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救援通道的平层入户加装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858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有救援通道的平层入户加装电梯,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包括电梯装置、连接装置、制动装置、楼层装置、辅助装置、通道装置以及救援装置,连接装置包括滑轨、突出杆以及梯井,制动装置包括传动箱、伸缩杆以及制动轮,楼层装置包括第一层、第二层以及墙面,通道装置包括救援口、防护门以及开槽,救援装置包括救援梯以及钩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传动箱运动,使得伸缩杆带动制动轮对滑轨进行夹紧,从而使得电梯厢快速制动,采用挂钩与钩块扣合使得救援梯被固定,方便救援员进行救援,通过消防箱方便火源扑灭,采用楼梯和中间层方便人员的撤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救援通道的平层入户加装电梯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梯
,特别是涉及有救援通道的平层入户加装电梯。
技术介绍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在上世纪,城市兴建大量住宅,受当时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大多住房没有电梯设施,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层的居民,每天都要经历着爬楼的生活,特别是老弱病残者,拄着拐杖上下楼,拖着病体爬楼梯,生活极其不便,故而电梯加装就显得尤其重要。现有的加装电梯存在加装后的电梯原本是实现让用户少爬楼梯的目的,但是作用很有限,而且改造会改变原有建筑的结构,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加装电梯实现平层入户时,由于没有公共救援通道,电梯厅之间缺少救援通道,万一发生电梯困人等紧急情况,救援人员只能先进入用户家中再到达需要救援的层站,会给以后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甚至造成电梯无法通过验收的后果,为此,我们提出有救援通道的平层入户加装电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有救援通道的平层入户加装电梯,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加装电梯没有公共救援通道,发生电梯困人等紧急情况,需要救援人员进入用户家采可达到救援层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有救援通道的平层入户加装电梯,包括电梯装置、连接装置、制动装置、楼层装置、辅助装置、通道装置以及救援装置,所述电梯装置包括电梯厢、凹槽以及自动门,若干所述凹槽分别设置于电梯厢两侧表面,若干所述自动门分别安装于若干凹槽内,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滑轨、突出杆以及梯井,若干所述突出杆分别与电梯厢两侧表面焊接,所述制动装置包括传动箱、伸缩杆以及制动轮,若干所述传动箱分别安装于若干突出杆两侧表面,若干所述制动轮分别设置于滑轨两侧表面,所述楼层装置包括第一层、第二层以及墙面,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均设置于梯井一侧表面,所述墙面设置于梯井一侧表面,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消防箱,所述消防箱设置于墙面一侧表面,所述通道装置包括救援口、防护门以及开槽,所述救援口设置于梯井一侧表面,所述开槽设置于救援口内,若干所述防护门分别安装于开槽内,所述救援装置包括救援梯以及钩块,所述救援梯设置于消防箱一侧表面,若干所述钩块一侧表面分别梯井一侧表面焊接,其中,所述凹槽、自动门、防护门和钩块的数量为两个,滑轨和突出杆的数量为四个,传动箱、伸缩杆和制动轮的数量为八个,通过凹槽方便自动门的开启和关闭,通过滑轨方便电梯厢被限位,突出杆可以使得制动装置被支撑,传动箱、伸缩杆和制动轮使得电梯厢可以快速制动。进一步地,若干所述凹槽均为长方形槽体,通过凹槽方便自动门的开启和关闭。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滑轨分别设置于梯井两侧表面,通过滑轨方便电梯厢的限位。进一步地,若干所述伸缩杆一端与传动箱一侧表面连接,若干所述伸缩杆另一端分别安装于若干制动轮一侧表面,通过伸缩杆方便带动制动轮制动。进一步地,所述楼层装置还包括楼梯和中间层,若干所述一端分别与第一层上表面和第二层下表面连接,所述楼梯另一端分别设置于中间层上、下表面,通过楼梯和中间层方便人员撤离。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装置还包括箱门,所述箱门一侧表面与消防箱一侧表面通过合页连接,通过箱门可以对消防箱进行防护。进一步地,若干所述开槽均为长方形槽体,通过开槽可以方便防护门的开启和关闭。进一步地,所述救援装置还包括挂钩,若干所述挂钩均设置于救援梯一端,其中,所述挂钩的数量为两个,通过挂钩使得救援梯与钩块扣合,从而使得救援梯被固定于梯井上。