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游旭冬专利>正文

一种锂电池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9905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散热结构,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包括保护箱,保护箱右端嵌入设置有冷却箱,冷却箱内部嵌入设置有导风管,且导风管呈S状平行设置,冷却箱右侧固定连接有前盖板,前盖板中固定连接有除尘滤网,冷却箱内部右侧嵌入设置有抽气风机,冷却箱内部顶端嵌入设置有干燥腔。该种锂电池散热结构设置有导风管、中空风道和内风腔,利用抽气风机吸入的外界气体进入导风管中,随后气体在压强的作用突破单向气阀进入冷却液汇中形成独立的小气泡,并且由于空气密度原因,气泡向上流动并与冷却液形成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气体进入顶部的流动管中,使得外界的气体在冷却液产生了被包裹的降温效果,从而令气体以更低的温度对锂电池进行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散热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其中专利号CN201910229106.1为的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锂电池,包括锂电池本体、上散热板、下散热板和控制装置,锂电池本体侧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上散热板顶面上设置有若干的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罩设于上散热板的壳体和纵向设置于壳体内的两块隔板,隔板将壳体与上散热板形成的空腔分隔成冷腔室、第一热腔室和第二热腔室,冷腔室内设置有制冷模块,下散热板的顶面设置有与散热装置数量相等的通槽组,若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温度信号值大于控制装置预先设置的温度设定值则控制装置控制制冷模块间歇式制冷;该具有散热结构的锂电池的散热装置为锂电池本体上部提供降温的同时,通过温度的变化提供动力将气体吹出对锂电池本体下部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但是该技术方案中利用气体直接对锂电池本体降温的措施虽有利于锂电池的散热,但是该技术方案缺乏对外界进入的气体降温的结构,进而导致了该技术方案中气体需要电制冷模块制冷降温,一旦电制冷模块出现状况,则无法快速的再次进行气体的降温从而散热的目的。因此,需要在现有的散热结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种新的锂电池散热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r>本专利技术旨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锂电池散热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散热结构,包括保护箱,所述保护箱右端嵌入设置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内部嵌入设置有导风管,且导风管呈S状平行设置,所述冷却箱右侧固定连接有前盖板,所述前盖板中固定连接有除尘滤网,所述冷却箱内部右侧嵌入设置有抽气风机,所述冷却箱内部顶端嵌入设置有干燥腔,所述冷却箱内部嵌入设置有流动腔,且导风管位于流动腔内部设置,且流动腔内部设有冷却液,所述流动腔上下两侧均嵌入设置有分流管,所述冷却箱下表面嵌入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鳍片,所述导风管中心嵌入转动有中心轴杆,所述中心轴杆外表固定连接有传动扇叶,所述导风管内壁转动连接有内轴承,且内轴承内壁与传动扇叶末端相连接,所述内轴承内部与传动扇叶连接处嵌入设置有流动管,且流动管与导风管内部呈相通设置,所述内轴承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边,且密封边与导风管呈贴合设置,所述导风管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搅动杆,所述搅动杆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搅动杆内部开口设置有中空风道,且中空风道与流动管呈相通设置,所述连接杆末端固定连接有搅动板,且搅动板与连接杆二者内部均设有中空风道,所述搅动板正面滑动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搅动板与滑动板连接处开口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搅动板顶端内部转动连接有弹簧轴,所述弹簧轴中活动连接有牵引绳,且牵引绳底端与滑动板顶部相连接,所述搅动板顶端内部开口设置有内风腔,且内风腔与中空风道之间呈贯穿设置,所述内风腔底端嵌入设置有单向气阀,且内风腔通过单向气阀与外部呈相通设置,所述滑动板内部开口设置有贯穿槽,且贯穿槽呈左右前后上下的六向贯通设置,所述贯穿槽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拨动板。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搅动杆在传动扇叶转动下围绕导风管呈360°环绕旋转,且搅动杆与连接杆之间呈45°倾斜设置。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拨动板围绕转动轴呈360°旋转设置,且拨动板整体呈S状设置,并且拨动板整体宽度为贯穿槽宽度的2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滑动板通过离心力的作用与搅动板之间呈滑动连接,且滑动板失去离心力作用后在弹簧轴和牵引绳作用下呈复位设置。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传动扇叶平面呈内大外小的梯形设置,且传动扇叶相对气流流向呈45°倾斜设置。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位于流动腔下方的分流管呈盘绕状分布,且分流管一端设有抽吸泵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导风管内部的空气通过气压压强的挤压作用进入中空风道和内风腔中,且空气挤压穿过单向气阀进入冷却液中被冷却液包裹设置。有益效果:1、该种锂电池散热结构设置有导风管、中空风道和内风腔,利用抽气风机吸入的外界气体进入导风管中,随后气体在压强的作用突破单向气阀进入冷却液汇中形成独立的小气泡,并且由于空气密度原因,气泡向上流动并与冷却液形成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气体进入顶部的流动管中,使得外界的气体在冷却液产生了被包裹的降温效果,从而令气体以更低的温度对锂电池进行降温。2、设置有搅动杆,导风管内的气体在自身流速的作用下冲击传动扇叶使之转动并带动搅动杆转动,而搅动杆转动后连带着其自身设有的连接杆和搅动板对冷却液进行搅动,从而使得冷却液位于流动腔内进行流动,有效的保证了冷却液的均匀热传导效果,同时也防止了气泡在冷却液中形成较大体积的气泡。