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配出口、施配系统、使用施配系统的方法、注射模具以及生产施配出口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021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施配出口,其包括壳体,其中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部具有第一出口,并且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部具有混合或接收空间,其中所述混合或接收空间被构造成接收另一个部件,其中预先确定的断裂点形成在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混合或接收空间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一种施配系统、一种使用此施配系统的方法、一种用于所述施配出口的注射模具、以及一种生产施配出口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施配出口、施配系统、使用施配系统的方法、注射模具以及生产施配出口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施配出口,其包括壳体,其中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部具有第一出口,并且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部具有混合或接收空间,其中所述混合或接收空间被构造成接收另一个部件,其中预先确定的断裂点形成在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混合或接收空间之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一种施配系统、一种使用此施配系统的方法、一种用于所述施配出口的注射模具、以及一种生产施配出口的方法。
技术介绍
料筒、特别是双组分料筒用于多组分材料的存储和后续施配。此多组分材料用于多种应用领域中,从工业应用(例如使用粘合剂来使结构部件彼此结合,或者用作建筑物或车辆的涂层)到医疗和牙科应用(特别是作为填充材料、模具材料或漂白材料)。多组分材料例如是包括填充材料和硬化剂的双组分粘合剂。多组分料筒以各种填充比(也称为混合比)可用,例如以1:1、2:1、4:1、10:1等等的混合比。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混合存储在料筒中的多组分材料:激活料筒并且然后摇动其内含物并将经混合的内含物引导到施配出口附接的出口。可替代地,可以将尚未混合的相应材料从相应料筒的出口引导到布置在混合器(也称为混合尖端)内的动态或静态混合元件,所述材料在所述混合器中混合,并且然后从所述混合尖端引导到出口。在任一情况下,混合尖端的出口或料筒的出口都具有一个预先限定的出口大小。然而,根据应用,针对相同的多组分材料期望有不同的出口大小。为了向用户提供从料筒施配材料的更通用方法,可以将尖端附接到混合尖端,以便减小混合尖端或料筒的出口开口的直径。所述尖端通常也按一种大小可用。此外,如果所述尖端未正确地附接在混合尖端处,则材料可能在所述尖端的连接点处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原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获得一种更通用的施配出口,所述施配出口可以用于经由同一个施配出口施配多种体积的材料,以避免泄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获得一种可以按易行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生产的施配出口。此目的通过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施配出口来满足。此施配出口包括壳体,其中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部具有第一出口,并且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部具有混合或接收空间,其中所述混合或接收空间被构造成接收另一个部件,其中预先确定的断裂点形成在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混合或接收空间之间。将所述施配出口的所述第二端部形成为使得其被构造成接收另一个部件,所述施配出口可以被构造成直接放置在料筒的出口处,即可使用的材料可从所述出口从所述料筒直接施配。可替代地,所述施配出口可以被构造成在其中接收和存储混合元件,所述混合元件可以用于混合多组分材料的单独的流体流,以形成然后可经由所述施配出口施配的即可使用的材料。在激活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时,第一出口与施配出口分离,并且有益地释放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可以具有出口开口,所述出口开口具有与所述第一出口的出口开口不同的大小,从而使得所述施配出口比现有技术施配出口更通用。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出口一件式地形成所述施配出口确保了易行的制造方法,并且在使用所述施配出口时避免在使用第一出口时存在泄漏。此外,在远离所述混合或接收空间的位置处形成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确保了所述混合或接收空间的正确功能。根据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益处和有利实施例将变得显而易见。因此,所述施配出口可以包括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布置在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的位置处,并且在经由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使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混合或接收空间分离时被释放。就此,应注意,术语“释放”指的是:通过在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处使所述壳体断裂的动作,在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处在所述壳体中产生或形成新出口。所述第二出口可以具有出口开口,所述出口开口具有比第一出口的出口开口更大的直径,特别是其中,第二出口的出口开口的直径比第一出口的出口开口大100至1000%、优选地200至500%。以此方式,获得同一个施配出口,并且其用户可以针对所期望的应用选择出口的所需大小。如果需要较大出口,则经由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释放所述第二出口;而如果需要较小出口,则可以使用第一出口。所述施配出口可以是也称为混合尖端的混合器,例如静态混合器或动态混合器,其中所述混合器包括所述混合空间,并且所述混合空间被构造成容纳混合元件,并且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形成在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混合元件之间。因此,即使所述混合器包括两个出口,也可以确保通过混合器的混合元件混合的多组分材料的相同混合质量,因为混合发生在混合元件处并且然后仅离开所述施配出口的出口中的一者。举例来说,所述混合元件可以是T型混合器™、螺旋型混合器、三通或四通混合器、或者动态混合元件。套管可以形成所述第一出口,其中所述套管优选地比所述壳体更柔性地形成。例如在牙科领域中有利地使用套管,以便进入不容易到达的区域(例如臼齿),应该将所述多组分材料注射到所述区域中以形成填充。通过比所述壳体更柔性地形成所述套管,所述套管可以在使用中弯曲,使得其可以可靠地定位在应该施配多组分材料的区域(例如臼齿)中。柔性差异可能是由于与壳体的材料相比,套管材料具有更大的固有柔性,例如由于较低弯曲模量(弹性模量)。