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黄鱼仔稚鱼饲料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0433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黄鱼仔稚鱼饲料,其颗粒是由壁材包裹由饲料主要成分制备而成的芯材构成,所述壁材主要由鱼油和硬脂酸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大黄鱼仔稚鱼饲料的加工工艺。该大黄鱼仔稚鱼饲料以鱼油和硬脂酸为主要成分为壁材对饲料颗粒进行包被,在饲料颗粒表面形成不溶于水且具备诱食性包膜,既提高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又促进大黄鱼仔对饲料的摄取,而且又具有良好的体内消化性,有利于大黄鱼仔对饲料的吸收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黄鱼仔稚鱼饲料及其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饲料,具体涉及一种大黄鱼仔稚鱼饲料。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大黄鱼仔稚鱼饲料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影响饲料养殖效果的不仅是饲料配方,其加工工艺也是控制饲料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海水鱼仔稚鱼培育中,除要求饲料营养平衡和易消化吸收外,还要求有合适粒径、良好的诱食性和水中稳定性,这些物理性状都需要通过合适的加工工艺来实现。当前仔稚鱼饲料的加工工艺主要分为以下3种:微粘饲料、微包膜饲料和微胶囊饲料。其中,因微粘饲料主要是使用粘合剂将词料原料粘合在一起,因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且不含潜在有毒物质,故为多数厂家采用的工艺;但存在颗粒表面粗糙、水易渗透和水溶性物质易快速流失的弊端。微胶囊饲料一般采用向超微粉碎混合后的原料喷雾包埋的方式,利用喷出的均质粘液将原料包裹在内部,但壁材水溶性与胶囊消化率间的矛盾始终是未能解决的问题;此外,所得饲料颗粒的粒径也差异较大。微包膜饲料是在微粘饲料外再包裹一层壁材,可提高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工艺相对简单稳定,但也需要解决壁材兼具水中稳定性与鱼体可消化性的问题。大黄鱼俗称“黄花鱼”,是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品种,2019年国内产量超过20万吨,经济价值巨大。在大黄鱼养殖业中,仔稚鱼养殖成活率和生长效果一直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而饲料是仔稚鱼的获取生长存活所需营养的唯一来源,饲料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苗成功率。但长期以来,我国仔稚鱼饲料的生产仍处于中等水平,育苗过程中过度依赖生物饵料,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制约着育苗规模的扩大。因此,怎样利用工艺的改进生产营养平衡、稳定性好、工艺难度低和消化吸收好的饲料成为大黄鱼仔稚鱼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提供了一种大黄鱼仔稚鱼饲料。该饲料以鱼油和硬脂酸为主要成分为壁材对饲料颗粒进行包被,在饲料颗粒表面形成不溶于水且具备诱食性包膜,既提高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又促进大黄鱼对饲料的摄取,而且又具有良好的体内消化性,有利于大黄鱼对饲料的吸收利用。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提供的方案为:一种大黄鱼仔稚鱼饲料,其颗粒是由壁材包裹由饲料主要成分制备而成的芯材构成,所述壁材主要由鱼油和硬脂酸构成。硬脂酸是一种十八烷酸,常温下呈固态,加热后呈液态,且不溶于水,作为壁材喷涂到饲料颗粒表面后可在常温下重新形成不溶于水的包膜,提高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鱼油可与硬脂酸在加热熔融时互溶,其对鱼类具有诱食性,从而使得饲料即使包覆了硬脂酸仍然能够具有诱食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芯材和壁材中均含有鱼油,其中芯材中的鱼油含量大于壁材。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芯材和壁材中的鱼油的总量占饲料主要成分总质量的6-7%。所述芯材由以下质量分数的饲料主要成分制备而成:鱼油,白鱼粉40-50%,低温磷虾粉20-30%,低温破壁酵母粉3-4%,乌贼内脏干粉2-4%,高筋面粉4-6%,α-淀粉2-4%,海藻酸钠1-3%,大豆磷脂粉4-6%,氯化胆碱0.1-0.3%,L-抗坏血酸-2磷酸酯0.1-0.3%,磷酸二氢钙1-3%,维生素预混料1-2%,矿物质预混料0.5-1%,防霉剂0.01-0.05%,抗氧化剂0.01-0.05%;其中所述的鱼油与壁材中的鱼油质量分数之和为饲料主要成分总质量的6-7%,在芯材中的质量分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配,大于壁材中的含量即可。优选地,所述芯材由以下质量分数的饲料主要成分制备而成:鱼油,白鱼粉45%,低温磷虾粉22%,低温破壁酵母粉3.5%,乌贼内脏干粉3%,高筋面粉5%,α-淀粉3%,海藻酸钠2%,大豆磷脂粉5%,氯化胆碱0.2%,L-抗坏血酸-2磷酸酯0.2%,磷酸二氢钙2%,维生素预混料1.5%,矿物质预混料1%,防霉剂0.05%,抗氧化剂0.05%;其中所述的鱼油与壁材中的鱼油质量分数之和为饲料主要成分总质量的6.5%,在芯材中的质量分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配,大于壁材中的含量即可。