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值守过磅解决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9778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值守过磅解决方法,其方案解决方法如下:步骤一:原料车或材料车、搅拌车及其其他车辆通过过磅道闸控制模块对车辆进行上磅控制;步骤二:过磅红外对射模块控制步骤一中的原料车或材料车、搅拌车及其其他车辆上磅时停车到位,并且通过过磅车辆识别模块对车辆信息进行识别;步骤三:收料员APP确认后卸货,原料车或材料车轻车过磅;步骤四:过磅后通过过磅红外对射模块对回磅车辆进行识别,切刀打印模块自助打印过磅单,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无人值守过磅解决方法,节省人员开支、全自动化操作,减少人为失误和中间流转单据、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数据及时性和准确性并实时和其他部门进行共享,提高企业协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值守过磅解决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磅解决方案,特别涉及一种无人值守过磅解决方法,属于过磅

技术介绍
磅房是各货场收发货物的重要环节,承担着所有进出载货车辆的过磅工作,是货物管理的重要数据源。目前,磅房的过磅系统往往需要人工辅助操作,利用人员检测核对再进行称重过磅,人力物力需求量大。业务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繁重的生产任务,随着过磅车辆数量的增加,过磅员的数量也要不断增加,人员占用多、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数据共享性差、物流和信息流不能较好匹配等问题愈发凸显。且现在采取的人工核对作业,在作业高峰段,由于过磅员根本无暇对车、票、单进行仔细核对,极易造成车、票、单不符现象,另外也给不法司机留下了可乘之机,产生作业管理漏洞,给运营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常用过磅解决方案通常需要2个人采用2班次进行手工填写和问询的方式。这样容易造成手工填写失误及作弊可能性。而且操作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增加了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值守过磅解决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值守过磅解决方法,其方案解决方法如下:步骤一:原料车或材料车、搅拌车及其其他车辆通过过磅道闸控制模块对车辆进行上磅控制;步骤二:过磅红外对射模块控制步骤一中的原料车或材料车、搅拌车及其其他车辆上磅时停车到位,并且通过过磅车辆识别模块对车辆信息进行识别;步骤三:收料员APP确认后卸货,原料车或材料车轻车过磅,搅拌车需要出站过磅、回站过磅、车辆自重过磅和涮罐过磅,其他车辆过磅登记,通过司机操作过磅自助机模块过磅;步骤四:过磅后通过过磅红外对射模块对回磅车辆进行识别,切刀打印模块自助打印过磅单。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出站过磅检验是否足方和回站过磅检验剩退货计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该方法包括过磅道闸控制模块、过磅红外对射模块、过磅自助机模块、过磅电子看板模块、过磅车辆识别模块、过磅视频监控模块、切刀打印模块和过磅语音模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磅道闸控制模块与过磅红外对射模块连接,所述过磅红外对射模块与过磅自助机模块连接,所述过磅自助机模块分别与过磅车辆识别模块、过磅电子看板模块连接和切刀打印机模块连接,所述切刀打印机模块连接与过磅语音模块连接,所述过磅道闸控制模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磅电子看板模块包括磅表显示模块和磅房PC电脑模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磅电子看板模块和过磅语音播报模块用于引导司机过磅及确认过磅信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磅视频监控模块包括过磅取重时拍照留存和溯源,所述磅表模块可自动判稳获取重量,所述磅房PC电脑模块用于内部员工应急使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磅红外对射模块通过识别车牌信心进行对车辆信息的初步识别,其步骤如下:步骤一:当行驶的车辆经过时,触发埋设在固定位置的传感器,系统被唤醒处于工作状态,一旦连接摄像头光快门的光电传感器被触发,设置在车辆前方、后方和側面的相机同一时候拍摄下车辆图像;步骤二:由摄像机或CCD摄像头拍摄的含有车辆牌照的图像通视频卡输入计算机进行预处理,图像预处理包含图像转换、图像增强、滤波和水平较正等;步骤三:由检索模块进行牌照搜索与检測,定位并切割出包括牌照字符号码的矩形区域;步骤四:对牌照字符