,调节物料的含水率,提高黑水虻的采食效率,进而显著提高黑水虻的平均产量。其中,主要原料废弃薯渣的利用,不仅高效利用了废弃物,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薯渣的处理能耗低,投入成本低。黑水虻养殖方法具体通过养殖饲料制备、养殖饲料处理、接入黑水虻幼苗及采收筛分四个步骤实现立体集约化高效养殖,占地面积小;同时,该方法提高了黑水虻的生物转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水虻高效养殖饲料及其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物资源化利用及黑水虻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黑水虻高效养殖饲料及其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黑水虻(HermetiaillucensL.),又名,亮斑扁角水虻,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因其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容易管理、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从而进行资源化利用,其幼虫被称为“凤凰虫”,成为与蝇蛆、黄粉虫、大麦虫等齐名的资源昆虫,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原产于美洲,目前为全世界广泛分布,近些年传入我国,目前已广布于贵州、广西、广东、上海、云南、台湾、湖南、湖北等地。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处理鸡粪、猪粪及餐厨垃圾等废弃物方面。黑水虻养殖技术用于餐厨垃圾的处理逐渐得到应用。利用生物质有机废弃物养殖黑水虻不仅可以大量处理餐厨垃圾,实现餐厨垃圾的高效无害化处理,避免餐厨垃圾处理不当造成的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环境污染,还可收获数量可观的黑水虻幼虫。黑水虻幼虫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是一种重要的高营养价值饲料,可广泛用于土鸡等高品质禽畜产品的养殖。近年来,国家实施马铃薯第四大主粮战略,马铃薯是青海省重点发展的十大农牧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也是青海省的一大支柱产业。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冷凉,土壤富含钾,是全国马铃薯最佳生态适宜区。由于马铃薯在被加工成淀粉或淀粉制品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主要包含水、细胞碎片和残余淀粉颗粒的副产物。鲜薯渣含水量高达90%,不宜储存和运输。但是,因其蛋白含量低,粗纤维含量高,适口性差,不能直接作为饲料动物。由于产量大,加之生产季节集中,大量的薯渣堆积,若不及时处理,既占用场地又容易腐败产生恶臭,造成环境污染。目前,对于马铃薯渣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1)在马铃薯渣中添加蛋白和其他营养成分做为动物饲料;(2)制备果胶或果胶-淀粉混合物;(3)转化成糖和提取糖浆用于处理薯片和薯条的增色;(4)制备水解、发酵中的培养基(酒精);(5)从流动相中提取营养成分做为肥料;(6)用水稀释作为深井钻探中的稳定剂或润滑剂;(7)作为酵母培养基生产微生物B12;(8)作为微生物生长培养基生产沼气;(9)薯渣黑曲霉发酵生产柠檬酸;(10)白腐菌C12、白腐菌D31发酵生产膳食纤维;(11)黑曲霉固态发酵生产木聚糖酶;(12)微生物发酵单细胞蛋白、乳酸或可降解材料。其中,上述这些方法均需要先将薯渣进行脱水,由于薯渣粒径小,流动性好,使得薯渣中的结合水难以去除,薯渣再利用的成本高昂。且发酵作为牛羊等的动物饲料时资源化成本高;发酵技术对温度要求高,温度低时发酵速度缓慢,所以无法在薯渣大量产出时及时有效的将新鲜薯渣进行再利用。综上所述,本申请人为解决薯渣的资源化利用和黑水虻在高寒地区的养殖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利用上述马铃薯渣有机废弃物来养殖黑水虻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黑水虻高效养殖饲料及其养殖方法。本专利技术保护一种黑水虻高效养殖饲料,所述黑水虻高效养殖饲料由薯渣、麻渣及秸秆碎组成。本专利技术保护一种黑水虻高效养殖饲料,所述黑水虻高效养殖饲料由重量份如下组分组成:薯渣70~90份、麻渣0~10份及秸秆碎0~30份。进一步的,所述黑水虻高效养殖饲料由重量份如下组分组成:薯渣70~90份、麻渣5~10份及秸秆碎0~15份。进一步的,所述秸秆碎的粉碎粒大小0.5~2mm。进一步的,所述薯渣为马铃薯渣、红薯渣或紫薯渣中的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黑水虻的养殖方法,所述方法利用上述黑水虻高效养殖饲料来养殖黑水虻,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养殖饲料制备:将薯渣、麻渣及秸秆碎按一定的重量份数混合后搅拌均匀,制备得到含水率78~82%的配方浆料,然后将配方浆料泵送至储料罐,储料罐内对配方浆料进行定期回流,确保储料罐内配方浆料的均匀性;步骤二,养殖饲料处理:将步骤一制得的养殖饲料泵送至专用养殖箱,铺设厚度为5~10cm,表面喷洒专用发酵菌剂,每100kg养殖饲料喷洒300~500g菌液进行好氧发酵;步骤三,接入黑水虻幼苗:将2~3龄期的黑水虻幼苗,按照100kg饲料中接种1~2kg黑水虻幼苗的接种量,接入步骤二中铺设有养殖饲料的专用养殖箱,培养8~10天;步骤四,采收筛分:当外界气温20℃以上时,将培养后的黑水虻鲜虫连同虫沙一起进行采收筛分;当外界气温20℃以下时,专用养殖容器表面的发热管发热,使得养殖容器表面的温度达到黑水虻最适宜的活动温度,黑水虻便会集中至虫沙上方,从虫沙上方采收黑水虻鲜虫,养殖虫沙和残渣自动掉落下方输送带输送至发酵装置;发酵后作为优质有机肥,黑水虻鲜虫进入收集装置作为高蛋白动物饲料或者资源化产品原料。