可替代地或另外,柔性差异可能是由于较薄的壁尺寸以及与壳体的材料相比对套管的材料的选择、特别是金属或塑料,使得其具有较低弯曲强度或刚度。就此,应进一步注意,优选的是,套管可旋转地但按轴向固定方式接收在壳体中。应注意,优选的是,套管被构造成使得其可以相对于纵向轴线弯曲高达180度。此套管的功能的示例是由SulzerMixpacAG公司分发的Colibri尖端。所述套管可以由不同于壳体的其余部分的材料形成,例如金属。以此方式,所述第一出口可以按具有成本效益且可再现的方式可靠地形成。可替代地,所述套管可以由与所述壳体相同的材料制成。以此方式,所述施配出口可以在单个过程中在一个注射模具中形成,这显著地降低了施配出口的制造成本。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与所述混合或接收空间的最靠近于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布置的端部之间的间隔小于环绕所述混合或接收空间的壳体的内直径。使用此类施配出口施配的材料相当昂贵,从而将所述间隔减小到此类长度,以便确保在使用施配出口之后,尽可能少的多组分材料作为废料保留在所述施配出口中。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可以形成在壳体的壁中,以此方式,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可以形成为施配出口的整体部分。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可以围绕所述壳体沿周边延伸,以此方式,在从施配出口移除第一出口时可以确保第二出口的形状和大小。举例来说,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可以由围绕壳体沿周边延伸的沟槽形成。所述壳体可以具有大于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的壁厚度的壁厚度。由比壳体的其余部分更少的材料形成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以较小的力实现第一出口与壳体的分离,施加所述较小的力以从所述施配出口移除所述第一出口。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被构造成在泄漏之前经受高达5bar、优选地10bar、更优选地高达15bar的内部压力。以此方式,可以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配出口(10),其包括壳体(12),其中,所述壳体(12)的第一端部(14)具有第一出口(16),并且所述壳体(12)的第二端部(18)具有混合或接收空间(20),其中,所述混合或接收空间(20)被构造成接收另一个部件(32),其中,预先确定的断裂点(24)形成在所述第一出口(16)与所述混合或接收空间(20)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926 EP 18196737.3;20190307 EP 19161419.71.一种施配出口(10),其包括壳体(12),其中,所述壳体(12)的第一端部(14)具有第一出口(16),并且所述壳体(12)的第二端部(18)具有混合或接收空间(20),其中,所述混合或接收空间(20)被构造成接收另一个部件(32),其中,预先确定的断裂点(24)形成在所述第一出口(16)与所述混合或接收空间(2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配出口(10),其中,所述施配出口(10)包括第二出口(26),所述第二出口(26)布置在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24)的位置处,并且所述第二出口(26)在经由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24)使所述第一出口(16)与所述混合或接收空间(20)分离时被释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配出口(10),其中,所述第二出口(26)具有出口开口(28),所述出口开口(28)具有比所述第一出口(16)的出口开口更大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配出口(10),其中,所述第二出口(26)的所述出口开口(28)的直径比所述第一出口(16)的所述出口开口(30)大100%至1000%。


5.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配出口(10),其中,所述第二出口(26)的所述出口开口(28)的直径比所述第一出口(16)的所述出口开口(30)大200%至500%。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施配出口(10),其中,所述施配出口(10)是包括所述混合空间(20)的混合器(10'),其中,所述混合空间(20)被构造成容纳混合元件(32),并且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24)形成在所述第一出口(16)与所述混合元件(32)之间。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施配出口(10),其中,套管(34)形成所述第一出口(1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配出口(10),其中,所述套管(34)比所述壳体(12)更柔性地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配出口(10),其中,所述套管(34)由不同于所述壳体(12)的其余部分的材料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配出口(10),其中,所述套管(34)由金属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配出口(10),其中,所述套管(34)由与所述壳体(12)相同的材料制成。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施配出口(10),其中,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24)与所述混合或接收空间(20)的最靠近于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24)布置的端部之间的间隔(36)小于环绕所述混合或接收空间(20)的所述壳体(12)的内直径。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施配出口(10),其中,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24)形成在所述壳体(12)的壁(12')中。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施配出口(10),其中,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24)围绕所述壳体(12)沿周边延伸。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施配出口(10),
其中,所述壳体(12)具有大于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24)的壁厚度的壁厚度。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施配出口(10),
其中,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24)被构造成在泄漏之前经受高达5bar的内部压力。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施配出口(10),
其中,所述预先确定的断裂点(24)处所述壳体(12)的内直径小于所述壳体(12)的形成所述混合或接收空间(20)的那部分的内直径、大于所述壳体(12)的形成所述混合或接收空间(20)的那部分的内直径、或者与所述壳体(12)的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弗格尔C·韦兰德
申请(专利权)人:苏尔寿混合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