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滑轨可以防止电梯厢晃动,到达制动位置后,通过传动箱运动,从而带动伸缩杆运动,伸缩杆带动制动轮对滑轨进行夹紧,同时制动装置在平时不常使用,只会在发生故障时,发生故障时电梯厢可能无法制动,这时就可以采用制动装置,从而使得电梯厢快速制动,给救援增加救援时间,通过凹槽可以使得方便自动门开启和关闭,同时方便人员出入电梯厢中,本专利技术中第一个自动门为正常开启门,提供人们进行正常的进出和电梯的升降,第二个自动门为紧急开启门,在平时不会自动开启,只会在发生故障需要救援时开启,第二个自动门需要手动开启,方便救援人员进行救援,2、本专利技术通过打开救援口的防护门方便救援团队进入梯井,同时防护门在平时也不会开启,需要启动特殊按钮才会开启,这样增加设备的安全性,通过挂钩与钩块扣合使得救援梯被固定在梯井上,防止救援梯掉落,同时钩块也可方便救援安全绳的捆绑,方便救援员进入梯井中对求救人员进行救援,通过消防箱内设有灭火设备,发生火灾时,从消防箱中将灭火器取出,方便进行火源扑灭,第一层和第二层使得平层底板方便人员进行疏散,楼梯和中间层可方便救援人员进行出入,同时也方便人员从救援口出来进行撤离。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有救援通道的平层入户加装电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有救援通道的平层入户加装电梯等轴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有救援通道的平层入户加装电梯正视图;图4为图1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1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1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1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0、电梯装置;101、电梯厢;102、凹槽;103、自动门;200、连接装置;201、滑轨;202、突出杆;203、梯井;300、制动装置;301、传动箱;302、伸缩杆;303、制动轮;400、楼层装置;401、第一层;402、第二层;403、楼梯;404、中间层;405、墙面;500、辅助装置;501、消防箱;502、箱门;600、通道装置;601、救援口;602、防护门;603、开槽;700、救援装置;701、救援梯;702、挂钩;703、钩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7所示,本专利技术为有救援通道的平层入户加装电梯,包括电梯装置100、连接装置200、制动装置300、楼层装置400、辅助装置500、通道装置600以及救援装置7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有救援通道的平层入户加装电梯,包括电梯装置(100)、连接装置(200)、制动装置(300)、楼层装置(400)、辅助装置(500)、通道装置(600)以及救援装置(7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装置(100)包括电梯厢(101)、凹槽(102)以及自动门(103),若干所述凹槽(102)分别设置于电梯厢(101)两侧表面,若干所述自动门(103)分别安装于若干凹槽(102)内,所述连接装置(200)包括滑轨(201)、突出杆(202)以及梯井(203),若干所述突出杆(202)分别与电梯厢(101)两侧表面焊接,所述制动装置(300)包括传动箱(301)、伸缩杆(302)以及制动轮(303),若干所述传动箱(301)分别安装于若干突出杆(202)两侧表面,若干所述制动轮(303)分别设置于滑轨(201)两侧表面,所述楼层装置(400)包括第一层(401)、第二层(402)以及墙面(405),所述第一层(401)和第二层(402)均设置于梯井(203)一侧表面,所述墙面(405)设置于梯井(203)一侧表面,所述辅助装置(500)包括消防箱(501),所述消防箱(501)设置于墙面(405)一侧表面,所述通道装置(600)包括救援口(601)、防护门(602)以及开槽(603),所述救援口(601)设置于梯井(203)一侧表面,所述开槽(603)设置于救援口(601)内,若干所述防护门(602)分别安装于开槽(603)内,所述救援装置(700)包括救援梯(701)以及钩块(703),所述救援梯(701)设置于消防箱(501)一侧表面,若干所述钩块(703)一侧表面分别梯井(203)一侧表面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有救援通道的平层入户加装电梯,包括电梯装置(100)、连接装置(200)、制动装置(300)、楼层装置(400)、辅助装置(500)、通道装置(600)以及救援装置(7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装置(100)包括电梯厢(101)、凹槽(102)以及自动门(103),若干所述凹槽(102)分别设置于电梯厢(101)两侧表面,若干所述自动门(103)分别安装于若干凹槽(102)内,所述连接装置(200)包括滑轨(201)、突出杆(202)以及梯井(203),若干所述突出杆(202)分别与电梯厢(101)两侧表面焊接,所述制动装置(300)包括传动箱(301)、伸缩杆(302)以及制动轮(303),若干所述传动箱(301)分别安装于若干突出杆(202)两侧表面,若干所述制动轮(303)分别设置于滑轨(201)两侧表面,所述楼层装置(400)包括第一层(401)、第二层(402)以及墙面(405),所述第一层(401)和第二层(402)均设置于梯井(203)一侧表面,所述墙面(405)设置于梯井(203)一侧表面,所述辅助装置(500)包括消防箱(501),所述消防箱(501)设置于墙面(405)一侧表面,所述通道装置(600)包括救援口(601)、防护门(602)以及开槽(603),所述救援口(601)设置于梯井(203)一侧表面,所述开槽(603)设置于救援口(601)内,若干所述防护门(602)分别安装于开槽(603)内,所述救援装置(700)包括救援梯(701)以及钩块(703),所述救援梯(701)设置于消防箱(501)一侧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要辉李达乐凡
申请(专利权)人:亚洲富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