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林建专利>正文

一种自适应变径管连接的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9097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管接头技术领域,一种自适应变径管连接的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连接部、右连接部、螺栓及螺母;左连接部包括内支撑套、外驱动套,内支撑套为空心管,外驱动套由转动套与驱动套构成,转动套与内支撑套同轴线,转动套的内壁与内支撑套的外壁螺纹连接;驱动套为喇叭状管,驱动套口径小的一端与转动套的一端固定连接;内支撑套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通孔上均设置有移动杆,移动杆与通孔匹配且移动杆可在通孔上来回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适应变径管连接的接头,对于不同型号的管道都可以连接,适用性广,拆卸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变径管连接的接头
本专利技术属于管接头
,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变径管连接的接头。
技术介绍
管路的断裂需要进行维修,在维修的过程中一般要将破损的部位截断,然后将管道重新连接起来,在连接的过程中就需要用到两通管接头,而管道不是同一型号的,对于不同的环境使用的管道的型号也会不一致,这就会导致所带两通管接头与管道的型号不匹配。现有技术中的两通管接头,大多无法实现变径功能,为实现变径功能,现有技术大多采用环、热熔、粘结等方式将管道和管道接头固定在一起,这些锁紧方式由于管道接头与管道连接处为光滑面导致固定不牢固,容易导致管道的脱落,或者管道接头与管道连接处凹凸不平导致连接后无法实现完全密封,且连接后无法进行快速的拆卸,拆卸后对管道和接头会造成严重损伤,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自适应变径管连接的接头来解决这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变径管连接的接头,它可以解决面对连接不同型号的管道时由于不能变径,需要采用环、热熔、粘结等方式将管道和管道接头固定在一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方案:一种自适应变径管连接的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连接部、右连接部、螺栓及螺母;左连接部包括内支撑套、外驱动套,内支撑套为空心管,外驱动套由转动套与驱动套构成,转动套与内支撑套同轴线,转动套的内壁与内支撑套的外壁螺纹连接;驱动套为喇叭状管,驱动套口径小的一端与转动套的一端固定连接;内支撑套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通孔上均设置有移动杆,移动杆与通孔匹配且移动杆可在通孔上来回移动;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三角板,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倾斜板,第一弧形三角板位于内支撑套内部,第一弧形三角板之间围成不完整的圆筒;弧形倾斜板与内支撑套的外壁间均设置有弹簧,弹簧套接在移动杆上,弧形倾斜板的外侧与驱动套的内侧接触;内支撑套靠近通孔的周外侧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环;螺栓分别穿过左连接部、右连接部的连接环,螺栓、螺母将左连接部与右连接部固定连接在一起。优选地,左连接部与右连接部的区别在于,第一弧形三角板的两斜边上开设有凹槽,右连接部的第二弧形三角板的两斜边上设置有凸条,凹槽与凸条相互匹配。优选地,凹槽与凸条表面上均设置有橡胶层,安装时凸条卡入凹槽内。优选地,通孔与移动杆的横截面均为多边形。优选地,转动套的外壁经过磨砂处理。优选地,第一弧形三角板与第二弧形三角板均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安装时能够与管外壁贴合。优选地,连接杆的数量为二,且对称设置在内支撑套的周外侧上。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一、本专利技术的自适应变径管连接的接头,根据需要连接的管道型号不同,通过转动外驱动套,使左连接部的第一弧形三角板与右连接部的第二弧形三角板分别固定在需要连接的管口上,则在螺栓与螺母的作用下第一弧形三角板围成的不完整圆筒与第二弧形三角板围成的不完整圆筒将会卡接在一起,形成管接头,该管接头对于不同型号的管道都可以连接,适用性广,拆卸安装方便。二、本专利技术的自适应变径管连接的接头,凹槽与凸条的设计及凹槽与凸条表面设置的橡胶层,在左连接部与右连接部连接配合时,凸条将卡入凹槽内,可以增加该管接头的密封性,同时具有一定弹性的第一弧形三角板与第二弧形三角板可以更好的贴合管道的外壁,增加密封性。三、本专利技术的自适应变径管连接的接头,通孔与移动杆的横截面均为多边形的设计,可以使移动杆仅能在通孔上移动而不能转动。四、本专利技术的自适应变径管连接的接头,磨砂处理的转动套外壁,可以在转动转动套的时候增加手与转动套外壁的摩擦力,使转动转动套更加容易。五、本专利技术的自适应变径管连接的接头,为了使左连接部与右连接部连接的更加牢固可靠,将数量为二的连接杆对称设置在内支撑套的周外侧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左连接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左连接部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右连接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外驱动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后第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后第二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左连接部,11、内支撑套,111、通孔,12、外驱动套,121、转动套,122、驱动套,13、移动杆,14、弧形倾斜板,15、弹簧,16、连接杆,17、连接环,18、第一弧形三角板,181、凹槽,2、右连接部,21、第二弧形三角板,211、凸条,3、螺栓,4、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图中不同种类的剖面线不是按照国标进行标注的,也不对元件的材料进行要求,是对图中元件的剖视图进行区分。