进行二值化并切割出单个字符,经归一化后输入字符识别系统进行识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无人值守过磅解决方法,无人值守过磅解决方案旨在帮助混凝土企业降低过磅环节中的人工劳动强度及成本、提高过磅效率、预防过磅作弊,从而提升过磅的整体智能化管理水平,而且可以节省人员开支、全自动化操作,减少人为失误和中间流转单据、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数据及时性和准确性并实时和其他部门进行共享,提高企业协同效率是一套集信息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值守过磅解决方法,其方案解决方法如下:步骤一:原料车或材料车、搅拌车及其其他车辆通过过磅道闸控制模块对车辆进行上磅控制;步骤二:过磅红外对射模块控制步骤一中的原料车或材料车、搅拌车及其其他车辆上磅时停车到位,并且通过过磅车辆识别模块对车辆信息进行识别;步骤三:收料员APP确认后卸货,原料车或材料车轻车过磅,搅拌车需要出站过磅、回站过磅、车辆自重过磅和涮罐过磅,其他车辆过磅登记,通过司机操作过磅自助机模块过磅;步骤四:过磅后通过过磅红外对射模块对回磅车辆进行识别,切刀打印模块自助打印过磅单。其中,步骤三中出站过磅检验是否足方和回站过磅检验剩退货计量。进一步地,该方法包括过磅道闸控制模块、过磅红外对射模块、过磅自助机模块、过磅电子看板模块、过磅车辆识别模块、过磅视频监控模块、切刀打印模块和过磅语音模块。过磅道闸控制模块与过磅红外对射模块连接,过磅红外对射模块与过磅自助机模块连接,过磅自助机模块分别与过磅车辆识别模块、过磅电子看板模块连接和切刀打印机模块连接,切刀打印机模块连接与过磅语音模块连接,过磅道闸控制模块,过磅电子看板模块包括磅表显示模块和磅房PC电脑模块。过磅电子看板模块和过磅语音播报模块用于引导司机过磅及确认过磅信息,过磅视频监控模块包括过磅取重时拍照留存和溯源,磅表模块可自动判稳获取重量,磅房PC电脑模块用于内部员工应急使用。过磅红外对射模块通过识别车牌信心进行对车辆信息的初步识别,其步骤如下:步骤一:当行驶的车辆经过时,触发埋设在固定位置的传感器,系统被唤醒处于工作状态,一旦连接摄像头光快门的光电传感器被触发,设置在车辆前方、后方和側面的相机同一时候拍摄下车辆图像;步骤二:由摄像机或CCD摄像头拍摄的含有车辆牌照的图像通视频卡输入计算机进行预处理,图像预处理包含图像转换、图像增强、滤波和水平较正等;步骤三:由检索模块进行牌照搜索与检測,定位并切割出包括牌照字符号码的矩形区域;步骤四:对牌照字符进行二值化并切割出单个字符,经归一化后输入字符识别系统进行识别。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值守过磅解决方法,其方案解决方法如下:/n步骤一:原料车或材料车、搅拌车及其其他车辆通过过磅道闸控制模块对车辆进行上磅控制;/n步骤二:过磅红外对射模块控制步骤一中的原料车或材料车、搅拌车及其其他车辆上磅时停车到位,并且通过过磅车辆识别模块对车辆信息进行识别;/n步骤三:收料员APP确认后卸货,原料车或材料车轻车过磅,搅拌车需要出站过磅、回站过磅、车辆自重过磅和涮罐过磅,其他车辆过磅登记,通过司机操作过磅自助机模块过磅;/n步骤四:过磅后通过过磅红外对射模块对回磅车辆进行识别,切刀打印模块自助打印过磅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值守过磅解决方法,其方案解决方法如下:
步骤一:原料车或材料车、搅拌车及其其他车辆通过过磅道闸控制模块对车辆进行上磅控制;
步骤二:过磅红外对射模块控制步骤一中的原料车或材料车、搅拌车及其其他车辆上磅时停车到位,并且通过过磅车辆识别模块对车辆信息进行识别;
步骤三:收料员APP确认后卸货,原料车或材料车轻车过磅,搅拌车需要出站过磅、回站过磅、车辆自重过磅和涮罐过磅,其他车辆过磅登记,通过司机操作过磅自助机模块过磅;
步骤四:过磅后通过过磅红外对射模块对回磅车辆进行识别,切刀打印模块自助打印过磅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值守过磅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出站过磅检验是否足方和回站过磅检验剩退货计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值守过磅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方法包括过磅道闸控制模块、过磅红外对射模块、过磅自助机模块、过磅电子看板模块、过磅车辆识别模块、过磅视频监控模块、切刀打印模块和过磅语音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述的一种无人值守过磅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磅道闸控制模块与过磅红外对射模块连接,所述过磅红外对射模块与过磅自助机模块连接,所述过磅自助机模块分别与过磅车辆识别模块、过磅电子看板模块连接和切刀打印机模块连接,所述切刀打印机模块连接与过磅语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星卫生谢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慧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