3、设置有贯穿槽和拨动板,当搅动板进行甩动时冷却液在其表面形成快速流动,并且冷却液同时进入贯穿槽中冲击拨动板,使得拨动板被动的进行旋转,而旋转后的拨动板却冷却液以及冷却液内部的气泡进行搅动,使得气体在冷却液中以更小的体积形成气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箱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导风管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搅动板展开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搅动板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滑动板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7中:1-保护箱;2-冷却箱;201-前盖板;2011-除尘滤网;202-抽气风机;203-干燥腔;204-流动腔;205-分流管;206-导热板;2061-散热鳍片;3-导风管;301-传动扇叶;302-搅动杆;3021-连接杆;3022-中空风道;303-搅动板;3031-滑动板;3032-滑动槽;3033-牵引绳;3034-弹簧轴;3035-内风腔;3036-单向气阀;304-中心轴杆;305-内轴承;3051-流动管;3052-密封边;306-贯穿槽;307-转动轴;3071-拨动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锂电池散热结构,包括保护箱1、冷却箱2、前盖板201、除尘滤网2011、抽气风机202、干燥腔203、流动腔204、分流管205、导热板206、散热鳍片2061、导风管3、传动扇叶301、搅动杆302、连接杆3021、中空风道3022、搅动板303、滑动板3031、滑动槽3032、牵引绳3033、弹簧轴3034、内风腔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散热结构,包括保护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箱(1)右端嵌入设置有冷却箱(2),所述冷却箱(2)内部嵌入设置有导风管(3),且导风管(3)呈S状平行设置,所述冷却箱(2)右侧固定连接有前盖板(201),所述前盖板(201)中固定连接有除尘滤网(2011),所述冷却箱(2)内部右侧嵌入设置有抽气风机(202),所述冷却箱(2)内部顶端嵌入设置有干燥腔(203),所述冷却箱(2)内部嵌入设置有流动腔(204),且导风管(3)位于流动腔(204)内部设置,且流动腔(204)内部设有冷却液,所述流动腔(204)上下两侧均嵌入设置有分流管(205),所述冷却箱(2)下表面嵌入设置有导热板(206),所述导热板(206)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鳍片(2061),所述导风管(3)中心嵌入转动有中心轴杆(304),所述中心轴杆(304)外表固定连接有传动扇叶(301),所述导风管(3)内壁转动连接有内轴承(305),且内轴承(305)内壁与传动扇叶(301)末端相连接,所述内轴承(305)内部与传动扇叶(301)连接处嵌入设置有流动管(3051),且流动管(3051)与导风管(3)内部呈相通设置,所述内轴承(305)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边(3052),且密封边(3052)与导风管(3)呈贴合设置,所述导风管(3)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搅动杆(302),所述搅动杆(302)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021),所述搅动杆(302)内部开口设置有中空风道(3022),且中空风道(3022)与流动管(3051)呈相通设置,所述连接杆(3021)末端固定连接有搅动板(303),且搅动板(303)与连接杆(3021)二者内部均设有中空风道(3022),所述搅动板(303)正面滑动设置有滑动板(3031),所述搅动板(303)与滑动板(3031)连接处开口设置有滑动槽(3032),所述搅动板(303)顶端内部转动连接有弹簧轴(3034),所述弹簧轴(3034)中活动连接有牵引绳(3033),且牵引绳(3033)底端与滑动板(3031)顶部相连接,所述搅动板(303)顶端内部开口设置有内风腔(3035),且内风腔(3035)与中空风道(3022)之间呈贯穿设置,所述内风腔(3035)底端嵌入设置有单向气阀(3036),且内风腔(3035)通过单向气阀(3036)与外部呈相通设置,所述滑动板(3031)内部开口设置有贯穿槽(306),且贯穿槽(306)呈左右前后上下的六向贯通设置,所述贯穿槽(306)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307),所述转动轴(307)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拨动板(307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散热结构,包括保护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箱(1)右端嵌入设置有冷却箱(2),所述冷却箱(2)内部嵌入设置有导风管(3),且导风管(3)呈S状平行设置,所述冷却箱(2)右侧固定连接有前盖板(201),所述前盖板(201)中固定连接有除尘滤网(2011),所述冷却箱(2)内部右侧嵌入设置有抽气风机(202),所述冷却箱(2)内部顶端嵌入设置有干燥腔(203),所述冷却箱(2)内部嵌入设置有流动腔(204),且导风管(3)位于流动腔(204)内部设置,且流动腔(204)内部设有冷却液,所述流动腔(204)上下两侧均嵌入设置有分流管(205),所述冷却箱(2)下表面嵌入设置有导热板(206),所述导热板(206)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鳍片(2061),所述导风管(3)中心嵌入转动有中心轴杆(304),所述中心轴杆(304)外表固定连接有传动扇叶(301),所述导风管(3)内壁转动连接有内轴承(305),且内轴承(305)内壁与传动扇叶(301)末端相连接,所述内轴承(305)内部与传动扇叶(301)连接处嵌入设置有流动管(3051),且流动管(3051)与导风管(3)内部呈相通设置,所述内轴承(305)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边(3052),且密封边(3052)与导风管(3)呈贴合设置,所述导风管(3)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搅动杆(302),所述搅动杆(302)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021),所述搅动杆(302)内部开口设置有中空风道(3022),且中空风道(3022)与流动管(3051)呈相通设置,所述连接杆(3021)末端固定连接有搅动板(303),且搅动板(303)与连接杆(3021)二者内部均设有中空风道(3022),所述搅动板(303)正面滑动设置有滑动板(3031),所述搅动板(303)与滑动板(3031)连接处开口设置有滑动槽(3032),所述搅动板(303)顶端内部转动连接有弹簧轴(3034),所述弹簧轴(3034)中活动连接有牵引绳(3033),且牵引绳(3033)底端与滑动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旭冬
申请(专利权)人:游旭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