请参阅图1-6所示的一种自适应变径管连接的接头,它是可以适用于连接不同管径管道的一种自适应变径管连接的接头。具体地,一种自适应变径管连接的接头,包括左连接部1、右连接部2、螺栓3及螺母4。左连接部1包括内支撑套11、外驱动套12,内支撑套11为空心管,外驱动套12由转动套121与驱动套122构成,转动套121的外壁经过磨砂处理,这样可以在转动转动套121的时候增加手与转动套121外壁的摩擦力,使转动转动套121更加容易。转动套121与内支撑套11同轴线,转动套121的内壁与内支撑套11的外壁螺纹连接,驱动套122为喇叭状管,驱动套122口径小的一端与转动套121的一端固定连接;内支撑套11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11,通孔111上均设置有移动杆13,移动杆13与通孔111匹配且移动杆13可在通孔111上来回移动,通孔111与移动杆13的横截面均为多边形,这样可以使移动杆13仅能在通孔111上移动而不能转动。移动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三角板1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倾斜板14,第一弧形三角板18位于内支撑套11内部,第一弧形三角板18之间围成不完整的圆筒。弧形倾斜板14与内支撑套11的外壁间均设置有弹簧15,弹簧15套接在移动杆13上,弹簧15用于复位,弧形倾斜板14的外侧与驱动套122的内侧接触,这样在转动外驱动套12时,由于外驱动套12将会沿内支撑套11轴向移动,则驱动套122挤压弧形倾斜板14的程度将会发生变化,使第一弧形三角板18围成的不完整圆筒的大小发生改变。内支撑套11靠近通孔111的周外侧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杆16,连接杆16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环17。螺栓3分别穿过左连接部1、右连接部2的连接环17,螺栓3、螺母4将左连接部1与右连接部2固定连接在一起。左连接部1与右连接部2的区别在于,第一弧形三角板18的两斜边上开设有凹槽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变径管连接的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连接部(1)、右连接部(2)、螺栓(3)及螺母(4);/n左连接部(1)包括内支撑套(11)、外驱动套(12),内支撑套(11)为空心管,外驱动套(12)由转动套(121)与驱动套(122)构成,转动套(121)与内支撑套(11)同轴线,转动套(121)的内壁与内支撑套(11)的外壁螺纹连接;/n驱动套(122)为喇叭状管,驱动套(122)口径小的一端与转动套(121)的一端固定连接;/n内支撑套(11)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11),通孔(111)上均设置有移动杆(13),移动杆(13)与通孔(111)匹配且移动杆(13)可在通孔(111)上来回移动;/n移动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三角板(1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倾斜板(14),第一弧形三角板(18)位于内支撑套(11)内部,第一弧形三角板(18)之间围成不完整的圆筒;/n弧形倾斜板(14)与内支撑套(11)的外壁间均设置有弹簧(15),弹簧(15)套接在移动杆(13)上,弧形倾斜板(14)的外侧与驱动套(122)的内侧接触;/n内支撑套(11)靠近通孔(111)的周外侧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杆(16),连接杆(16)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环(17);/n螺栓(3)分别穿过左连接部(1)、右连接部(2)的连接环(17),螺栓(3)、螺母(4)将左连接部(1)与右连接部(2)固定连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变径管连接的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连接部(1)、右连接部(2)、螺栓(3)及螺母(4);
左连接部(1)包括内支撑套(11)、外驱动套(12),内支撑套(11)为空心管,外驱动套(12)由转动套(121)与驱动套(122)构成,转动套(121)与内支撑套(11)同轴线,转动套(121)的内壁与内支撑套(11)的外壁螺纹连接;
驱动套(122)为喇叭状管,驱动套(122)口径小的一端与转动套(121)的一端固定连接;
内支撑套(11)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11),通孔(111)上均设置有移动杆(13),移动杆(13)与通孔(111)匹配且移动杆(13)可在通孔(111)上来回移动;
移动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三角板(1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倾斜板(14),第一弧形三角板(18)位于内支撑套(11)内部,第一弧形三角板(18)之间围成不完整的圆筒;
弧形倾斜板(14)与内支撑套(11)的外壁间均设置有弹簧(15),弹簧(15)套接在移动杆(13)上,弧形倾斜板(14)的外侧与驱动套(122)的内侧接触;
内支撑套(11)靠近通孔(111)的周外侧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杆(16),连接杆(16)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环(17);
螺栓(3)分别穿过左连接部(1)、右连接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林建
申请(专利权)人:胡林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