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及其在抑制双酚A神经毒性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8715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及其在抑制双酚A神经毒性中的应用,其制备方法为:将麦秆磨碎,经过苯‑醇抽提得到脱蜡粉末,再进行球磨,得到麦秆细粉末;经过二氧六环抽提,抽提残渣再经过乙酸抽提,抽提液经过旋蒸得到固体,加入二甲亚砜溶解,再加入二氯乙烷/乙醇得到沉淀物质,沉淀物质溶解在乙酸溶液后,加入丙酮得到沉淀物质,再经过丙酮、乙醚和石油醚清洗,得到一种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将该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分散于蒸馏水中,快速通过高温反应管,得到水热处理的另一种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制备得到的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在抑制BPA神经毒性方面效果显著,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及其在抑制双酚A神经毒性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抑制化学品毒性的木质素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及其在抑制双酚A神经毒性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木质素-碳水化合物(Lignin-CarbohydrateComplex,LCC)是由木质素和碳水化合物通过化学共价键组成的天然聚合物。LCC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使其具有诸多优异的性能。LCC既含有疏水性的木质素刚性嵌段,又含有亲水性的多糖柔性嵌段,具有两亲性。LCC由多糖和木质素通过苄基醚键、苯甲酯键、缩醛键和苯基糖苷键连接构成,是一种具有理化及生物稳定性的无定形高分子聚合物,且可被生物降解吸收。同时,LCC还具有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和抗氧化等。但天然的LCC来源稀缺,提取方法复杂,其产量严重不足,限制了LCC工业化产物的开发与利用。农作物秸秆在我国十分丰富,但秸秆在我国的利用程度不高,常见的秸秆利用方式主要是直接焚烧、还田和作为动物饲料,还有少量用作厌氧发酵产沼气原料,但整体利用效率还处于较低水平。秸秆主要成分为木质纤维素,从秸秆中制备LCC能够有效利用秸秆中的木质纤维素,创造更大的利用价值。双酚A(BPA)主要用于合成聚碳酸酯(PC)和环氧树脂等材料,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工业化合物之一,广泛用于食品包装材料、医疗器械、奶瓶、水瓶、眼镜片以及其他数百种日用品的制造过程。因此,BPA成为人们日常接触的物质,作为环境激素(EDCs)的一种,其安全性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体内外实验研究表明,BPA具有神经毒性,可影响动物神经细胞发育,干扰神经递质的储存和释放,导致动物运动能力及社会行为异常,其机制可能与产生氧化应激导致凋亡相关。因此,关注并研究BPA暴露所带来的毒性作用,专利技术制备可以保护BPA神经毒性作用的药物或试剂对于保护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研究了从麦秆中提取木质素-碳水化合物(LCC)的方法,并利用LCC的生物活性,探索其在抑制BPA神经毒性方面的应用。所述LCC由麦秆经过脱蜡、粉碎、提取制得。具体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麦秆磨碎至20-80目粉末,粉末经过苯-醇抽提,得到脱蜡粉末,再进行球磨,得到麦秆细粉末。步骤二,麦秆细粉末经过96%二氧六环抽提,抽提残渣再经过乙酸抽提,得到抽提液。步骤三,抽提液经过旋蒸得到固体,再加入二甲亚砜溶解,溶解液加入二氯乙烷/乙醇得到沉淀物质,沉淀物质溶解在乙酸溶液后,溶解液加入丙酮得到沉淀物质,沉淀物质经过丙酮、乙醚和石油醚清洗3次,得到木质素-碳水化合物A(LCC-WS-A)。步骤四,将木质素-碳水化合物A分散于蒸馏水中,快速通过高温反应管在180℃中保温10分钟,得到水热处理的木质素-碳水化合物B(LCC-WS-B)。具体的,步骤一所述苯-醇体积比为2:1,抽提12小时。具体的,步骤二使用的二氧六环浓度为96%,抽提3次,每次间隔24小时;使用的乙酸浓度为50%,抽提3次,每次间隔24小时。