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电场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9914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功率电场发生器,其涉及电磁兼容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大功率电场发生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外侧壁设置有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包括盖合在壳体外侧壁上的散热壳,所述散热壳内设置有空气循环系统,所述散热壳侧壁上设置有加速散热壳内空气循环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开设在散热壳上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内设置有风机,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提高电场发生器散热能力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功率电场发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兼容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功率电场发生器。
技术介绍
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设备日益增多、更新换代快,所引起的电磁环境也处在复杂多变之中。因此,电磁兼容问题备受各个领域所关注。为了确保各类电子系统和器件能够在可能遇到的恶劣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有必要对它们事先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即测试其是否能够承受一定强度的外界电磁场的干扰,或者其是否对外产生电磁辐射干扰。测试时通常需要在宽频带范围内产生高强度交变电场,而用来产生交变电场的典型设备为天线。但传统天线存在着许多物理限制,诸如带宽有限、不同频率下场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不能承载高功率。这就导致了在测试时常采用组合天线去完成试验,或者在更早之前使用调谐半波偶极子,测试时总需要人为调谐到所需的特定频率,不仅导致整个试验过程繁琐,而且加大了外在因素对测试的影响。参照图1,为现有的电场发生器,包括壳体1和连接在壳体1上的四个天线2,壳体1内包裹有产生电场的集成电路,壳体1的侧面、正面和背面分别开设有多个散热孔11,现有的电场发生器最大的特点是低频率、带宽和高功率。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高功率就意味着电场发生器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能够保持电场发生器的稳定工作,如何行之有效散热成为该产品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且为了快速适应市场,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功率电场发生器,其具有提高电场发生器散热性能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功率电场发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外侧壁设置有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包括盖合在壳体外侧壁上的散热壳,所述散热壳内设置有空气循环系统,所述散热壳侧壁上设置有加速散热壳内空气循环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开设在散热壳上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内设置有风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壳体的外侧壁上盖合设置散热壳,在散热壳侧壁上开设连通孔,在连通孔内设置风机,操作人员在使用电场发生器时,电场发生器产生的大量热量从外壳的散热孔处和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导致壳体和散热壳之间的空气被加热,壳体内的热空气被空气循环系统引导流向连通孔,最后在风机的作用下被吹出散热壳外,散热壳在这个过程中缩小了风机的工作范围,空气进入壳体置换完热量再与壳体外的空气进行热量置换,风机的存在极大的提高了整个热交换过程的速度,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大功率电场发生器散热效果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壳和壳体外侧壁之间形成流动空腔,所述流动空腔沿外壳的高度方向分为循环空腔和整流空腔,所述连通孔开设在整流空腔内侧壁上;所述空气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散热壳内的若干通道板,所述通道板一侧固定在散热壳内侧壁另一抵触在壳体外侧壁,所述通道板和散热壳外侧壁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盖合在散热孔上;所述散热通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循环空腔内侧壁连接呈闭合设置,所述散热通道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连通整流空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道板和散热壳侧壁之间形成散热通道,散热通道盖合在散热孔上,一方面散热通过到能够进一步缩小风机的工作范围,从而起到进一步提高大功率电场发生器散热效果的作用,另一方面散热通道盖合在散热孔上,能够更加精准对大功率电场发生器散热部位进行散热。进一步地,所述整流空腔在壳体正面投影的长度方向上呈伸出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场发生器产生的电场在壳体正面投影的局部范围内,一旦这个范围内出现金属,就会导致电场发生器产生的电场被影响,而风机的驱动源处不但有金属还会有电流,这导致电机无法直接安装在壳体的正面投影范围内,而整流空腔的伸出,可以见风机安装在整流空腔的侧壁上,很好的调和了风机和电场发生器的矛盾。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壳内设置有将其分割为循环空腔和整流空腔的分隔板,所述循环空腔侧壁靠近分割板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环板,所述整流空腔侧壁设置有套设在连接环板上的连接环槽,所述整流空腔外侧壁设置有扣板,所述循环空腔外侧壁设置有扣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流空腔可拆的固定在散热壳上,散热壳长期使用,风机附近的空间一定会产生大量的细小灰尘,而整流空腔可拆的固定在散热壳上,操作人员可以时常将其拆下,然后对整流空腔进行清洗即可,从而起到方便清洁和检修整流空腔内部结构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通道板厚度方向开设有连通散热通道的通道孔,所述通道孔沿通道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所述通道板沿其长度方向开合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滑动设置有控制调节槽开合的调节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场发生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开到最大功率时,此时电场发生器散热的位置主要在散热孔处,而通道孔会增加电机工作范围,降低散热效果,此时将调解板插入到的