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纱重定量牵伸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8868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纱重定量牵伸工艺,依次包括清花梳棉工序、一道并条工序、二道并条工序、粗纱工序和细纱工序,其中,粗纱工序中:棉条定重湿重为4.80g,粗纱捻系数为82;细纱工序中:采用后区压力棒,后牵伸为1.09,罗拉隔距为19*44.5,隔距块为2,胶辊位置调整为7,上销位置调整为61。本发明专利技术重定量条件下细纱牵伸工艺主要控制纤维的移距偏差和变速点;合理布置牵伸区的摩擦力场及牵伸力和控制力的平衡,实现细纱牵伸区纤维运动的稳定。通过采用细纱三大工艺,配合压力棒和新型下销共同使用,能够在不同牵伸形式,不同纤维纺纱形式,发挥优势,达到提高质高效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纱重定量牵伸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
,具体涉及一种细纱重定量牵伸工艺。
技术介绍
细纱重定量是发展的趋势,有两种模式:赛络纺纱和高倍牵伸大定量。两种形式都是在牵伸纤维数量发生了变化,对纤维的控制力必须加强,重点解决在慢速纤维增加和浮游纤维增加后,如何控制快速吸纳为和慢速纤维的有序稳定牵伸,稳定输出。细纱重定量的最终是牵伸倍数增加大,表现形式主要有:纱线特数降低,即9.7tex以及以下低特纱线;喂入粗纱的定量加重,如超过正常牵伸倍数40倍的大牵伸纺纱形式。这两种形式为重定量大牵伸的基本形式,共同点是高倍牵伸,不同点是喂入和输出的纤维数量的多少区别。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高倍牵伸带来的附加不匀增加;适纺纤维的牵伸力变化;牵伸力增加后控制力如何实现强控制;如何满足新型纺纱条件下气流运动温湿度影响;重定量后减少出硬头,牵伸不开、毛羽增加、机械波、后区扭震;附加摩擦力界器材增加后不影响质量稳定;高质量与低效率之间的矛盾。现有的细纱重定量牵伸技术不能很好解决加强纤维的伸直平行能够力以及控制慢速纤维增加、浮游纤维增加后快速纤维变速稳定输出加捻三角区,即无法实现细纱牵伸区纤维运动的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纱重定量牵伸工艺,通过对粗纱工序、细纱工序的参数进行改进,实现细纱牵伸区纤维运动的稳定、保证纱线质量。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细纱重定量牵伸工艺,依次包括清花梳棉工序、一道并条工序、二道并条工序、粗纱工序和细纱工序,其中,粗纱工序中:棉条定重湿重为4.80g,粗纱捻系数为82;细纱工序中:采用后区压力棒,后牵伸为1.09,罗拉隔距为19*44.5,隔距块为2,胶辊位置调整为7,上销位置调整为61。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纱工序和细纱工序的改进,实现了采用采用三大工艺,即大的粗纱捻系数、大的后区罗拉中心距、大前胶辊前冲量。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如下:重定量条件下牵伸力急剧增加,需要在简单罗拉牵伸区和胶圈牵伸区,采用不同的措施来缓和牵伸力和控制纤维运动;大的粗纱捻系数解决喂入粗纱的意外牵伸和赛络纺双喂入的意外牵伸,同时是稳定后区纤维变速;大后区罗拉隔距缓和了牵伸力,加强整理为前区集中牵伸提供了条件;大前胶辊前冲量,使纤维经牵伸变速后输出时的扩散三角区缩小;三者结合,稳定整根须条牵伸过程中不同的牵伸变细曲线,保证了纤维变速集中在前钳口位置且输出稳定。本专利技术重定量条件下细纱牵伸工艺主要控制纤维的移距偏差和变速点;合理布置牵伸区的摩擦力场及牵伸力和控制力的平衡,实现细纱牵伸区纤维运动的稳定。通过采用细纱三大工艺,配合压力棒和新型下销共同使用,能够在不同牵伸形式,不同纤维纺纱形式,发挥优势,达到提高质高效的目的。综上,本专利技术更好地解决了纤维变速运动中的伸直平行问题,更好地降低了粗纱工序中产生的意外牵伸;使用压力棒和新型下销,保证不同牵伸形式和不同纤维纺纱形式之下快速纤维都能够集中且稳定直至输出加捻三角区,保证纱线质量。进一步地,清花梳棉工序中,前纺工序温度设置为25-26℃,相对湿度设置为62-65%。进一步地,一道并条工序中,棉条干重为17.26g,罗拉隔距为14*12*24,选用3.40的喇叭口,后区牵伸倍数为1.81倍。进一步地,二道并条工序中,棉条干重为15.26g,罗拉隔距为14*11*24,选用54#棉条导轨,选用2.62的喇叭口,后区牵伸倍数为1.26倍。进一步地,粗纱工序中,棉条定重湿重为4.80g,罗拉隔距为14*30*40,后区牵伸为1.19,捻度设为3.7,粗纱捻系数为81。