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制备饲料用的设备为绞龙。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专用发酵菌剂由重量份的如下发酵菌液组成:产朊假丝酵母20~60份、纳豆芽孢杆菌20~60份及黑曲霉20~60份。优化的,所述步骤二中专用发酵菌剂由重量份的如下发酵菌液组成:产朊假丝酵母40份、纳豆芽孢杆菌30份及黑曲霉30份。进一步的,所述专用发酵菌剂使用前,按照专用发酵菌剂:红糖水=1:200的料液比活化成菌液,然后通过喷淋系统喷洒到铺在养殖容器里的养殖饲料上方。相比于现有的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养殖饲料由重量份的薯渣、麻渣及秸秆碎组成;配方充分考虑了黑水虻的生物学习性,薯渣用于提供碳水化合物,麻渣可有效提高配方中的蛋白和脂肪含量,达到黑水虻的适宜取食的水平;秸秆碎使得物料相对蓬松,增加物料透气性,调节物料的含水率,提高黑水虻的采食效率,进而显著提高黑水虻的平均产量。其中,主要原料废弃薯渣的利用,不仅能在薯渣产出高峰期高效利用了废弃物,避免堆积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且薯渣的处理能耗低,无需脱水,更无需大量添加辅料和大型设备的投入。黑水虻养殖方法具体通过养殖饲料制备、养殖饲料处理、接入黑水虻幼苗及采收筛分四个步骤实现立体集约化高效养殖,占地面积小;同时,该方法提高了黑水虻的生物转化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黑水虻高效养殖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1、养殖饲料配方优选方案在高原地区,以8月份(平均日气温约25℃)至1月份(平均日气温约-4℃)为养殖期,使用9种配方料(详见表1)养殖黑水虻幼虫,养殖过程在养殖饲料配方料表面喷洒专用发酵剂,并每日记录黑水虻商品虫的产量。结果:发现配方4的产量最高,100kg配方料平均产出约12kg黑水虻商品虫。考虑到麻渣成本较高,配方5综合效益更高;考虑薯渣处理效率,配方8的综合效益更高。表1养殖饲料配方对黑水虻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黑水虻高效养殖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黑水虻高效养殖饲料由薯渣、麻渣及秸秆碎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水虻高效养殖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黑水虻高效养殖饲料由薯渣、麻渣及秸秆碎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水虻高效养殖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黑水虻高效养殖饲料由重量份如下组分组成:薯渣70~90份、麻渣0~10份及秸秆碎0~3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黑水虻高效养殖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黑水虻高效养殖饲料由重量份如下组分组成:薯渣70~90份、麻渣5~10份及秸秆碎0~1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黑水虻高效养殖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碎的粉碎粒大小0.5~2mm。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黑水虻高效养殖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薯渣为马铃薯渣、红薯渣或紫薯渣中的任意一种。


6.一种黑水虻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利用上述黑水虻高效养殖饲料来养殖黑水虻,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养殖饲料制备:将薯渣、麻渣及秸秆碎按一定的重量份数混合后搅拌均匀,制备得到含水率78~82%的配方浆料,然后将配方浆料泵送至储料罐,储料罐内对配方浆料进行定期回流,确保储料罐内配方浆料的均匀性;
步骤二,养殖饲料处理:将步骤一制得的养殖饲料泵送至专用养殖箱,铺设厚度为5~10cm,表面喷洒专用发酵菌剂,每100kg养殖饲料喷洒300~500g菌液进行好氧发酵;
步骤三,接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标利曲家鹏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昆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