具体的,步骤三使用的二氯乙烷/乙醇体积比为2:1,加入量为溶解液的10倍体积;使用的乙酸浓度为5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在抑制BPA神经毒性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LCC-WS-A和LCC-WS-B对BPA导致的神经损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专利提供的木质素-碳水化合物采用麦秸作为原料制得,且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快速制备不同碳水化合物比例的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开辟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的新途径。制得的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能够抑制BPA导致的神经损伤,对于后续研究木质素-碳水化合物结构与抑制BPA神经毒性能力的构效关系提供依据,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附图说明图1LCC-WS-A(A)和LCC-WS-B(B)的2D-HSQC核磁共振谱。图2不同处理对6dpf斑马鱼幼体运动行为的影响。(有代表性的运动轨迹和热图A,平均速度B。与对照组比较,**p<0.001,**p<0.01,*p<0.05。与双酚A处理组比较,#P<0.001,##P<0.01,#P<0.05。)图3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转基因Tg(Huc-GFP)幼鱼的神经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强度。(A:斑马鱼神经发生的绿色荧光图像;B:荧光统计分析(B)(n=10)。与对照组比较,**p<0.001,**p<0.01,*p<0.05。与双酚A处理组比较,#P<0.001,##P<0.01,#P<0.0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木质素-碳水化合物(LCC)的制备将麦秆磨碎至20-80目粉末,粉末经过苯-醇(2:1/v:v)抽提12小时,得到脱蜡粉末。脱蜡的麦秆粉经过球磨6小时,得到麦秆细粉末。麦秆细粉经过96%二氧六环抽提3次(每次24小时),抽提残渣再经过50%乙酸抽提3次(每次24小时)。抽提液经过旋蒸得到固体,再加入二甲亚砜溶解。溶解液加入10倍体积的二氯乙烷/乙醇(2:1/v:v)得到沉淀物质。沉淀物质溶解在50%乙酸后,溶解液加入10倍体积的丙酮得到沉淀物质,沉淀物质经过丙酮、乙醚和石油醚清洗3次,得到LCC-WS-A。LCC-WS-A分散于蒸馏水中(固形物含量10%),快速通过高温反应管在180℃中保温10分钟,得到水热处理的LCC-WS-B。通过对固形物质量分析,通过水热快速水解法得到的LCC-WS-B回收率达到81%,说明该方法得到的LCC回收率较高。实施例2木质素-碳水化合物(LCC)的成分与结构表征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提出的标准分析方法,对LCC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使用HPAEC(DionexICS-5000,美国),PA10色谱柱(2mm×250mm)和脉冲安培检测器测定分析过程中酸水解液中的糖。使用配备5mmBBO探针的BrukerAvance600MHz核磁共振仪,通过定量13C-NMR和2D-HSQC核磁共振获得LCC的结构信息。通过结合定量13C-NMR和2D-HSQC核磁共振谱,计算了各种木素亚结构(β-O-4、β-β和β-5)和LCC键(苄基酯、苄基醚和γ-酯)的数量。通过表1可以看出,LCC-WS-A通过水热快速水解法后,成分中碳水化合物能被部分降解,使得木质素相对比例提高,说明该方法能得到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木质素-碳水化合物。此外,水解法得到的LCC-WS-B中多酚含量降解程度低,含量与原本LCC-A中相当。表1LCC-WS-A和LCC-WS-B的组成分析和分子量通过图1中LCC谱图各个信号峰定量分析,LCC亚结构含量和连接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LCC-WS-A通过水热快速水解后,亚结构中β-O-4、β-β、β-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素-碳水化合物由麦秆经过脱蜡、粉碎、提取制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素-碳水化合物由麦秆经过脱蜡、粉碎、提取制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麦秆磨碎至20-80目粉末,粉末经过苯-醇抽提,得到脱蜡粉末,再进行球磨,得到麦秆细粉末;
步骤二,麦秆细粉末经过二氧六环抽提,抽提残渣再经过乙酸抽提,得到抽提液;
步骤三,抽提液经过旋蒸得到固体,再加入二甲亚砜溶解,溶解液加入二氯乙烷/乙醇得到沉淀物质,沉淀物质溶解在乙酸溶液后,再加入丙酮得到沉淀物,再经过丙酮、乙醚和石油醚清洗3次,得到木质素-碳水化合物A;
步骤四,将木质素-碳水化合物A分散于蒸馏水中,快速通过高温反应管在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杰吉贵祥黄曹兴石利利郭敏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