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和三维打印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82838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维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和三维打印设备,三维打印设备包括支架、打印头和驱动组件,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件、连接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与打印头连接;连接件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为两相对面,第一侧面为平面,第二侧面朝向第一侧面凹陷,形成凹陷部;第一侧面上设有应变片,第二固定件与驱动组件连接;方法包括:控制打印头基于第一平面的N个坐标点沿第一方向移动;根据应变片输出的电压值以及打印头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确定N个接触点的三维坐标信息;基于N个接触点的三维坐标信息确定打印平台对应的基准打印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调平精度较低且操作较为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维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和三维打印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三维打印
,尤其涉及一种三维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和三维打印设备。
技术介绍
三维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通常来说,在打印的过程中,打印头首先沿着X轴和Y轴移动,对首层结构进行打印,然后再沿着Z轴移动实现其他层的打印。打印平台是模型的承载平台,但通常来说打印平台不是绝对平整的平面,因此会导致在打印过程中首层打印模型与打印平台接触不均匀,粘结性较差,进而导致各层打印模型之间的粘结性较差,从而影响整体模型的打印质量。因此,在进行打印前,需要对打印平台进行调平。目前较多的情况下需要使用者在打印前对打印平台进行手动调平,但是手动调平的精度较低且操作较为复杂。由此可知,现有技术存在调平精度较低且操作较为复杂,从而导致打印模型质量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和三维打印设备,可以免去调平操作,从而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调平精度较低且操作较为复杂,导致打印模型质量较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维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三维打印设备包括支架、打印头和驱动组件,所述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件、连接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打印头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为两相对面,所述第一侧面为平面,所述第二侧面朝向所述第一侧面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应变片,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方法包括:控制所述打印头基于第一平面的N个坐标点沿第一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为水平面,且位于所述打印平台靠近所述打印头一侧;N为正整数;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平面,且朝向所述打印平台;根据所述应变片输出的电压值以及所述打印头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确定所述N个坐标点对应的N个接触点的三维坐标信息;基于所述N个接触点的三维坐标信息确定所述打印平台对应的基准打印面。可选地,所述第二侧面为弧形曲面。可选地,所述第二侧面包括由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一端至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端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位置点、第二位置点和第三位置点,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所述第二侧面的两相对端,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自所述第一位置点到所述第二位置点逐渐减小,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自所述第二位置点到所述第三位置点逐渐增加。可选地,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的最小值位于预设取值范围内。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为U型结构,所述打印头位于所述U型结构的凹槽内,且与所述U型结构固定连接。可选地,根据所述应变片输出的电压值以及所述打印头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确定所述N个坐标点对应的N个接触点的三维坐标信息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打印头基于任一个坐标点在第一方向移动时,获取所述应变片输出的电压值;当所述电压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打印头与所述打印平台接触,并记录所述打印头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其中,所述预设值为所述打印头与所述打印平台接触时所述应变片输出的临界电压值;基于所述打印头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确定当前接触点对应的三维坐标信息。可选地,所述N个坐标点呈阵列设置,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坐标点之间的间距相同。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维打印设备,所述三维打印设备包括支架、打印头、驱动组件和控制装置,所述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件、连接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打印头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为两相对面,所述第一侧面为平面,所述第二侧面朝向所述第一侧面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应变片,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打印头基于第一平面的N个坐标点沿第一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为水平面,且位于所述打印平台靠近所述打印头一侧;N为正整数;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平面,且朝向所述打印平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应变片输出的电压值以及所述打印头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确定所述N个坐标点对应的N个接触点的三维坐标信息;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N个接触点的三维坐标信息确定所述打印平台对应的基准打印面。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获取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打印头基于任一个坐标点在第一方向移动时,获取所述应变片输出的电压值;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电压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打印头与所述打印平台接触,并记录所述打印头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其中,所述预设值为所述打印头与所述打印平台接触时所述应变片输出的临界电压值;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打印头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确定当前接触点对应的三维坐标信息。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可以对所述打印头是否触碰到了所述打印平台进行自动判断,提高了检测的灵敏性和精度。同时,由于将测量得到的N个接触点的三维坐标信息拟合形成基准打印面,可以在打印时控制所述打印头平行于所述基准打印面运动,因此可以免去在打印前对打印平台进行调平的操作。因此在打印平台表面不平整的情况下,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仍能保证所述打印头平行于打印平台打印,使得各层打印模型之间良好接触,从而提高了打印模型的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打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打印设备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打印设备包括支架、打印头和驱动组件,所述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件、连接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打印头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为两相对面,所述第一侧面为平面,所述第二侧面朝向所述第一侧面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应变片,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方法包括:/n控制所述打印头基于第一平面的N个坐标点沿第一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为水平面,且位于所述打印平台靠近所述打印头一侧;N为正整数;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平面,且朝向所述打印平台;/n根据所述应变片输出的电压值以及所述打印头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确定所述N个坐标点对应的N个接触点的三维坐标信息;/n基于所述N个接触点的三维坐标信息确定所述打印平台对应的基准打印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打印设备包括支架、打印头和驱动组件,所述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件、连接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打印头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为两相对面,所述第一侧面为平面,所述第二侧面朝向所述第一侧面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应变片,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打印头基于第一平面的N个坐标点沿第一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为水平面,且位于所述打印平台靠近所述打印头一侧;N为正整数;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平面,且朝向所述打印平台;
根据所述应变片输出的电压值以及所述打印头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确定所述N个坐标点对应的N个接触点的三维坐标信息;
基于所述N个接触点的三维坐标信息确定所述打印平台对应的基准打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为弧形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包括由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一端至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端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位置点、第二位置点和第三位置点,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所述第二侧面的两相对端,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自所述第一位置点到所述第二位置点逐渐减小,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自所述第二位置点到所述第三位置点逐渐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的最小值位于预设取值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为U型结构,所述打印头位于所述U型结构的凹槽内,且与所述U型结构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应变片输出的电压值以及所述打印头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确定所述N个坐标点对应的N个接触点的三维坐标信息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打印头基于任一个坐标点在第一方向移动时,获取所述应变片输出的电压值;
当所述电压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打印头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军王敬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纵维立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