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震锤自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9063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震锤自锁装置,包括主螺杆和依次套接在主螺杆上的螺母、防松动垫圈、螺纹套筒,所述主螺杆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一体化设计且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螺母和防松动垫圈均与第一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筒与第二螺杆螺纹连接,所述防松动垫圈的两个端面分别与螺母和螺纹套筒的端面相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顺时自锁、逆时收紧的效果,有效防止防震锤发生松动、位移和脱落,进而提高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震锤自锁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震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防震锤自锁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挂网防震锤运行时间的不断增长,输电线路上的防震锤在运行过程中会长期经受风力、气流旋涡、热胀冷缩、线路摇摆共振等因素作用,由于现有的输电线路上的防震锤采用传统的螺杆螺母方式安装固定在输电线路上,如图1所示,受上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使防震锤的安装固定装置上的主螺杆出现松动,从而导致防震锤滑移现象常出现,甚至脱落,防震锤一旦发生松动、位移或脱落,防震消能效果明显降低,不但不能起到防震作用,反而会在移位过程中磨损线路,不仅危及导线的使用寿命,甚至直接威胁引发线路疲劳断线,断股等电力事故,对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带来潜在威胁,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防震锤发生松动、位移和脱落,进而提高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防震锤自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防震锤发生松动、位移和脱落,进而提高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防震锤自锁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震锤自锁装置,包括主螺杆和依次套接在主螺杆上的螺母、防松动垫圈、螺纹套筒,所述主螺杆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一体化设计且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螺母和防松动垫圈均与第一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筒与第二螺杆螺纹连接,所述防松动垫圈的两个端面分别与螺母和螺纹套筒的端面相接触。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杆的直径略小于第一螺杆的直径,所述螺纹套筒的一端开设有直径大于等于第一螺杆直径的圆槽。优选的,还包括有帽型螺杆,所述帽型螺杆位于螺纹套筒远离防松动垫圈的一端,所述第二螺杆的表面开设有与其轴向垂直的螺纹孔,所述帽型螺杆通过螺纹孔与第二螺杆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筒远离防松动垫圈的一端开设有两个对称的U型槽,所述U型槽与螺纹套筒的轴向平行且开口朝外,所述帽型螺杆位于U型槽内。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筒靠近防松动垫圈的一端面设置有与防松动垫圈的端面相适配的放射状凸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传统的螺杆螺母组件改成一体设计且两段螺纹方向相反的主螺杆,并螺纹连接有螺母、防松动垫圈和螺纹套筒,能够在主螺杆受到外界环境因素转动时,实现螺母向夹线板一侧转动进而收紧夹线板或螺母向远离夹线板一侧松动但螺纹套筒收紧进而防止螺母的反向松动的目的,实现顺时自锁、逆时收紧的效果,有效防止防震锤发生松动、位移和脱落,进而提高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防震锤固定方式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主螺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帽型螺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螺纹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防松动垫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震锤2、螺杆3、螺母4、夹线板5、主螺杆51、第一螺杆52、第二螺杆6、防松动垫圈7、螺纹套筒8、圆槽9、帽型螺杆10、螺纹孔11、U型槽12、放射状凸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现有的防震锤1固定方式如图1所示,高架线从夹线板4内穿过,然后用螺杆2螺母3进行固定,本专利技术对防震锤1的固定结构进行了改进,以下结合实施例具体说明。