调解槽内,将通道孔堵住即可,反之如果电场发生器使用过程中需要开到最大功率时,壳体的各个位置都要进行必要的散热时,只要将调解板从调解从内抽出即可,从而起到最大化降温壳体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和天线呈可拆卸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电场发生器本身就很大,再加上侧边的天线导致整个设备体型较大,无论从运输还是放置的角度看,都太过不易,而天线可拆设置在壳体上,可以在移动和安装时将天线和壳体分开减小整个设备的体积,从而起到方便操作人员移动和安装壳体的整体设备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侧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天线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连接孔呈螺纹配合设置,所述连接孔内开设有供天线插入的保护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需要将天线拆下时,只要将第一连接杆从连接孔中旋下即可,在壳体上安装天线反向操作即可,当天线固定在壳体上时,较粗的天线穿插在保护孔内,即使天线被触碰也不会导致较细的第一连接杆被折断,从而起到保护天线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开设连接孔的侧壁伸缩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置在连接孔的周缘,所述定位板长度方向的截面呈半圆形设置,所述定位板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圆心和连接孔的圆心呈重合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需要在连接孔内穿插天线时,先要将定位板抽出,然后将天线放置在定位板上向连接孔转动连接杆即可,一方面能够防止连接杆和连接孔错位咬合,另一方面能够加快连接杆和连接孔的对准速度。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背面沿定位板的伸缩方向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控制块,所述控制块插入滑动槽的一端固定在伸缩板上,所述滑动槽内侧壁远离连接孔的一端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滑动槽内侧壁靠近连接孔的一端开设有展开槽,所述控制块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块在滑动槽内滑动,能够控制定位板的伸缩,从而起到方便操作人员控制定位板在壳体上伸缩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外侧底壁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壳体的一侧螺纹配合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连接块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支撑底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场发生器在使用时要立在半空中,可拆的底座既方便了壳体的移动,有能够为壳体站立提供固定点,从而方便电场发生器工作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功率电场发生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外侧壁设置有散热模块(5);所述散热模块(5)包括盖合在壳体(1)外侧壁上的散热壳(8),所述散热壳(8)内设置有空气循环系统(51),所述散热壳(8)侧壁上设置有加速散热壳(8)内空气循环的散热装置(52);所述散热装置(52)包括开设在散热壳(8)上的连通孔(53),所述连通孔(53)内设置有风机(54);/n所述散热壳(8)和壳体(1)外侧壁之间形成流动空腔,所述流动空腔沿壳体(1)的高度方向分为循环空腔(7)和整流空腔(61),所述连通孔(53)开设在整流空腔(61)内侧壁上;所述空气循环系统(51)包括设置在散热壳(8)内的若干通道板(74),所述通道板(74)一侧固定在散热壳(8)内侧壁另一抵触在壳体(1)外侧壁,所述通道板(74)和散热壳(8)外侧壁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78),所述散热通道(78)盖合在散热孔(11)上;所述散热通道(78)长度方向的一端与循环空腔(7)内侧壁连接呈闭合设置,所述散热通道(78)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连通整流空腔(61);/n所述整流空腔(61)在壳体(1)正面投影的长度方向上呈伸出设置;/n所述散热壳(8)内设置有将其分割为循环空腔(7)和整流空腔(61)的分隔板(64),所述循环空腔(7)侧壁靠近分割板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环板(72),所述整流空腔(61)侧壁设置有套设在连接环板(72)上的连接环槽(62),所述整流空腔(61)外侧壁设置有扣板(65),所述循环空腔(7)外侧壁设置有扣块(71);/n所述通道板(74)厚度方向开设有连通散热通道(78)的通道孔(75),所述通道孔(75)沿通道板(74)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所述通道板(74)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调节槽(76),所述调节槽(76)内滑动设置有控制调节槽(76)开合的调节板(7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电场发生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外侧壁设置有散热模块(5);所述散热模块(5)包括盖合在壳体(1)外侧壁上的散热壳(8),所述散热壳(8)内设置有空气循环系统(51),所述散热壳(8)侧壁上设置有加速散热壳(8)内空气循环的散热装置(52);所述散热装置(52)包括开设在散热壳(8)上的连通孔(53),所述连通孔(53)内设置有风机(54);
所述散热壳(8)和壳体(1)外侧壁之间形成流动空腔,所述流动空腔沿壳体(1)的高度方向分为循环空腔(7)和整流空腔(61),所述连通孔(53)开设在整流空腔(61)内侧壁上;所述空气循环系统(51)包括设置在散热壳(8)内的若干通道板(74),所述通道板(74)一侧固定在散热壳(8)内侧壁另一抵触在壳体(1)外侧壁,所述通道板(74)和散热壳(8)外侧壁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78),所述散热通道(78)盖合在散热孔(11)上;所述散热通道(78)长度方向的一端与循环空腔(7)内侧壁连接呈闭合设置,所述散热通道(78)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连通整流空腔(61);
所述整流空腔(61)在壳体(1)正面投影的长度方向上呈伸出设置;
所述散热壳(8)内设置有将其分割为循环空腔(7)和整流空腔(61)的分隔板(64),所述循环空腔(7)侧壁靠近分割板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环板(72),所述整流空腔(61)侧壁设置有套设在连接环板(72)上的连接环槽(62),所述整流空腔(61)外侧壁设置有扣板(65),所述循环空腔(7)外侧壁设置有扣块(71);
所述通道板(74)厚度方向开设有连通散热通道(78)的通道孔(75),所述通道孔(75)沿通道板(74)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所述通道板(74)沿其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钟杰赵李刚张军马朱宇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洛仑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