进一步地,细纱工序中,加装前后压力棒;喇叭口两眼间距选用10mm;选用无横动装置动程;采用后区压力棒,后牵伸设定为1.09;罗拉隔距19*44.5,隔距块选用2,胶辊位置调整为7,上销位置调整为6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S1、清花梳棉工序:前纺工序温度设置为25-26℃,相对湿度设置为52-54%;S2、一道并条工序:棉条干重为17.26g,罗拉隔距为14*12*24,选用3.40的喇叭口,后区牵伸倍数为1.81倍;S3、二道并条工序:棉条干重为15.26g,罗拉隔距为14*11*24,选用2.62的喇叭口,后区牵伸倍数为1.26倍;S4、粗纱工序:棉条定重湿重为4.80g,罗拉隔距为14*30*40,后区牵伸为1.19,捻度设为3.7,粗纱捻系数为82;S5、细纱工序:加装前后压力棒;喇叭口两眼间距选用10mm;选用无横动装置动程;采用后区压力棒,后牵伸设定为1.09;罗拉隔距19*44.5,隔距块选用2,胶辊位置调整为7,上销位置调整为6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细纱牵伸工艺主要控制纤维的移距偏差和变速点;合理布置牵伸区的摩擦力场及牵伸力和控制力的平衡,实现细纱牵伸区纤维运动的稳定。2、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细纱三大工艺,配合压力棒和新型下销共同使用,能够在不同牵伸形式,不同纤维纺纱形式,发挥优势,达到提高质高效的目的。3、本专利技术很好的平衡了高效和细纱牵伸区纤维运动稳定。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细纱重定量牵伸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清花梳棉工序:清花工序可以清除纤维中的大部分杂质,梳棉工序进一步去除杂质并将纤维梳理成棉条,前纺工序温度设置为25-26℃,相对湿度设置为62-65%;S2、一道并条工序:一道并条工序将梳棉产出的6根棉条进行并合、牵伸,改善棉条的均匀程度,棉条干重为17.26g,罗拉隔距为14*12*24,选用3.40的喇叭口,后区牵伸倍数为1.81倍;S3、二道并条工序:二道并条工序将一并产出的6根棉条进一步并合、牵伸,棉条干重为15.26g,罗拉隔距为14*11*24,选用54#棉条导轨,选用2.62的喇叭口,后区牵伸倍数为1.26倍;S4、粗纱工序:粗纱工序将二并产出的熟条进行牵伸、加捻、卷绕,棉条定重湿重为4.80g,罗拉隔距为14*30*40,后区牵伸为1.19,捻度设为3.7,粗纱捻系数为81;S5、细纱工序:细纱工序将两根粗纱平行喂入,进一步牵伸、加捻,加装前后压力棒;喇叭口两眼间距选用10mm;选用无横动装置动程;采用后区压力棒,后牵伸设定为1.09;罗拉隔距19*44.5,隔距块选用2,胶辊位置调整为7,上销位置调整为61。对比例1:本对比例为采用的现有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粗纱工序中,粗纱定量为3.5g,粗纱捻系数为76;细纱工序中,前中后罗拉隔距为17.5*46,后区牵伸倍数为1.13,隔距块为2.5,胶辊位置为6,上销位置为60。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参数对比如表1所示:表1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纱重定量牵伸工艺,依次包括清花梳棉工序、一道并条工序、二道并条工序、粗纱工序和细纱工序,其特征在于,其中,粗纱工序中:棉条定重湿重为4.80g,粗纱捻系数为82;细纱工序中:采用后区压力棒,后牵伸为1.09,罗拉隔距为19*44.5,隔距块为2,胶辊位置调整为7,上销位置调整为6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纱重定量牵伸工艺,依次包括清花梳棉工序、一道并条工序、二道并条工序、粗纱工序和细纱工序,其特征在于,其中,粗纱工序中:棉条定重湿重为4.80g,粗纱捻系数为82;细纱工序中:采用后区压力棒,后牵伸为1.09,罗拉隔距为19*44.5,隔距块为2,胶辊位置调整为7,上销位置调整为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纱重定量牵伸工艺,其特征在于,清花梳棉工序中,前纺工序温度设置为25-26℃,相对湿度设置为62-6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纱重定量牵伸工艺,其特征在于,一道并条工序中,棉条干重为17.26g,罗拉隔距为14*12*24,选用3.40的喇叭口,后区牵伸倍数为1.81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纱重定量牵伸工艺,其特征在于,二道并条工序中,棉条干重为15.26g,罗拉隔距为14*11*24,选用54#棉条导轨,选用2.62的喇叭口,后区牵伸倍数为1.26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纱重定量牵伸工艺,其特征在于,粗纱工序中,棉条定重湿重为4.80g,罗拉隔距为14*30*40,后区牵伸为1.19,捻度设为3.7,粗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涛杨雪琴冯支勇张贤君黄永彬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雅士德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