实施例1如图2-3所示,一种防震锤自锁装置,包括主螺杆5和依次套接在主螺杆5上的螺母3、防松动垫圈6、螺纹套筒7,所述主螺杆5包括第一螺杆51和第二螺杆52,所述第一螺杆51和第二螺杆52一体化设计且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螺母3和防松动垫圈6均与第一螺杆51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筒7与第二螺杆52螺纹连接,所述防松动垫圈6的两个端面分别与螺母3和螺纹套筒7的端面相接触。在使用时,将主螺杆5安装进夹线板4上的孔内,然后用螺母3进行固定,在螺母3外侧安装防松动垫圈6,防松动垫圈6的原理很简单,由两片垫圈组成,外侧带有放射状凸纹12,内侧为斜齿面(图中未画出),装配时,两个内侧斜齿面间相对,外侧放射状凸纹12面与两端的接触面成咬合状态,当主螺杆5和螺母3受到振动,并使螺母3发生松动趋势时,仅仅允许两片垫圈内侧斜齿面间相对错动,产生抬升张力,从而达到锁紧效果,本专利技术选取的斜面角度为30°,此时锁紧效果较好,在防松动垫圈6安装完成后,再安装螺纹套筒7,其端面与防松动垫圈6锁紧,当主螺杆5在环境因素或其他因素情况下转动,导致螺母3向主螺杆5一侧移动时,会对夹线板4进行锁紧,即实现自锁的功能,当主螺杆5反向转动,导致螺母3向远离主螺杆5一侧移动时,在防松动垫圈6的作用下能够防止螺母3移动,且由于第二螺杆52与第一螺杆51的螺纹方向相反,会使螺纹套筒7向靠近主螺杆5的一侧移动,进而对防松动垫圈6收紧达到防止螺母3反向移动的目的,三重防护实现自锁与收紧,能够有效防止防震锤1发生松动、位移和脱落,进而提高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施例2如图2-3所示,一种防震锤自锁装置,包括主螺杆5和依次套接在主螺杆5上的螺母3、防松动垫圈6、螺纹套筒7,所述主螺杆5包括第一螺杆51和第二螺杆52,所述第一螺杆51和第二螺杆52一体化设计且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螺母3和防松动垫圈6均与第一螺杆51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筒7与第二螺杆52螺纹连接,所述防松动垫圈6的两个端面分别与螺母3和螺纹套筒7的端面相接触。所述主螺杆5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螺杆52的直径略小于第一螺杆51的直径,所述螺纹套筒7的一端开设有直径大于等于第一螺杆51直径的圆槽8。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有帽型螺杆9,所述帽型螺杆9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帽型螺杆9位于螺纹套筒7远离防松动垫圈6的一端,所述第二螺杆52的表面开设有与其轴向垂直的螺纹孔10,所述帽型螺杆9通过螺纹孔10与第二螺杆52螺纹连接。如图6所示,所述螺纹套筒7远离防松动垫圈6的一端开设有两个对称的U型槽11,所述U型槽11与螺纹套筒7的轴向平行且开口朝外,所述帽型螺杆9位于U型槽11内。所述螺纹套筒7靠近防松动垫圈6的一端面设置有与防松动垫圈6的端面相适配的放射状凸纹12,所述防松动垫圈6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使用时,将主螺杆5安装进夹线板4上的孔内,然后用螺母3进行固定,在螺母3外侧安装防松动垫圈6,防松动垫圈6的原理很简单,由两片垫圈组成,外侧带有放射状凸纹12,内侧为斜齿面(图中未画出),装配时,两个内侧斜齿面间相对,外侧放射状凸纹12面与两端的接触面成咬合状态,当主螺杆5和螺母3受到振动,并使螺母3发生松动趋势时,仅仅允许两片垫圈内侧斜齿面间相对错动,产生抬升张力,从而达到锁紧效果,本专利技术选取的斜面角度为30°,此时锁紧效果较好,在防松动垫圈6安装完成后,再安装螺纹套筒7,由于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震锤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螺杆和依次套接在主螺杆上的螺母、防松动垫圈、螺纹套筒,所述主螺杆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一体化设计且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螺母和防松动垫圈均与第一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筒与第二螺杆螺纹连接,所述防松动垫圈的两个端面分别与螺母和螺纹套筒的端面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震锤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螺杆和依次套接在主螺杆上的螺母、防松动垫圈、螺纹套筒,所述主螺杆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一体化设计且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螺母和防松动垫圈均与第一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筒与第二螺杆螺纹连接,所述防松动垫圈的两个端面分别与螺母和螺纹套筒的端面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锤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杆的直径略小于第一螺杆的直径,所述螺纹套筒的一端开设有直径大于等于第一螺杆直径的圆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琦李明明李卫军罗碧华张翼李威万涛秦琦宋仁杰赵毅宋志勇闫娇郭鹏李鹏李春晖刘权威吴勇邹雪梅王婷婷李翔赵威牛新萍刘路吴文韬杜予贺赵航陈钊王志刚魏家鹏张豪杨巍马广原白果方新利喻鹏李鹏辉齐波禹昌锋李蕴静张昀沈雷候伟高小芳高慧乔鸣鸣刘喜王冰王方樊晓曦薛洁王曼刘慧迪王晓宁郑舒文马锴付刚陈方吴杰黄鹤黄鹂郭帅文张一杰程璞常一帆蔡文琦刘洋孙凌涛张豪壮孙阳光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驻马店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