所述鱼油为精炼鱼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芯材和壁材中的鱼油质量比为1-3: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硬脂酸的用量为包衣后饲料颗粒总质量的0.5-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大黄鱼仔稚鱼饲料的加工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取鱼油和硬脂酸加热熔融后包覆在已成型的由饲料主要成分制备而成的芯材的外表面。本专利技术中,可通过喷涂工艺将熔融状态的鱼油和硬脂酸为主要成分的壁材喷涂在芯材外表面完成对芯材的包覆。作为一个实施例,采用流化床包衣工艺均匀喷涂在饲料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芯材的制备过程为:(1)按比例称取乌贼内脏干粉、氯化胆碱、白鱼粉、低温磷虾粉和低温破壁酵母粉混合均匀后,制粒,得预混料1,待用;(2)按比例取海藻酸钠溶解于水中,然后按比例加入高筋面粉、α-淀粉、大豆磷脂粉、L-抗坏血酸-2磷酸酯、磷酸二氢钙、维生素预混料、矿物质预混料、防霉剂和抗氧化剂混合均匀,得预混料2,待用;(3)取步骤(1)的预混料1和步骤(2)的预混料2与鱼油混合,熟化后制粒,得芯材颗粒。所述步骤(1)中,预混料1的颗粒细度为100-200目。所述步骤(2)中,水的质量为海藻酸钠的9-12倍。所述步骤(3)中,预混料1和预混料2与鱼油混合时间为200-250s。所述步骤(3)中,熟化温度为80-90℃,熟化时间20-30min。所述步骤(3)中,采用湿法制粒,制成0.2mm粒径的微颗粒饲料,并在50-60℃热风干燥30-45min。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以鱼油和硬脂酸为壁材的主要成分,在芯材表面形成不溶于水的包膜,提高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而且由于含有鱼油的缘故,使得饲料同时具有诱食性,极大程度上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在投喂中减少饲料的损失。2.本专利技术选择硬脂酸作为壁材主要成分,不仅在饲料芯材表面形成不溶于水的包膜,而且硬脂酸在鱼体内具有良好的消化性能,解决了壁材水溶性和饲料消化率之间的矛盾。3.本专利技术以鱼油和硬脂酸为壁材的主要成分,在加热熔融后,两者互溶具备较好的流动性,规避了单纯使用硬脂酸时因外界温度低易凝结在导流管中堵塞和使用脂溶性稀释剂进行溶解后再包衣的残留问题。4.本专利技术使用鱼油与硬脂酸混合喷涂后即保证了包膜稳定性又兼具了诱食性,而且选择优质原料为饲料成分,搭配营养平衡,利于大黄鱼仔的摄取以及利用,有效促进了大黄鱼仔的生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施例1三种不同工艺制备饲料1.饲料的制备:根据基础饲料配方,以三种工艺制作大黄鱼仔稚鱼饲料,分别为:相同工艺步骤:将3%乌贼内脏干粉和0.2%氯化胆碱(60%)预混合后,与45%白鱼粉,22%低温磷虾粉,3.5%低温破壁酵母粉,经初清筛除杂和永磁筒除铁后,使用单轴桨叶式混合机进行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黄鱼仔稚鱼饲料,其特征是,其颗粒是由壁材包裹由饲料主要成分制备而成的芯材构成,所述壁材主要由鱼油和硬脂酸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黄鱼仔稚鱼饲料,其特征是,其颗粒是由壁材包裹由饲料主要成分制备而成的芯材构成,所述壁材主要由鱼油和硬脂酸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黄鱼仔稚鱼饲料,其特征是,所述芯材和壁材中均含有鱼油,其中所述芯材中的鱼油含量大于所述壁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黄鱼仔稚鱼饲料,其特征是,所述芯材和壁材中的鱼油质量分数之和占饲料主要成分总质量的6-7%。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大黄鱼仔稚鱼饲料,其特征是,所述芯材由以下质量分数的饲料主要成分制备而成:鱼油,白鱼粉40-50%,低温磷虾粉20-30%,低温破壁酵母粉3-4%,乌贼内脏干粉2-4%,高筋面粉4-6%,α-淀粉2-4%,海藻酸钠1-3%,大豆磷脂粉4-6%,氯化胆碱0.1-0.3%,L-抗坏血酸-2磷酸酯0.1-0.3%,磷酸二氢钙1-3%,维生素预混料1-2%,矿物质预混料0.5-1%,防霉剂0.01-0.05%,抗氧化剂0.01-0.05%;其中所述的鱼油与壁材中的鱼油质量分数之和为饲料主要成分总质量的6-7%,在所述芯材中的质量分数大于壁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大黄鱼仔稚鱼饲料,其特征是,所述芯材由以下质量分数的饲料主要成分制备而成:鱼油,白鱼粉45%,低温磷虾粉22%,低温破壁酵母粉3.5%,乌贼内脏干粉3%,高筋面粉5%,α-淀粉3%,海藻酸钠2%,大豆磷脂粉5%,氯化胆碱0.2%,L-抗坏血酸-2磷酸酯0.2%,磷酸二氢钙2%,维生素预混料1.5%,矿物质预混料1%,防霉剂0.05%,抗氧化剂0.05%;其中所述的鱼油与壁材中的鱼油质量分数之和为饲料主要成分总质量的6.5%,在所述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庆辉王震张璐薛敏麦康森徐玮万敏张彦娇周慧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